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群众路线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2022-01-01 03:12胡振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群众

胡振英

(1.陇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2.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21 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P11)这一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百年奋斗历程作出的历史总结。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在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是一部党同人民群众命运与共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党的群众路线的百年发展史。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系统回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演化图景, 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启示, 既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也有助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中明确前进方向。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群众路线的历史演进

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实践进程息息相关的。 因此,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沿着历史发展的轴线,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境遇中考察中国共产党百年群众路线的历史演进,是新时代创新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需要,也是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一)中华民族站起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 党的群众路线开始萌芽。1921 年7 月,为了拯救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 就提出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 创建一个无产阶级的 “群众性政党”。1922 年7 月,党的二大在《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群众性政党”的认识。 党的二大决议案不仅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大的‘群众党’”[2](P162),还提出建设“群众党”的原则和条件。 党的二大对于建设“群众党”的探索,表明党的群众路线已经开始萌芽。1925 年1 月,党的四大在《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中,强调要深入群众发展党的组织。 1925年10 月, 在中共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案中,进一步强调中国革命只有依靠群众才有希望。 1927年3 月,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深刻阐发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及发动群众的重要性。 可见,在1921 至1927 年间,党虽然没有正式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但是党已经有了群众路线的思想萌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正式形成。1927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在农村地区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争取群众、依靠群众和领导群众。1928 年7 月,党的六大通过《政治决议案》,将“争取群众”作为党的总路线。然而学界普遍认为,最早将“群众”与“路线”统一起来使用,是1929 年9 月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前后三处出现了“群众路线”,从而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1930 年5 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旗帜鲜明地反对脱离群众、 脱离现实的 “教条主义”,他认为从群众中、从现实中获取各种材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可见,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在认识论上的认知已经初步形成。 1934 年1月,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发表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讲话,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 ……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3](P138)在毛泽东看来,只有时刻关心群众生活问题,切实为群众谋利益,才能获得群众真心真意的支持和拥护,从而战胜强大的敌人并取得革命的胜利。 这一论断充分表达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正式形成的标志。

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党的群众路线走向成熟。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了土地革命时期的经验教训, 更加深入地阐发了党的群众路线。 1943年6 月,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毛泽东精辟概括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即“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4](P899)。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有机统一起来,党的群众路线走向成型。 1945 年4 月,在党的七大上, 毛泽东从政治高度出发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视为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一个显著标志。 随后,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刘少奇把群众路线提升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并对党的群众观点进行了高度概括。1945 年6 月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明确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臻于成熟。解放战争期间,党的群众路线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49 年3月,在全国胜利即将到来之际,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P1438-1439)“两个务必” 的提出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保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坚定决心, 还说明了党的群众路线更趋成熟。 此外, 这一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

建国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1949 年新中国成立,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美好夙愿, 党的工作重心也从战争转向经济建设。 为了防止党执政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1951年12 月,中共中央在全党发布《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轰轰烈烈的“三反运动”有效改进了全党的工作作风, 增强了党与群众的凝聚力。 1956年4 月,毛泽东从苏联的经验教训出发,在《共产党人对错误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 一文中提出建立一定的制度来确保党的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对群众路线制度化的初步探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 1956 年9 月,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作了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阐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即在工作作风上必须为人民服务,在工作方法上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样的表述,实现了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方法的有效结合, 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党的八大党章写入了党的群众路线, 这在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56 年底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 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新的群众工作方法,比如:“两参一改三结合”“三同、五包”等,进一步深化了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党的群众工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党的群众路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二)中华民族富起来: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党的群众路线也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和发扬。 为了切实做好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群众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公报》提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强调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使党的统一领导和各个生产组织的有效指挥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 ”[6](P10)为了整顿脱离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1980 年12 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7](P368), 强调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 1981 年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邓小平主持起草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概括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P209)。全会还系统总结了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即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等等。 1982 年9 月,党的十二大党章又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新的概括,“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的增加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至此,党的群众路线已成为逻辑严密、表述完整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获得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西方思潮的冲击, 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为了整治群众工作中的不良工作作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1990 年3 月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要求全党同志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深化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而专门作出的决定, 不仅彰显了我党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 还体现了我党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视。1992 年10 月,在党的十四大党章中,群众路线被表述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9](P1748)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权威表述,一直沿用至今。

进入新世纪,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满足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现实需要, 党中央又提出了一系列贯彻和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思想、 新论断和新要求, 使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0 年2 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论断,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更加丰富。 2002 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优势,脱离群众则是党的最大危险。不论何时何种情况,都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0](P572)。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1](P432)。 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把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理念贯彻和落实到群众工作中去。这些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群关系作出的新表述, 不仅增强了党的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还进一步推动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三)中华民族强起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 进一步深化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2013 年6 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2](P27), 这一论断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对群众路线的认知上升到了新高度。2013 年12 月,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实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从工作路线向治国理政路线的拓展。2015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 为了做好互联网时代党的群众工作,2016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13](P336)2019 年 10 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14]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一个显著优势。此外,全会还首次把群众路线纳入到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为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制度保障。2021 年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强调全党必须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些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和战略安排, 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还开拓了群众路线发展的新境界。

在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得到深化的同时,群众路线的实践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体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党中央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教育。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推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加强“四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本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不断推动群众路线向纵深发展,党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除了专题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成就正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 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理念, 以勇往直前的勇气冲锋在前, 党群齐心协力取得了全国抗疫斗争的重大阶段性成果,这也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群众路线的经验启示

纵观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的百年奋斗历程, 始终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克服奋斗历程中的重重艰难险阻,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制胜法宝。因此,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面对来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系统总结党的群众路线百年演进的历史经验,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 不仅有利于为党的长期执政指明前进方向, 还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一言以蔽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 作为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起就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践行史。 从历史发展看,在建党和革命实践中,基于对中国革命未来的战略思考,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先后提出了“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P1031)等思想观点,逐步形成了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理论。改革开放后,面对百废待兴的社会局面,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提出了共同富裕理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等, 有效地密切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从时代出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与升华。进入21 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深化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的提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并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特征。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 成为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自觉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在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12](P367);在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就是江山”的重大意义, 这些重要论述既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和发展, 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庄严宣示”。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千万磨难而仍朝气蓬勃, 就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地位, 扎扎实实地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党群同心共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伟业。

(二)切实为民造福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回溯党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定地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纵使革命条件极其艰苦,中国共产党也未改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4](P1094-1095)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就生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的人民情怀。改革开放后,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以先富带后富的方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国内外环境使党的执政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江泽民同志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强调,“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5](P426),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民造福的公仆本色。 进入新时期,面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难题,胡锦涛同志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6](P37)的群众工作立场。 由此可见,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民造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变的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挑战与风险, 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无论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站位,还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庄严承诺,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政治本色。为人民、爱人民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主义的工作中,而要付诸于实践,取得实效。为了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7](P135), 以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展望未来,对于执政百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切实保障基础性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起点和终点,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百年图景表明,倘若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的群众路线在现实境遇中就无法真正践行。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全面从严治党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无疑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在革命战争时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意识到从严治党的重要性,所以从《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的决议到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 的撰写再到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无不是为了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另外,针对谢步升案、黄克功案,我党从“厉行廉洁”的目标出发,作出了实行枪决的决定,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的坚定决心和政治勇气。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党风实现了根本性的好转,使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 部分党员干部居功自傲, 党内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之风盛行,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先后开展了“三反”“五反”、整党整风等运动,加大了从严治党的力度, 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从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新变化,人们的利益诉求也日趋多元化, 党风廉政建设面临异常严峻的考验。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成为这个时期从严治党的重要议题。 立足于中国国情,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7](P328),这凸显了制度建设在从严治党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 为了预防和惩治腐败, 我党相继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的转型有效地改善了党的形象, 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理解与信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建设伟大工程作为统揽“四个伟大”的关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17](P20), 有效整顿了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保障了群众路线的顺利践行。同时, 我党还推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诸如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近百部党内法规、坚定不移“打老虎、拍苍蝇、猎狐狸”,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正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实实在在的为民实践, 才激发了人民群众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内生动力,真正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仍需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只有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路上, 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 回顾党的群众路线的百年发展史, 共同见证党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的历史场景, 对我党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当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仍需要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坚守为民造福的初心、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路上, 不断创新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 实现党的意志与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唯有如此,才能凝聚起全国人民的磅礴之力,化危机为契机,变挑战为机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兑现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政治承诺!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