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荣誉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2022-01-01 06:35: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导师制荣誉书院

张 慧

(浙江大学 浙江·杭州 310058)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的荣誉学院代表着各高校的办学实力及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面对新挑战,迎接新问题,荣誉学院必须转变观念,实施新的教育模式,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环境,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1 书院的发展:发展历程及育人优势

1.1 为往圣继绝学:东方“古代书院精神”

中国古代书院集读经、讲学、著书、藏书、祭祀、生活于一体,始终以“书”为核心,著书、藏书、讲书盛行。其中比较著名的四大书院有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书院学生和先生在书院同吃同住同学习,形成一种“共处共学”模式。中国古代书院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思想渊源,书院所塑造的人文精神以及师生自由研讨辩论的自动研究精神对于现代教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中国古代书院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产生、积累、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

1.2 倡导隐性教育:西方“住宿学院制”

西方高校住宿学院制起源于12到13世纪的英国,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美国,以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为代表。这些国家“住宿学院制”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实行混合住宿,突破学科和专业限制,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实现跨学科的交流和研讨,同时宿舍楼设有教职人员提供学业和生活上的指导帮助学生。二是实行导师制。导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一起,师生融合共生。三是倡导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形式有多种多样,既包括住宿社区的物理环境打造,也包括学风校风、师生关系,研讨环境和学术氛围等人文环境的打造。从本质来说,学生混合住宿和导师制也是一种隐性教育。

1.3 提倡全人教育:现代书院制

中国大学现代书院制是在中国古代书院精神和西方住宿制学院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大学的培养目标而设立的学习型社区。概括起来,新型书院有几个特点,一是亲密无间的导师制。每位教师都有双重身份,既是学院的教师,也是书院的导师。专业导师主要负责专业和学术指导,涵盖专业学习的各个方面。生活导师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如学生的日常管理,新生学习和生活指导,社团的指导,社会实践和志愿者项目的指导等。二是系统全面的通识教育。书院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设置形式多样的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自信心、责任感以及未来优秀世界公民的特质。三是交叉混居模式。不同专业、不同兴趣、不同年级、不同地区和不同国籍的学生共同在一个书院生活。通过学习型社区建设,为多文化和多学科背景的学生群体提供跨学科课程和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全球视野。

2 荣誉学院实行书院制的必要性

2.1 形成荣誉学院精神内核的需要

学院精神是学院长期教学与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历史积淀,逐步形成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氛围等。目前荣誉学院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学院文化的形成和精神内核的凝聚。一是住宿地分散。很多荣誉学院的学生专业囊括文理工农医,学生专业分布在不同校区,住宿地也分散在不同校区,学生没有自己的住宿属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学习、研讨就造成了障碍,不利于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的形成。二是没有完整固定的教学服务的物理空间。很多荣誉学院没有自己的教学大楼,既不利于营造荣誉学院特有的文化氛围,也导致同学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建立书院制有利于促进学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学院教育理念,传承发扬学院文化。三是宿舍区教育功能欠佳。传统宿舍区教育功能不足,导致一部分学生闲暇时间精神生活状况欠佳,有的无所事事,在宿舍睡大觉;有的自控能力差,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没有目标,在宿舍看电影、灌水。书院特别设置的学术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实践活动,可以把这些学生从狭窄的宿舍拉出,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营造一个关系密切、互动交流的学习型社区,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2.2 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的需要

中国传统书院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老师大部分时间跟学生在一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荣誉学院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他们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更需要发挥教师,尤其是名师的指导作用。更多时间跟教授、学者、名师在一起,通过在一起研究、讨论、学习和谈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目前教师在评价指挥棒的影响下,普遍压力巨大,做实验,出成果、出论文才是王道,教学都成了副业,更别说能留出时间来与学生在一起,上课就来,下课即走,成为教师的常态。荣誉学院实行书院制,可以改变目前师生接触少、交流少的现状,把老师和学生放在同一个社区,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书院聘请资深教授担任院长,负责整个书院的运行和管理。同时设立导师工作室,邀请国内外学者、教授入驻书院,通过指导学生科研训练、学习研讨等形式,与学生真诚对话,深度交流。

2.3 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的需要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荣誉学院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家国情怀、使命担任的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何为拔尖创新人才?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他们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创造力,能持续投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自我效能感,具有非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能把自己的兴趣与志趣相结合,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的人。然而,荣誉学院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有灵魂的卓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过分关注专业教育,过分关注知识,忽视了学生人格养成和价值观的塑造,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其次是功利主义的倾向,短期的功利主义思维,限制了拔尖创新人才的进一步发展。再次是对文化艺术重视不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知识固然重要,但文化艺术修养同样重要,它是拔尖创新人才持续进步的动力。

3 荣誉学院书院制的概念构想

3.1 实施分级导师制

中国古代书院制是一种以“大师”、“大儒”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一起研讨学问,自由辩论,受到老师知识和人格的影响。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大学实行导师制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同样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面对现代教育教学出现的新问题和学生对知识获取、人格养成、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素质发展等多方面的需求,荣誉学院书院探索实施分级导师制。一是设立专业导师。书院设立导师工作室,邀请国内外学者担任导师。采用专业导师制方式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以科研训练为导向,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等制订个性培养计划,将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和在研究中学习。同时导师来自于各个专业学院,这种机制有利于打通荣誉学院与专业学院直接的壁垒,有效整合专业学院资源。二是实施生活导师制。书院设立辅导员工作室,辅助学业导师,把学术事务与非学术事务结合起来,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三是设立朋辈导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研究表明,朋友和朋辈的影响对大学生影响更为深远,最利于大学生行为的内化。

3.2 推进交叉复合培养

随着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意义重大。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促进理工、工工结合,工医、工文交叉。如何根据国家进一步深化交叉复合培养的要求,继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荣誉学院需要进一步探索。书院制可以从几个方面促进荣誉学院交叉复合人才培养的推进。首先,书院制以荣誉学院学生的集中住宿为载体,并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的学生混合住宿,有利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相互交流,扩大学生的眼界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为导师对学生的深入指导,不同学科、年级学生交叉复合的学术研讨提供先决条件。其次书院可以提供专业化的跨学科课程,创造多学科交叉的科研训练课题,并且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以及社会导师打造精品学术讲座。再次,书院设立学院文化长廊,社团活动室,健身房、咖啡吧、校友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通过各类活动,打造各类平台,促进学生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学习,轻松交流的社区环境,在不经意间碰撞智慧的火花。

3.3 打造新时代立德树人基地

书院制改革为新时代荣誉学院人才培养,荣誉学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起到了推动作用。深化荣誉学院思政管理创新改革,丰富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本科教育新内涵,发挥学院学生在素质提升、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标杆作用。首先,书院为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舞台。荣誉学院以交叉复合为培养目标,探索开设以交叉复合为特色的通识课程,让学生突破专业限制,拓展知识领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以讲座、研讨等形式开展通识教育,打破专业壁垒,拓宽知识和学科领域范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广博的学识,独立的思考能努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结合书院文化的书院隐性通识教育,加强学院文化标识,烘托空间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荣誉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书院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平台。提供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书院的建设与管理,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对书院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再次,书院是第二三四课堂实施的平台。书院制推出荣誉学院特有的项目,通过第二课堂的校内实践和科研,第三课堂的校外实践,以及第四课堂的国际交流,开阔学生眼界,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新生开学典礼、毕业生荣誉证书授予、重走“西迁”路等进行仪式教育和荣誉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志愿者活动强化学生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推出“百分百西部服务计划”,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假期能深入西部、服务西部。通过文体活动提升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努力实现二三四课堂的深度融通。

猜你喜欢
导师制荣誉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8
获得的荣誉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电影(2018年11期)2018-11-24 09:30:42
白鹿洞书院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获奖荣誉统计
汽车零部件(2014年2期)2014-03-11 17:46:26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6:14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