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是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2022-01-01 02:03:41常山商丘师范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3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民族

常山 (商丘师范学院)

青年大学生群体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青年大学生心中植入民族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种子关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国家文化和教育部门大力倡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并使之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

青年一代要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当青年思想认识陷入困惑彷徨、人生抉择处于十字路口时,我们要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要有针对性地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

学校教育要进行多方努力,让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关注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腊八节、二十四节气等富含民族情感和记忆的民俗事象。这些看似平常的时节、节气和民俗事象带着“土气息”“泥滋味”,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容易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理解、接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坚定文化自信。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巧妙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引领广大学生基于火热的时代生活,形成健康而富有文化韵味的生活方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民俗文化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沉的力量。同时,文化是体现人本质和创造性的存在,也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一个人精神家园的核心,并为其实践认知活动提供价值导向和评价标准体系功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坚守与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本源文化的充分肯定,也是民族文化穿越时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更是民族凝聚力、自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民俗文化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民俗文化又被称为民间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保证高校民俗文化课程思政的品质和效果

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文化精神面貌所暴露出的问题,以民俗文化课程思政为抓手,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可是塑造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强化民俗文化课程思政中的情感素质教育。民俗文化更多的功能在于其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因此,高校民俗文化教育应强化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其次,民俗文化的典型特征亦在于,它是生活的文化或者说民俗文化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对民俗的文化溯源应抓住民俗文化的生活化特色,用民俗文化的魅力来感染当代大学生,使其发现民俗文化作为精神财富的宝贵和精彩之处,让民俗文化中的仁爱孝悌、诚信知报、修己慎独、克己奉公、担当奉献、见利守义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和美德植入当代大学生心灵,成为其日常生活为人处世奉行的圭臬。这样才能有利于消解西方个人主义、“普世价值”、消费文化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抵御其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侵袭和渗透。

目前,关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传承教育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之处。很多高校的民俗文化课程思政内容浅尝辄止,缺乏系统化的民俗文化思政教学体系架构和拓展性研究。大学生心智已经相对成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理性地分析相关文化现象。因此,单纯以说教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其结果往往流于表面。所以,民俗文化课程思政应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以启发式、探究式学习为主。例如,高校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民俗文化资源,邀请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通过讲座、现场演示等方式,使学生能直观立体地了解地方民俗文化,提高对民俗文化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开展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和相关课题申报,深化对民俗文化的理性认知,有效地促进民俗文化发挥思政教育功能。最后,引导大学生群体从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核层面找到与各自学术研究领域的链接点,将传统民俗文化价值置于时代文化语境下进行综合考量,进而融学于趣、化教于心,在专业领域、时代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之间找到文化共振点和价值平衡点,以此保证新时代高校民俗文化课程思政的品质和效果。

传统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担当奉献精神等是在当前伟大变革时代团结动员全体优秀中华儿女奋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经过百年跌宕起伏,坚韧不屈、开拓进取、重新崛起的重要文化支撑和内在驱动力。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民族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我们的民族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