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潇 (山西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网络新媒体工具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网络新媒体工具的运用逐渐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新趋势,使其成为目前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平台学习的优势,能及时有效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进而不断地在内容和形式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时代要求,满足大学生思想意识发展更新的需要。同时,新媒体工具的出现也在扭转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氛围,实现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工具创新。[1]网络新媒体平台是媒体消息更新的新途径,能够显著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率,最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网络新媒体本身具有较多的信息来源,其中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内容很容易误导学生。首先,网络中高雅和庸俗信息并存,青年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低俗和腐朽思想很容易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评判标准。[2]其次,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年龄差,因此两者之间经常存在着认知差距,在看待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往往产生差异,继而产生的行动也会千差万别。这种认知差异很容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降低,从而间接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3]
同时,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其教学内容往往较为刻板,缺乏良好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4]青年学生本身自控力、自制力相对较为薄弱,在面对网络上错综复杂的信息源时其甄别能力有限,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应用不当,将会超出教师的控制范围,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被弱化。这些都是运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5]
网络空间具有非常明显的虚拟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线下交流互动相比,网络虚拟空间较少受到现实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6]学生们往往根据个人情感的变化而自由地表达个人观点,因此学生们情感表达往往不受控制。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更加多元,传播的范围也无限放大,大学生之间观点交流往往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其传播的内容也更加丰富。[7]同时,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很轻松地获得想要的任何信息,这种开放式信息传播模式在为大学生带来学习便利性的同时,也可能会有使其接触到负面信息的风险。
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人们往往根据对方的价值观而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网络新媒体工具平台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获取途径逐渐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观点经常与其传播内容产生较为激烈地碰撞,在这种不断交流过程中,大学生的视野不断被开拓,格局逐渐被打开。
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还停留在理论教育当中,大学生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讲大道理,只要上够相应的课时即可完成学习任务,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同时理论课时过多往往会间接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8]而通过网络新媒体的形式能够强化接受者和传播者之间的互动,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平台能够实时发布自己的观点,进而深刻领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同时在双向互动过程中也消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媒体平台为交流窗口,实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互动,使得教师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思想动向,同时还能够以网络新媒体综合解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能够便于师生直接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平台上大学生对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会更加的主动。这不仅能够扩大学生们的交际范围,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 。[10]
网络新媒体工具应用的基础是互联网平台,网络新媒体作为社交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往工具。在日常社会交往过程中,“00后”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因此想要更好地与“00后”们实现思想观点的有效交流,互联网新媒体的功能不容小觑。网络新媒体平台能够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可以通过掌握时下最新的信息和思潮方向,来综合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目前,通过网络化教育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深度革新,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其流程和教学要素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思想政治线上教育交流模式
结合着网络新媒体技术平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信息互动关系,网络新媒体工具有效地将教师和学生衔接起来,实现双向的交流和互动。教师首先在平台中创设相应课程,结合互联网课程资源组织相关教学活动,甚至利用腾讯会议、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直播都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们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实时交流自己的想法,实现完整闭环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对等的信息交流,显著提升了教育效果。
网络新媒体工具的出现使得思想政治资源的共享性和传播性得到了保障,促进信息传递效率显著提升。网络新媒体得益于互联网基本载体,具有极好的共享性特点。网络新媒体平台能够实时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实时吸收互联网平台上的先进理念,满足了学生们多元化发展需求。因此,网络新媒体无论是从教师端的内容制作上,还是学生端的交流互动上,都传播了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被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将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教学工具和教育资源的革新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重构网络新媒体信息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氛围。这个过程中高校要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机制,良好的监管机制建设能够为学生们的思想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在制度建设中还要不断强化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层面的多维度监管措施实现良好的保障。这个过程中政府也要进行相关干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过滤工作,优化监管效果。高校要做好校内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不断强化网络舆论监督,以便能够实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在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强化网络信息平台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始终保持高校网络新媒体平台人员队伍建设的纯洁性。
网络新媒体平台作为互联网传播的重要工具,本身具有诸多自定义功能,因此需要运维管理人员具有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对于网络中出现的任何信息都要及时快速进行处理。同时要不断强化新媒体运营团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技能培训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是这些教育信息的实际接收主体,作为高校网络运营人员,要实时关注政治前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从中提取重点知识信息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立体和多元,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且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能够更好地落实。
无论教学工具如何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指导学生们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准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使得学生们能够深度了解国家的战略思维,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生搬硬套地将内容灌输给学生们,而是根据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情况进行不断调适,是一种交互式的全新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系统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
网络新媒体技术显著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能够使学生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资源进行学习,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地渗透中进行。在智能化时代里,通过互联网充分融合了课堂内外教学资源的核心要素,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新媒体平台,阐发思想政治核心理念,将网络新媒体的教学形式深度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流程更加灵活顺畅,通过智慧课堂建设综合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深度融合。可以根据前沿的时政信息与时政热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引导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思想视野。
为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新媒体评估体系建设,在不断得到反馈的过程中优化育人手段,提升新媒体育人的精准度。教育考核应该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教育活动过程要紧紧把握政治正确这一核心基准原则,实现对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综合评估。其中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占比为10%,学习成效的占比为40%,思想意识评估占比为40%,学习反馈占比10%。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实现良好的评估。在评价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形式上和方法上更加契合学生们的学习特征,促进教育教学过程迸发更大活力,使思想意识传播更加有效。
总之,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平台的应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青年学生们的发展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形式上和方法上能够更加契合时代发展需要,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同时,在反馈活动中不断优化新媒体工具的应用效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好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