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村社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2022-01-01 03:56中共安宁市委党校李西明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干部

中共安宁市委党校 李西明

“三农”聚焦的中心,其主要亮点主要体现为加强农村(社区)的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中央1号文件贯彻落实的核心,强化其法治思维能力成为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基层干部群体中,农村(社区)干部是与广大农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性人物,他们处于农村(社区)工作的第一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社区)贯彻也需他们作为首要落实人,其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都与基层法治工作的推进直接相关,与法治建设进程直接相关。由此可见,农村(社区)干部法治能力建设的相关工作已经非常紧迫。

一、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简述

所谓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依照法治的根本性要求与精神实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以及处理的一种思维方法与过程。要想使党员干部提供起法治思维、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就必须将法治建设的成效当成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政绩考核的范畴之中,将干部是否可以依法办事、是否能够严格遵守法律当成是一项重点考察内容。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重点。可以看出,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形成、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高度重视。据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这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不能否认,目前一些农村(社区)干部的法治思维依然没有树立起来,依法办事能力也还需提升,甚至一些人将自己的权力凌驾在了法律法规之上,还有一些人制定了很多土规定、土政策,一旦遇到事情就用自己的土办法解决,在工作中不讲究用法律程序解决,对群众提出的法律诉求也不予理会。此类问题的存在从不同程度上对法规制度的深入落实造成了不良影响,正常的办事秩序也受到了影响。这些问题一定要得到纠正,采取多种方式使农村(社区)干部树立起法治思维,并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村社基层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常用法律知识缺乏了解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到,目前村级干部对于一些常用法律知识和问题的掌握是差强人意的。具体来说,现阶段他们的法治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呈现出两方面问题,其一是法律知识的储备量缺乏,农村(社区)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需要巨大的法律法规储备量,目前很多农村(社区)干部已学到的法治知识根本不足以应付手头上的村务;其二,很多农村(社区)干部缺乏对法治知识的理解,目前绝大多数村级干部仅仅是知道一些法律法规,对于这些法律法规怎么应用,应用的程序、界限等内容明显不够了解。

(二)农村法律服务严重缺乏

目前,很多农村(社区)都对法制宣传工作不重视,法治教育工作不到位,效果也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起法律服务的相关机构。多数群众只是对一些法律条文有初步的了解,系统掌握法律的人根本没有。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虽然一些农村(社区)进行了法律知识普及工作,也举办了送法下乡等活动,但由于这些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不强,每次活动的举办都是流于形式,效果根本不明显,加上经费有限,对法制宣传工作的深入落实造成了严重制约。上级政府在对农村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工作建设也没有应有的重视。

(三)处理工作时偏离法治轨道

在处理具体工作时,一些干部思想固化,从法治方式的轨道上偏离。具体表现为:第一,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很多执法行为都缺乏规范性,一些人执法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一些人存在越权执法的情况,还有一些人单纯注重收费,服务工作根本跟不上,另外还普遍存在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第二,在基层执法过程中,有时在上级领导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人大于法”的情况。在执法工作中广泛存在违法、不规范等现象,甚至造成了恶性案件,对农村(社区)法治化建设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农村(社区)干部树立法治思维提升依法办事能力的策略

(一)建立依法治理环境

要想使农村(社区)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使其形成一定的法治思维,良好的法治环境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弘扬法治精神的社会静静,这种大环境下应该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增强人们依法履行法治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守法的社会环境。同时,法制宣传教育的落实也非常重要,农村(社区)干部应该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实下去,并将法治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要体现这方面内容,在其基础上在群众之中积极开展法治文化活动,这样才能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法治意识,在基层群众中形成有问题依法办的思维。

(二)做好法治能力培训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农村(社区)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与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应高度重视,不仅要在培训与教育方法方面做好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培训与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农村(社区)干部应与自身工作需要相结合,积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内容。具体来说,首先,各级组织系统、行政院校以及学校都应加入对这些干部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中,加强其法治能力,并在法治意识、观念方面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使其逐步树立牢固的法治信念。不仅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掌握有关基本原则和精神,不仅要对实体的法律规范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对程序法律规范进行学习。要对法理学等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懂得务实之中知识的运用;其次,法治观念的日常养成非常关键,只有他们养成了法治观念,他们才能在工作中守法、用法,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效用;第三,要对制度意识进行进一步强化,带头把制度落实工作做好,严格依照相关制度做好事情,不论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坚持原则、遵守纪律,时时刻刻记住廉政原则,严格做到照章办事;第四,可以利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对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切实提升人员的执法水平;第五,在农村(社区)干部实际工作中,需以遵纪守法、廉政办公作为衡量其品德的标准,将依法行政的实际情况当成衡量其政绩的标准。在平时的工作中,农村(社区)干部应该做好自我约束工作,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和上级领导的监督。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广大群众信赖的、合格的基层干部。

(三)形成依法履职的自觉性

通过实践锻炼,农村(社区)干部可以逐步形成法治思维,提升依法办事能力。首先,应在执法能力建设工作中下大力气,利用法治方式对基层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处理。加强对土地承包法执法工作的视察工作,全面理清农业形成权力事项,对明确的行政权力事项来说,需做好廉政检察点、风险点的梳理工作,并同时依法推进和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建设工作,使其在阳光下运行;第二,对基层自治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群众关注的重难点问题,都要提交给村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委员会商讨决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广大群众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参与到村中事务的处理之中,从而提升决策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最大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的发生;第三,各村、社区都要配置法律顾问,由法律顾问定期到村、社区中开展法律咨询,通过法律咨询的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一些矛盾的发生,同时在法律顾问的帮助下,大家可以调节、和解等方式解决面临的纠纷,从而有效维护基层的稳定与和谐。

(四)做好制度建设工作

要想提升农村(社区)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就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开始着手,充分发挥选人用人机制、考核机制的重要作用,引导其严格依照法律办事。首先,应该将“入口关”严格把好。利用法治能力对其进行考察,在选人用人方面树立起鲜明的导向,以此做好后备干部的准备工作;其次,应该将“考核关”严格把好。在衡量干部工作实绩时,将法治能力的高低当作一项重要标准,引领农村(社区)干部严格依照法律办事,并以其依法管理、决策、办事的状况当成年度考核与再任用的标准;第三,从述职、廉、法三方面着眼,建立“三位一体”考核制度,每年都有上一级党委针对其学习、遵守、应用法律法规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第四,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方面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从党内、民主、行政、审计以及社会等方面加强监督制度建设,以提升监督合力与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农村(社区)干部岗位权力与管理权力的控制力度,避免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权力运行的流程要依法公开,保证权力可以于阳光之下运行。

(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将农村(社区)干部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纳入考核的范围内,以此督促广大干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依照党规党纪,对自己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对村级干部进行考核与评价,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任用干部,因此应该把法治建设的成效当成是干部晋升、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对于农村(社区)违法情况作出明确规定,形成刚性约束机制。在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干部依法行政、执政的监督与检查,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并且对问责的程序进行规范,对于失职、渎职、违法枉法等行为应依法追究其责任。干部如果触犯了法律规定,必须给予依法处理,不能采用党内纪律处分的方式代替依法追究其责任。总之,利用激励、约束机制可督促村级干部依法行政、执政、办事。

四、结语

综上,十九大后,农村目前已转入乡村振兴战略,其主要内容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推动农业乡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这种情况下对于农村(社区)基层领导干部而言,依法治国是一场会触及其灵魂的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治理的革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形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总之,农村(社区)干部法治思维的树立与法治能力的提升都是长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对其工作引起重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更好的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干部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让人死亡的法律
让法律做主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