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让阅读走向深度

2022-01-01 01:49赵万文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说明文燕子事物

文∣赵万文

比较是人们认识和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需要用自己的感悟“吻”醒文本的内在。在阅读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参照和品鉴,既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开阔视野,进而深刻地把握特点,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一、精选“点”,多角度比较品语言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与文本有更全面的“交互”,教师教学时可以精心选择、挖掘语言材料中的要点,通过多角度比较,步步深入,揭示出语言现象的本质,加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与规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燕子》是一篇精彩的状物写景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使者——燕子的特点,描摹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素材、展开有序描写的好例文。

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第一自然段从羽毛、翅膀、尾巴三方面描写燕子的外形后,可以选择“抓住特点写好外形”这个点,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比较。

(一)删减比较,感知事物特点

采用删减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准确把握燕子的外形特点。课文中“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分别准确地描绘了燕子的颜色、动作和形态,是燕子“活泼可爱”的具体体现,也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教师故意将原文读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这就是小燕子”。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乌黑的”“轻快有力的”“剪刀似的”“可爱的活泼的”等词语不可以删除,因为它们非常准确、生动地描绘了燕子的特征。

通过删减比较,不仅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特点,而且初步体会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增加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了语感训练。

(二)替换比较,体悟用词准确

采用替换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第二次比较,教师把这些写外形特点的词语替换成“黑乎乎”“瘦弱轻巧”“尖尖的”等词,与原文比较阅读后,学生发现替换的词虽然也能表现燕子的外形特点,但不够准确生动,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人感受到燕子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词语不仅要能突显事物特点,与整体和谐,还要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替换比较,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学生经过思考推敲,充分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思维得到发展,领会更深。

(三)类文比较,发现表达规律

引入同类课文比较,让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共通性。第三次比较,教师联系三年级学过的《搭船的鸟》中翠鸟的外形描写,引导学生比较并思考两篇课文中的外形描写都只写了其中的几个部分(燕子只写羽毛、翅膀、尾巴,翠鸟只写羽毛、翅膀和长嘴),为什么不写其他?让学生体会描写外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用面面俱到,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然后让学生练习“抓特征、准用词”的方法写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做到学以致用,充分运用教师所教的方法。

新旧比较,从学生已知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抓主要特征描写),继而进行运用性的语言训练,及时将认知转化为实践,最终达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者在写文章时,往往会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描绘内容、表达情感。精心挖掘这些“点”,加以多角度比较阅读,那么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作者的遣词造句,并逐步迁移运用。

二、细穿“线”,多层次比较悟构思

阅读课文,厘清文章的线索,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学时,采用多层次比较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一场不同凡响的发现之旅,让学生感悟行文构段和语言文字的精妙,感受作者的缜密匠心,由点连线,摸清文章的“线索”,开启一扇阅读与写作的新的大门。

(一)前后段比较,理序

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物、事物和人在夏天里的成长,让我们认识到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性,启迪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健康、有力地成长。课文从谋篇布局到句式表达,都值得学生细细体悟。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很快找出了本文的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围绕这个中心句,课文分别写了生物的长、事物的长、人的长。那么,这三方面的内容能调换顺序吗?学生比较后发现不可以调换,因为第二自然段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举目即知,而第三自然段讲的是铁轨、马路等,这是大家不太容易发觉的事物的长,第四自然段写人的长是要顺理成章地告诉我们道理的。学生还发现,从我们熟悉的生物的长到不太熟悉的事物的长,最后借人的长告诉人们道理,这样写是层层递进,更符合我们的认识规律。

通过对前后段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发现课文紧紧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从生物、事物和人三个不同方面来写,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层层深入。通过对前后段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主动探索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每段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对文本线索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二)前后句比较,悟巧

篇章表达有一定的行文线索,段落表达同样如此。厘清文段的表达顺序,不但能使知识发挥其魅力,挑战学生的智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助推习作的构思。

教学《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者如何把这些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写清楚”这一话题展开自主阅读。 交流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被点燃,他们抓住“一天”“几寸”“一夜”“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几天”“长满”“变成”等关键词,细读体会到了各种生物在短时间里生长之快。

接着教师激疑:第二自然段罗列了那么多动植物,都在写它们生长迅速,但是我们读起来却感觉不到单调乏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细读品味后发现:一方面,罗列的这些动植物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对每个句子中的动植物,作者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第一句是植物的长度的变化,第二句是形态的变化,第三句是数量的变化,第四句是大小的变化。作者按时间从短到长的顺序写出了夏天生物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另一方面,写同一类变化之快所用的句式是类似的,但写不同类变化的句式是不同的,规整中有变化,稳定中显灵动,作者匠心可见一斑。

通过前后句的对比,学生领悟到段落的基本表达方法、内部结构关系,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实践证明,多层次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到了语言形式的丰富,触摸到了文字丰富的内涵,厘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也为打通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了润物无声的指导和帮助。

三、巧连“面”,多维度比较善思辨

面是点的整合、线的交织,以文为面,拓展更多相关联的文本阅读,会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进而比较异同、辨别优劣,促使学生在对比鉴赏中关注语言特点、意义建构和写作方法等。这既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快速收获写作技巧的方法。

(一)同主题比较,整体把握

部编版教材同单元内的课文往往有着相似的人文主题,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组以“万物有灵”为主题的课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和《桂花雨》及略读课文《珍珠鸟》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真情实感。但细读比较就会发现事物不同,作者表达的情感也不同:《白鹭》中,郭沫若借对白鹭的诗意描写,表达了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落花生》通过重点叙述“议花生”内容,抒发了“做人应做有用的人,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情感;《桂花雨》中,琦君回忆了童年与桂花相关的场景,把思乡怀旧之情倾注其中;《珍珠鸟》通过描述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达了“信赖创造美好境界”的感受。每篇课文事物选择不同,指向特点也不同,所以作者寄托的情感也不同。在比较中,“一花一鸟总关情”得到了有力的印证,也激起了学生写好状物类文章的浓厚兴趣。

再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为“读书明智”,《古人谈读书》选取古人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旨在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冰心的《忆读书》娓娓道来,通过讲述作者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传递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则借作者自身经历阐明读书、写作的道理。同主题的对比阅读,让学生在信息梳理中既对阅读充满期待,又能明确方向,切身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二)同文体比较,解锁密码

语文教学要强化文体意识,通过大量同一文体的文本阅读,让学生感知文体特点,解锁语言表达密码。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说明文单元,《太阳》和《松鼠》 同为说明文,表达方法及语言风格却截然不同。《太阳》是典型的科普说明文,语言平实,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以及作用等;《松鼠》是文艺性说明文,语言活泼生动,作者抓住松鼠的特点,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习性等。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说明文的基本说明方法,还认识到说明文表达具有多样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辨:为什么要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说明?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根据说明对象和读者的特点进行选择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叶圣陶所说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再如,对小学生比较常读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为了突显文体,解锁语言表达密码,教师也可以展开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印象。比如五年级民间故事单元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除了让学生比较阅读,感受民间故事的通俗易懂和表达的美好愿望,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运用多种创编故事的方法,真正感受到口头艺术的魅力。

(三)同作者比较,立体感悟

部编版教材需要学生有大量的阅读作为积淀,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能找出作家的语言风格、表达特色、情感倾向等,这样“以一带多”的比较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理解作者,拓宽阅读面。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走近鲁迅”,《少年闰土》通过多个事例表现了童年伙伴的形象,表达了少年鲁迅对自己闭塞生活环境的不满,对农村自由童真生活的向往;《好的故事》是优美的散文诗,对应的是成年的鲁迅,课文用象征手法表现美好的梦境,表达了作者打破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实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作品题材不同、文体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对鲁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产生了对鲁迅其他作品的阅读期待。

同样,教师在讲授巴金《鸟的天堂》时,可以相机结合四年级课文《繁星》和《海上日出》,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巴金真挚朴实、细腻独到的描写,这一描写真情流淌,有作者对景物的欣赏与喜爱,更有作者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深沉的爱。

进行同作者作品的阅读比较,学生不仅仅是在读一篇篇独立的文章,更是对作者作探索与研究,对作者有了更全面、立体的认识,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厚实的基础。

比较阅读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将所思连点成线、组线成面,从而深入理解主题,强化文体意识,立体化地了解作者。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猜你喜欢
说明文燕子事物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燕子叫
燕子一家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