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虽然味美,并非人人皆宜

2022-01-01 04:19:54邬时民
江苏卫生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豆沙嘌呤蛋黄

●邬时民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相沿数千年,经久不衰,如今更是花色品种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很多人喜欢吃粽子,是因为各色各样的粽子美味可口。其实,以糯米为主料裹成的粽子还是一种营养品。据分析,每100克糯米含蛋白质5.1~8.1克,碳水化合物75.6~85克。此外,钙、磷、铁、维生素等含量也相当丰富。

祖国医学认为,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和胃止泻之功效。《本草经疏》论道: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粽子对脾胃虚弱、乏力自汗、多小便等症宜用(糯米有缩小便作用,故消渴、小便频数、夜尿多等症可用),因脾胃虚寒而发生食后即吐逆、霍乱、泻痢等症,食用有和胃、平逆、止泻之功。不少粽子以豆沙、枣泥、芝麻等为馅,或以枣、栗、银杏等果脯与糯米混合裹成,让粽子营养更趋丰富。此外,裹用的箬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

粽子虽为美食,但食用也要注意科学,因人而异。因它粘性大,不易消化,若食之过多,则易引起消化不良,特别是儿童和老人。此外,下列这些特殊人群也应慎吃或不宜多吃粽子。

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粽子大都用糯米做成,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粽子。这类人群多吃粽子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那么,有的糖尿病患者认为甜食会升高血糖,吃咸的粽子就没问题,这也不对。因为咸味的粽子,多以猪肉或蛋黄为辅料,含有高胆固醇和高油脂,多吃容易使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

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以及脂肪、蛋白质过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

胃肠道病患者: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痛风患者: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要严格忌口。低嘌呤饮食,忌食肥肉、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含有鱿鱼、干贝、鲍鱼等海鲜类食材的粽子,属于高嘌呤的食品,痛风患者应避免食用;肉类的粽子尤其是肥肉粽子,也应慎食。如果要解馋,可适当吃白米粽,但同时要多喝水,使尿液得以稀释,促进尿酸的排出。

猜你喜欢
豆沙嘌呤蛋黄
蛋黄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00
豆沙冷却成块才能包月饼
豆沙冷却成块才能包月饼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益寿宝典(2018年17期)2018-01-26 15:44:57
爱情,真的可以战胜恐惧吗
意林(2017年23期)2018-01-02 21:00:41
分不开的蛋清与蛋黄
美月日式烘焙教室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