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考

2022-01-01 06:35:10孟杨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遗传病创新能力生物

孟杨杨

(西乡中学 广东·深圳 518000)

0 引言

高中生物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获得的生物知识、原理和概念运用在社会实践生产活动中,为走向社会做好相应的准备。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和国家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高中生物主要探究生物的起源和生命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贴近生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素质教育发展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显著进步,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受到应试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中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缺乏抗压能力。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不断深化创新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

1.2 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让学生理解并应用生物学概念,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认识事物,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生物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组织实施课程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新能力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在创新理念影响下,生物学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全面落实新课改教学要求,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是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是人脑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

1.3 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

在当今信息知识时代,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应用。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教育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只有实现信息共享,才能促进人脑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产生新的知识。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2006年国家提出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并颁布了我国首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关键在于人才,时代互换创新型人才,当代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创新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要求。

2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创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二《DNA的复制》,课本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示了DNA复制的过程,但是如果让学生感性上更理解,可以利用拉链等教具制作DNA复制的模型,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及其其他变异》章节——人类遗传病课程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朗读者》节目中赖敏的故事,赖敏患有企鹅病,这种疾病是遗传的小脑性共济失调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导致动作、语言、行为和步伐失调,最终无法行动。赖敏和爱人丁一舟结婚后怀孕了,但是他们需要排查肚子里的孩子是否患病,为什么孩子还没有生下来就开始检查是否患有遗传病,什么是人类遗传病,遗传病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避免人类遗传病呢?通过赖敏的故事,引起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思考,并设置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遗传病的概念、类型和病例,从而得出小脑性共济失调症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学习人类遗传病的预防和检测措施,找出国家的优生优育政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实验是生物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科学规律,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物知识内涵和运用方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2.2 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生物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侧重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环节,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式,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在信息知识时代,信息技术具有声音、图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特点,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信息的实时互动,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降低生物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教育领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三小节《DNA的结构》为例,这一章节是在原有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遗传病。这一章节,学生需要学习DNA分子结构、核苷酸种类、碱基种类、元素种类等,教学重点在于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由于DNA分子结构比较抽象,学生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方法并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上课前,搜索DNA螺旋结构相似的图标,北京中关村DAN雕塑,2004年雅典娜奥运会开幕式通过激光绘制了DNA螺旋图片,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观看图片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图片中是什么结构?”很多学生生活中接触到这类图案,很快回答出来了。接下来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具有这样的结构?”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在学生对DNA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总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自身携带大量的遗传信息,那么DNA是如何携带遗传功能的呢?最后引出DNA分子结构这个课题——主题。主题引出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已经学习的知识,说一说DNA的基本单位,基本单位的构成元素。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脱氧核苷酸的分子结构,并与磷酸分子连接。然后阐述DNA的碱基种类,在了解碱基示意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制造DNA分子基本模型。可以结合网上有很多DNA结构的模型和自制教具,让学生自己参与制作,内里更深刻理解DNA的结构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联想回忆过去的知识点,并开展联想,通过知识迁移能力,构建DNA双螺旋结构,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3 营造轻松快乐氛围,为学生创新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可以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到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性、互动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通过学习这个章节的内容,论证生物共同祖先的证据,通过化石证据阐述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其他证据。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上课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对自己的祖先了解吗?”说一说你们的祖先是做什么的?学生纷纷敞开心扉开始发言,学生发言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说你的祖先和猴子拥有共同的祖先?你觉得可信吗?”部分学生短时间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开始反驳,认为人和动物不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还有的学生则认为根据生物学的知识,这是有可能存在的事实?前者和后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陈述总结,并阐述达尔文进化论。列举化石、比较剖析学、胚胎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证明人类和猴子拥有共同的祖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对有探究性的问题和创造性想法进行大胆假设求证,不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个人必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生物学课程的特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遗传病创新能力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新技术可诊断罕见遗传病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