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帆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大家吃的也越来越丰富。现在,人们就很容易有这样一个错觉:不用担心营养不足了,只用担心营养过剩就行了。其实不然,看似是全民营养过剩,但实际上只是相对营养过剩,实际营养不足。
现在,人体摄入了过多的其他营养,而许多微量元素却比之前获取的更少。微量营养素即矿物质和维生素,意为人体需要较少的营养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长达24年(1991—2015年)在九省(自治区)的追踪研究发现,钙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成了我国成年人膳食中最易缺乏的微量营养素。
钙:我国成年人的钙摄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小于平均需要量的人群比例超过了95%,是摄入不足比例最高的微量营养素。
钙缺乏的典型表现: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佝偻病,骨质疏松症,龋齿。
补钙最好的办法就是食补,钙的最好来源是奶制品。然而,即使现在经济条件上来了,也无法改变“中国人不爱喝奶”的事实。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9 成的人对乳糖不耐受。其实,我们并不是天生“乳糖不耐受”,刚出生时要喝母乳,母乳中就含有乳糖。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就是因为长大后大家不再喝牛奶了,分解乳糖的能力慢慢下降,也就变得“不能喝牛奶了”。因此,我们要养成每天喝奶的习惯,并进行适量户外运动增加日照。
维生素B2(核黄素):男性出现维生素B2摄入不足风险的人群比例超过90%,女性超过80%。
维生素B2缺乏的早期表现为疲倦、乏力、口腔疼痛,眼睛出现瘙痒、烧灼感,继而出现口腔和阴囊的炎症。
维生素B1(硫胺素):男性超过80%的人群存在维生素B1摄入不足,女性超过了70%。
维生素B1缺乏的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相关症状,比如神志淡漠、精神恍惚、反应迟钝,或心脏肿大、淤血、心慌气短等。
现在生活中,我们能从饮食中获取的B 族维生素很少。我们常吃的是精米白面,其经过去除谷物种皮,B 族维生素含量已经很少了。另外,高脂、高胆固醇的动物内脏也并非人们会大量、每日食用的。于是,国人就出现维生素B2、维生素B1摄入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日常增加全谷物和粗杂粮的食用,并适当进食一些动物的肝脏,提高B族维生素的摄入量。
维生素C:将近70%的人群存在维生素C摄入不足,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
维生素C 缺乏的典型表现:乏力,食欲减退,全身点状出血或瘀斑,牙龈出血,牙龈炎,坏血病。
蔬菜、水果中含有很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C 是脂溶性维生素,但溶解在水中后,维生素C就很容易氧化。水果切开后发黄并逐渐转成褐色,蔬菜炒得过熟时变黑,都是维生素C 被氧化的结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生食蔬菜、水果,从而摄取更多的维生素C。
维生素A(视黄醇):视黄醇摄入不足风险的人群比例超过了60%,男性高于女性。
视黄醇缺乏的典型表现:视觉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症,干眼病,皮肤干燥、角化。
维生素A是一种极其重要、极易缺乏的脂溶性维生素,只存在于动物体中,在鱼类特别是鱼肝油中含量很多。植物中并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红黄色及深绿色蔬菜、水果都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黏膜内可变为维生素A。
总之,我国大多数成年人存在多种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状况,特别是钙元素和维生素B2(核黄素)的缺乏尤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