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高职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入

2022-01-01 01:46罗丽芳谢振荣魏煦昕徐银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美育劳动

罗丽芳 张 燕 谢振荣 魏煦昕 徐银娟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207)

0 引言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学和工作的出发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文章以此出发点进行探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高职教育教学融入的意义

高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技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审美素养、弘扬劳动精神。德是统领,智是能力,体是支撑,美是精神,而在劳动中也能够增长见识、学会本领、磨砺意志。通过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1.1 提高育人水平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聚焦教学质量的提升,优化课程实施,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以实实在在的教学把五育并举落到实处。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主,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突出体验性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育人水平,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2 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学生学历层次较低,限制了一部分招聘机会,但并非没有出路,学校、学生、家长都应意识到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获取,忽略能力的提升,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应注重高职特色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既要重知识,也要重技能,强化职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1.3 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内在要求。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要求奉献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而这恰恰是立德树人的要求,也体现出立德树人是五育的根本任务;同样也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创造能力,这些都体现在了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中。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对学习过程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做好明确的规划和实践准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2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高职教育教学融入的原则

2.1 促进全面发展

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全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的共同责任,共同去建设营造健康全面发展的环境。

2.2 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情况,心无旁骛解决实际问题,全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优化教学生活资源配置,全力解决办学治校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3 坚持知行合一

有知必有行,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我们明白很多道理,但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做到知行合一,首先我们摘掉身上的负面特质,发现不一样的自己;通过不断地学习,加强对事物的洞察力,更加全面客观分析事物,为知行合一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培养理性的思考模式,制定可行可落地实施的计划,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随时调整计划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学以致思,学以致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高职教育教学有效融入的途径

3.1 立德树人

3.1.1 教师以身示范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重点在于教师的引领作用,必须强化教师道德,规范教师言行,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榜样,要为学生做出楷模,凡是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提升专业能力、业务能力,严格执行师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润物无声融入课程思政,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课程思政微课,融入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大健康观、大美德观、哲学思想、辩证思维的塑造培养,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采取浸润式、融入式、体验式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3.1.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让立德树人落地,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加到主观活动中,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进化自我、成长自我,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时找出不足和差距,自动自发及时改进。发挥辅导员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应发挥各自的特长,协调合作,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德育主题班会和德育主题团日活动。以二级学院为依托,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参与到主题活动中,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而这些能力都是将来临床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除了线下教育活动,利用“互联网+教育”开展线上活动,搭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健康向上,可以获得最好发展的德育平台。

3.2 以智启人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涉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通识课知识。践行双元育人模式,校院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员。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下临床实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双能型”双师教师。着力塑造“青蓝工程”,坚持以德为先、德能并重,狠抓教学基本功训练,努力发展教师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规范核心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着力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以国家教学标准为指南,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推广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进“互联网+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高质量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直播教学,停课不停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为学生搭建比赛平台,从校赛到省赛到国赛,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夯实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检验学生技能水平。通过多样化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也要为学生发展职业和继续深造做好铺垫,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3.3 以体育人

打造特色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体育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测评机制。参与体育艺术实践,懂得欣赏体育赛事,理解体育精神。创新运动会举办形式,建立班级、院系、学校三级竞赛体系,推动全员参与,践行体育精神,磨砺坚毅品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社团,积极举办赛事,包括:周边院校“三大联赛”、“三大运动会”、师生运动会、迷你师生马拉松赛,发挥以体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练自我、超越自我。建立校园体育俱乐部,以兴趣为主导,满足学生多元的体育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通过公共体育课、校园定向、社团活动、自由运动等形式,强调学生每天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3.4 以美成人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和“营养基”。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打造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特色课程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拓展学校的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美育实践活动体系,邀请甘肃省歌剧院民族交响乐团高雅艺术进校园,为师生演出,在提升师生艺术素养、发挥美育功能上有着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在全校师生中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发挥积极意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切实提高了我校学生人文素养。创建各项艺术社团,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各项艺术教育,不断更新教师艺术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艺术教育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定期举办师生书画、摄影、手工制作展览,提高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欣赏水平、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加强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学校美育活动场地建设,在体育馆、教学楼、实验实训楼等公共空间设立艺术展览展示空间、布置美育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校园全媒体平台,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美育环境。

3.5 以劳塑人

劳动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即使在智能时代也不例外。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取固然重要,但是劳动兼顾学习与实践的教育方式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意识启蒙、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掌握和劳动态度的培育。依据院校特点,探索建立高职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创造性、创新能力的提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以日常生活劳动、专业劳动和公益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形成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部门育人合力。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磨练学生的坚定意志,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诚信品质,提高创造能力。

4 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美育劳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热爱劳动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