刘梦嘉
(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 250100)
200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与完善,一系列方针政策明确指出:在新环境、新形势下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要意义。现如今,网络以其独特优势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大学生作为伴随网络发展而成长的“新一代”,在生活、学习、娱乐等各方面对网络高度依赖,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机遇,从大学生善于并乐于接受的方式着手。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总结如下:一是内容和知识点更具宽度,更加重视价值观培养、内涵建设和形式创新;二是研究领域更具深度,尝试从微观视角、使用实证方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跨学科研究,研究成果的质量大大提高。
相对于新媒体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呈现滞后性。首先,我国高校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专注于专业学术知识的传授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持续性、长久性的重要人才培养工作;其次,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偏颇陈旧,所谓“新媒体技术与思政相结合”的课堂产物,仅是借助多媒体这一技术授课,缺乏对教育环境的整体把握,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传授的知识虽有深度、有内涵,但未能被学生群体内化吸收,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后,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未给予重视,且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匮乏,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由班主任、辅导员进行授课,且多为初入职人员,存在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授课主题及观点不明确、缺乏授课经验、应付备课等现象,已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水课”,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与获得感,使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课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的一项兼具复杂性、持续性、整体性的任务,无论是工作体系的内部控制,还是其与外部的关联,都必须协调,以整体的姿态进行运作,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就目前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而言,高校党组织、辅导员队伍、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对分散,校内和校外、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未找到有力的契合点,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一方面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也被动接受着互联网的熏陶和影响,各类冗杂信息相互交流、传递,西方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奢侈之风,不断冲击着大学生认识、理解事务的方式方法,导致学生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大局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薄弱、攀比“内卷”之风盛行等问题,这说明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刻不容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是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之才的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
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在政治、情怀、思维、事业、自律、人格六个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度,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文化特点和网络先进技术,充分发挥思政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由机关干部、团干部、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整体看来,这支队伍缺乏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缺乏掌握网络新技术的创新意识,其中,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对校园网站上、BBS论坛上出现的焦点热点问题不能及时的疏导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无法较好地处理线上与线下的关系,传统的填鸭式管束教育仍是主要教育方式,方法落后,效果欠佳,无法在根本上感染学生、感召感谢、赢得学生,甚至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
理念指引行动,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应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新媒体时代,“无中心”的运作模式为最显著特点,新媒体以其自由性、平等性为特征给网络的使用者提供了极大自由度和自主性,为发挥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在创新教育理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关爱学生,解决好学生实际问题,主动为学生的个人发展谋进取,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做好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其次,新时代的学生更具爱国情怀,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热点,积极投身于网络参政,但因涉世未深,缺乏看待问题的高度,难以做到理性爱国。教育者要充分把握这一时期的教育特点,通过新媒体平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对相关问题探究,借力而行,将主导型与主体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结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直面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道德自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构建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进而促进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科学探索教育内在规律。创新服务于实践,但不能停留在实践中。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应当经过深入探索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握内在规律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树立新媒体信息观念,掌握新媒体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新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在实践中检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经验和不足,丰富理论体系,确保有效性和前瞻性。
一是融知识性和意识形态导向性于一体。知识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读性、娱乐性、激励性和启发性的知识内容。意识形态导向,则是指以发展着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发挥引领、教育作用。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内容取材应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将意识形态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接受。
二是结合优势,设计专精结合的网站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说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甚明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动力,不够积极。在新媒体广泛应用下,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找准切入点,设计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提高学生主体关注度、参与度。这对于开阔大学生眼界、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大有裨益。同时,树立网络好网民的榜样,引导学生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大学生网民素养,为学生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扩宽了空间,开辟新的工作方法。高校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传播规律,扩宽网络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运用各种载体,把握大学生思想实际,同学生共同分享和探讨与成长相关的热点、焦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成长成才。
一是建立线上线下主题教育。在互联网兴起初期,BBS一度是中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聚集地,著名的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论坛等等。近些年新媒体平台兴起后,高校和学生中涌现了各类学校建设、学生团体建设、学生个人建设的网络平台,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网络优势,因势利导,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的新媒体平台。一方面,加强高校官网建设,高校论坛建设,校园的官方网络平台账号建设,如注册搭建某大学在百度贴吧的专门贴吧,注册搭建今日头条官方账号,注册搭建知乎官方账号、注册搭建微博官方账号、抖音账号等,打造属于高校自身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平台保障;另一方面,利用高校研究生会、学生会、团委、班级等,充分运营官方新媒体平台,打破年级、院系和专业、个性的差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校园活动,例如五月一、十月一等节假日,开展专题活动或知识竞赛等,这样既能够提升大学生参与积极度,也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辐射引领作用。
二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梯队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一支有着广泛网络影响力的队伍,因此在高校中加强队伍建设上的创新,是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创新的有效途径。首先,做好整体设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在制度上要将网络思政教育绩效纳入工作评价体系,这对教育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监督和调控作用,对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励教育工作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良好效果,也是增强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从实际情况看,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覆盖面难以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和巨大的工作量,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建设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教育队伍。一方面高校需要设置实体机构来承担教育任务,加大投入,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岗位,配置专门人员行使教育和管理职能;另一方面,要积极吸引精通网络的技术型人才到专兼职队伍中来,取长补短,构建跨专业、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三是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者过硬本领。“受教育者先受教育”,作为一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熟练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既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度,又要具备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涉及学生成长的网络案件中游刃有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的熏陶。
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如何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只有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充分掌握新媒体技术,不断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以科学、合理、规范、健康的形式来呈现给当代大学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体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