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2-01-01 05:41王苏婉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国家大学生

夏 梦,王苏婉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思政部,江苏 南京 211100)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新自由主义通过市场经济进入我们的视野,在政治、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等领域不断蚕食,威胁到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与方向。这一状况因经济全球化与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达而愈演愈烈。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入,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科学认知和政治信仰,干涉和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行业在经济物质方面的竞争愈加明显。当大学生的经济利益诉求与价值判断问题并存时,一旦处理不好容易产生价值选择上的偏差。

一、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实质

(一) 推行彻底的私有化

新自由主义从自身的阶级立场出发,大力主张私有化,认为私有制具有内在稳定性,能够自动实现经济均衡,将经济稳定在可接受的失业水平上,这是公有制经济所不具备的。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私有制能够保障个人的自由,并能够给人们自由的权利(不仅包括有产者还包括无产者的个人自由),是效率最高的也是最好的制度。在私有制条件下,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才具有完全的自主地位和权利,在“看不见的手”——市场的调节下,经济能够自我实现均衡发展,资源才能去到该去的地方。新自由主义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逐利的”这一“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公有制是有违人的本性的,断言“集体化的范围扩大了之后,‘经济’变得更糟而不是具有更高的‘生产率’”(1)詹姆斯·布坎南著,韩旭译:《财产与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私有制才是保障个人自由和社会经济自由发展的动力因素。

从本质上看,新自由主义是适应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需要的理论体系,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宣称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具有普遍性,积极谋求建立世界新秩序,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资本的迅速扩大增殖,是“圈地掠夺”本性的国际延伸,是“利益至上”思维的世界复制。新自由主义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的根本目的,就是打造一套服务于金融垄断资本利益的政治制度、社会观念。再通过向各个国家推广这一政治制度,不断进行金融垄断资本的增殖。

(二) 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

新自由主义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相信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决定经济的有效运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推崇‘市场万能’的市场机制作用,强调国家对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的调控与干预越少越好,一切顺从自由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2)程恩富:《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求是》2005年第3期。他们认为市场会自行调节,无需政府国家的过多干预,过多的国家调控是造成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新自由主义倡导的是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认为造成经济动荡、效率低下乃至社会不公的罪魁祸首就是政府的干预,而对人的自由的束缚必定会产生极权、霸权,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语)。哈耶克认为,政府调节只能带来经济效率的损失。他在《通往奴役之路》中写道:“尽管国家直接控制的只是对一大部分可支配资源的使用,但它的决策对经济体系其余部分所产生的影响是如此重大,以致它几乎间接地控制了一切。”(3)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著,王明毅,冯兴元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84页。

新自由主义抛弃了劳动价值论(4)张纯厚:《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3期。,必然走向全面否定劳动价值的理论立场。新自由主义将自由市场作为一种最理想的制度安排,政府充其量只是“守夜人”。“任何比这功能更多的国家都要侵犯人们的权利”(5)罗伯特·诺齐克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这种看法将国家与市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一分为二,相当于承认了新自由主义国家是以牺牲工人、穷人的利益和公共卫生系统、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为代价的。新自由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开始在全球传播。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主张发展中国家开放自己的国内市场,然后通过控制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制定和调整一系列有益自己的行业准则。他们意图使对方成为资本主义跨国产业链中的低端环节,自己则稳固享有“宗主国”的超值,实现国内危机矛盾的全球转嫁。经济危机过后,留给普通民众的是满目疮痍的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

(三) 鼓吹“普世价值”

自“华盛顿共识”提出以来,新自由主义就被一些西方大国当作干涉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的思想武器。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常常对自身和别国采用“双重标准”,进而实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认同,从而放弃自己民族的发展道路。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很多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将摆脱国家和民族的控制并取而代之。在全球范围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将自由民主制度视为一种“普世价值”向外兜售;在中国,一些新自由主义者以“普世价值”来斥拒和否定“中国模式”“中国道路”。(6)王岩:《新自由主义的中国样态及其批判》,《探索》2018年第1期。

新自由主义极力掩盖其阶级性、历史性和意识形态性,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隐蔽性。尤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常常以文化为载体,经济全球化为途径,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输出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上世纪80年代初拉丁美洲受到新自由主义浪潮的侵袭后,迎来了经济滞胀、政治动乱的“失落十年”;俄罗斯推行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将“西方化”写入战略和政策的主导思想,效法美国模式,在十年内国内经济、社会几近崩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新自由主义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的推行,导致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人民带来了挥之不去的噩梦……这些国家的遭遇一致表明,美国强制向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给世界各国带来的都是灾难和噩梦。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历史过程,但不能将之等同于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新自由主义依托全球化浪潮被推行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它要推行的是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乃至“美国化”。

二、 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 冲击了集体主义观念

在新自由主义看来,社会主义中的集体主义就是对自由的限制和否定,是对个人平等与发展权的扼杀,会导致美德幼芽枯死、公德源泉干涸。因此,新自由主义批判“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等价值理念,认为这些违背人道精神。它倡导个人自由的至高无上性,强调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的“理性”即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在价值观念层面,新自由主义还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完全对立,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对立,认为社会成员应重竞争意识和个人利益,挑战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时,越来越侧重于维护个人利益,以自我为中心。有些人甚至产生了“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关心‘小民尊严’”这种将国家和个人完全割裂开的想法。可见,在新自由主义思潮下,一些大学生容易陷入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的逻辑范式,特别是对自由边界的错误认识而导致的集体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在当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才会越过越好,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要善加引导,重塑个别人被新自由主义思潮带偏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 淡化了社会责任意识

新自由主义者提出“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性都是自私的,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它在极力夸大“经济人”假设的同时,忽略了维护社会运转的道德和情感功能。因此,很多受其影响的学生价值观出现功利化倾向,变得急功近利、注重回报,忽略了自身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追求个人利益,价值观扭曲,责任意识缺失,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广大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的内在需求。正如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讲话中提到的,“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回望百年前,在那个中华民族岌岌可危、需要有人站出来为国家和民族争取利益的时代,中国的青年学子从校园走向街头,为求真理,奋勇抗争。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的中华传统美德,自觉担起社会责任,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三) 职业道路选择功利化

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是判断知识价值的标杆,凡是符合市场标准的便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才是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把拥有金钱、地位、权势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到边、远、偏的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的价值追求被逐渐淡化。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子。在专业选择上,他们更热衷于就业前景好、将来物质回报高的专业;就业选择时,他们无视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要,甚至将入党作为找工作的筹码。近年来,高校频频曝出为了保研而选择支教的大学生投机者。他们将支教保研作为职业踏板,对帮扶地区的孩子恶语相向。当“市场、竞争和效率”取代了“知识、兴趣和价值”,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就会变得功利化,忽视了自身对社会的贡献。

职业道路的选择反映了大学生从事职业活动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55-460页。从事一项职业也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职业的选择关系到个人的生活目的和生活道路。正确的职业选择可以帮助大学生承担起社会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协调社会关系,助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因此,大学生在职业道路的选择上,不应被一时的兴趣、瞬时的激情、个人的虚荣心所左右,必须用严肃的态度对待。

三、 抵御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

(一) 抢占网络文化阵地

根据2020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4亿。以职业划分,学生占比最多,达23.7%。在互联网时代,大众文化传播媒体迅猛发展,给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窗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在逐渐提高,政策观念、公平观念和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新时代我们需要发挥好网络阵地的作用,为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通过网络平台让大学生对国家的发展现状有更准确的定位,对国家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有正确的认知。“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9)《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35页。因此,在遇到有关国家大是大非的政治原则问题时,官方媒体要敢于主动亮剑、先声夺人。

互联网是大学生自由发声的重要渠道,学生的行为需要恰当的引导。当前许多热点事件和话题都是通过网络的不断发酵,形成社会舆论,再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在过往“香港修例”、萨德问题、中印冲突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爱国青年通过网络积极发声,捍卫国家利益。在出现国家争端、国家利益受损时,官方网络媒体账号应适时地从正面宣传和反面批驳两方面入手,致力于创造一个理性的舆论环境。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渠道,抢占网络文化阵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行为。

(二)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时期是青年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校园的学习氛围、文化环境、校内活动、自然景观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普遍。校园文化环境是滋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要善于利用环境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引导他们摒弃腐朽的思想文化观念。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帮助国家观教育入脑、入耳、入心。将大学生置于良好教育环境中,能够提高高校的育人效果。所以,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价值,着力培育集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为一体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加大对学校各类文化场馆改造升级的力度,真正将其打造成为学校特色文化记忆、历史遗产和教师精神家园;积极推进文化艺术展演活动,通过开展原创校园精品话剧巡演工作,鼓励学生成为参与者,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文化影响力;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等。

要将培育大学生集体观念和国家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高校的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工作部以及学生会、校团委的工作人员要联合起来,为创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积极铺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集体利益;加强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历史文化和政策宣传,让大学生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最终目的是什么。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责任意识,让大学生怀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使命担当,将历史责任担在肩头。

(三)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辨析能力

大学生之所以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其本质和危害还不够了解。“越是在社会思潮多元繁杂的年代,越是要努力维护社会价值观念和精神体系的最大公约数。”(10)廉思:《思行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306页。因此,需要及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升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自觉分析各种社会思潮。面对各种社会思潮从思想文化上的侵袭,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开好、办稳、做强思政课,为大学生国家观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国家观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高校育人工作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工作落实到位。用思想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将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种子牢牢扎根在大学生心中。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辨析能力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错误思潮的鉴别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在关键点上给学生“讲清楚、说明白”。在增强专业性的同时,教师需要主动关注社会思潮的动向和意识形态热点问题,将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一些学生对当今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心有怨言,再被某些有心之人任意解读,恰好满足了大学生对社会活动进行批判的心理需求。正因如此,越是难讲、难理解的问题越要厘清逻辑。让学生知道,国家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挑战和矛盾不可回避。我们的青年工作就是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青年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学会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在调研、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析事明理,疏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困惑。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国家大学生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