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宁短篇小说《投宿》象征叙事意义分析

2022-01-01 01:30:24郝艳萍朱一荻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黑娃老婆子摩洛哥

郝艳萍,朱一荻

(1.佳木斯大学 外国语学院;2.佳木斯市第二中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伊凡·布宁(1870-1953),俄罗斯小说家,也是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其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他被高尔基称为“现代俄罗斯最杰出的语言艺术家”[1]。本文以其晚期的爱情短篇小说《投宿》为重要的分析蓝本,试图剖析该小说中的象征叙事意义。该小说篇幅不大,以丰富的景色、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见长,一如布宁的其他作品。可以说,布宁的每一篇作品都像一份美食,而且都具有独特的味道,代入感很强,画面感十足。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叙事留白的手段极其高明。

短篇小说《投宿》讲述的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班牙南部偏僻的穷山沟里。一个摩洛哥人投宿在一个老婆子开的客栈,她与侄女相依为命。富有的摩洛哥人对这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起了邪念。虽然老婆子起初不愿意促成此事,但故意露富的摩洛哥人最终还是让老婆子放下了戒备之心。在老婆子的半推半就之下,摩洛哥人趁小姑娘给他进屋送水之机,企图强行霸占小姑娘。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姑娘多年来伴其左右的小狗黑娃听见异动和主人的呼喊,一跃而起将摩洛哥人的喉咙咬断,摩洛哥人死了,故事就此结束。

小说的框架结构非常简单,但其中的象征叙事手法运用得极为巧妙,使读者读后陷入沉思。短篇小说《投宿》是对人性丑恶的无情揭露和批判,是对正义的深切呼唤和歌颂。文章的框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摩洛哥人入住——喝酒吃饭——与老婆子闲聊——小姑娘为摩洛哥人铺床——小姑娘与狗黑娃的对话——小姑娘给摩洛哥人送水——险些发生危险——黑娃相救。

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该小说中的象征叙事意义:

一、萤火虫的象征叙事意义

小说中对萤火虫的描写共有三处:

1.第一处出现在小说的开头,摩洛哥人入住前的景色描写:一道峡谷穿过重重山口,向北行去。在峡谷一侧的山包的阴影中,山涧单调的淙淙声平添了荒山之夜的岑静,一只只萤火虫飘来荡去,忽明忽灭,萤火虫一会儿像紫晶,一会儿像黄石,神秘莫名[2]385。

2.第二处出现在摩洛哥人吃饭喝酒过程中,酒瓶空了,小姑娘在老婆子的授意下去厨房拿酒:老婆子朝姑娘点点头,她拿过酒罐,身子一闪,就由打开的门里奔出厨房,消失在黑咕隆咚的过道里,那里有好几只萤火虫在缓缓浮游,发出点点萤火,好似在童话世界里一般[2]387。

3.第三处出现在小姑娘为摩洛哥人铺床的时候:姑娘掀掉进门第一张床上的床罩,整理着床头,蓦地里,像进入了童话世界,突然亮起一星柔和晶莹的淡淡的蓝光,原来有只萤火虫停在她的额前刘海上。她举手触摸了一下萤火虫,萤火虫飞了开去,忽明忽灭地在屋里游动[2]390。

小说中这三处对萤火虫的描述给读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因为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布宁很擅长在看似不经意的环境描写中运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些自然界中常见的昆虫重要的象征意义[3]。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有萤火虫的地方,生态环境都比较好,具有充足的氧气和舒适的温度。萤火虫在污染的水质周围是无法生存的,因此看到萤火虫代表该地区环境质量比较高。萤火虫尾巴的末端,在晚上可以发出淡绿色的荧光。在漆黑的夜晚,一只萤火虫闪着微光,就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指路灯,给人希望,而一群萤火虫则可以照亮一切,所以萤火虫的寓意是希望和团结。看见萤火虫寓意着在漫漫黑夜中看见光明,是迷茫的人看到希望的光芒,从而给人增添积极向上的精神。即使微小如萤火虫,也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欢乐和人生意义; 即使微弱如萤火,也有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光芒,也有自身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能以外在的伟大或渺小来衡量。

作者在短短的行文中三次描写萤火虫并非是无意之举,可有可无,而是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小姑娘的纯洁。它预示着在后面接下来发生的故事里会有庇佑小姑娘的黑娃出现,预示着这个故事并非像布宁大多数的爱情故事一样,都以悲剧的结果收场。人性的丑恶必将受到正义的审判![4]

二、狗的象征叙事意义

文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名叫黑娃的狗。狗的形象在文中从始至终贯穿,无处不在。小说一开始,从摩洛哥人入住开始,一进门,黑娃就出现了:这时躺在门槛上的一条硕大的猛犬霍地站了起来,犬毛呈黑色,光滑锃亮,两只短耳朵笔直地竖起。摩洛哥人在门槛前下马,那狗立时冲上前去,龇牙咧嘴,露出可怖的白牙,两眼闪闪放光,像是恨透了来人。摩洛哥人见状举起马鞭,姑娘止住了他。“黑娃!”她吓得剧叫一声,“你干嘛?”那狗垂下头来,慢腾腾地退了回去,躺到地上,头抵着门口的墙壁。姑娘好奇地打量着来人高大的身材和又黑又小的麻脸,不时提心吊胆地瞅一眼黑狗,那狗虽然听话地趴在地上,但是看得出憋着一肚子气[2]386。在这里作者打下一个伏笔,为什么黑娃对这个摩洛哥人如此忌惮,是黑娃有什么预知未来的超能力吗?难道它敏锐的嗅觉洞察出什么端倪了吗?这预示着后面有不祥之事将要发生,同时也给读者一个重要提示。

第二次黑娃出现是在小姑娘为摩洛哥人铺床的时候,主仆二人是隔窗相望,这一段描写占据很大篇幅。在这部分交代了狗的来历以及主仆的关系。黑娃是被收留的迷路的小狗崽,主仆关系也是非常密切,这一点从文章的开头已经有所体现,黑娃对刚进店的摩洛哥人非常凶的时候,小姑娘一句话就让它乖乖躺下了。而此时,黑娃表现得非常担忧、惊恐、警觉不安,小姑娘当时并不知晓真正的原因,她也很诧异黑娃的表现,心里嘀咕着各种原因,但是也不明就里。

第三次对黑娃的描写出现在小姑娘铺完床下楼之后,黑娃很开心:躺在门槛旁边的狗跳起身来,轻轻叫了一声,由于高兴,由于对她的柔情,浑身打着抖,舔着她的脸[2]389。这时的黑娃为什么又开心起来?肯定是看见小姑娘是安全的,它的心暂时踏实了。但小姑娘此时并没有太多的心思与小狗玩耍,因为她要关注老婆子与摩洛哥人交谈的内容。小姑娘的内心也起了波澜,因为她也隐约感到了摩洛哥人的不怀好意,所以她对黑娃说:“走开,走开!”这时,狗也蹲下来了,姑娘搂住狗的脖子,吻了吻狗的额头,一边同它一起摇晃着身子,一边听着楼上客房里摩洛哥人笨重的脚步声和喉音重浊的说话声[2]389。但此时作者运用了叙事留白的手段,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摩洛哥人与老婆子之间的交谈内容。从进门到此刻摩洛哥人的种种表现足以让读者心领神会,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便可想而知了。果然,老婆子要小姑娘去给摩洛哥人送水,而此时心怀鬼胎的摩洛哥人正在等待羊入虎口。危急时刻,小姑娘大喊一声:“黑娃!”接下来便是黑娃的第四次出现了: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一声狂吠,狗飞也似地冲上了楼。他赶忙跳下床,从桌上一把抓过手枪,可还没来得及握住扳机,就摔倒在地了。狗扑到他身上,狗的像火一般滚烫的气息直往他脸上喷,他护住脸,不让狗咬,不料一个闪失,下巴向上一抬,狗死命一口咬断了他的喉咙[2]392。

狗在最后一次出现的时候,整篇小说达到了高潮,并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同时,狗的正义形象也达到了最大化。从敏锐地嗅到邪恶的气息到不安情绪的逐步强化,从焦灼心情的稍微缓解再到奋不顾身、勇敢相救,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虽然小说篇幅很短,但是足以让读者在短暂的阅读时间里充分体会情节的起伏变化,使读者的阅读体验酣畅淋漓。狗在这篇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极其关键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这篇小说的呈现。狗象征着忠诚,同时也是正义使者,是小姑娘的保护神。它能捕捉到所有的蛛丝马迹,对一切罪恶有着最敏感地反映。从小说的一开始它对摩洛哥人的凶猛态度就足见一斑。再到小姑娘进入房间为摩洛哥人铺床,它所表现的不安达到了极致。再到小姑娘顺利返回,黑娃焦灼的心情有所缓解。可以说,黑娃和读者达到了共情,黑娃好像是读者派去的正义之神。读者的心也随之起伏并充满疑问:到底这个可恶的摩洛哥人会不会得逞?机敏的黑娃能否最终解救小姑娘于水火之中?随着情节的深入,终于水落石出,读者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黑娃这个善的代表力量终于战胜了恶,读到结尾,读者会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我们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真是令人感到欣慰!最终的结局是对摩洛哥人所代表的人性丑恶的无情鞭挞,是对狗所代表的正义力量的深情讴歌与呼唤!这是我们读布宁小说不多见的一种喜悦之情[5]。

三、月亮的象征叙事意义

小说《投宿》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月圆之夜,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让这么罪恶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月圆之夜呢?其实月亮在这里起到一个审判官的作用,它以上帝的视角来监督世界。月亮象征着上帝的眼睛,它会让所有的罪恶无处遁形。月圆之夜必然十分明亮,明亮的月光也必然能够让罪恶的心惴惴不安,让罪恶的行径无法得逞,最终的结局也印证了作者的意图。

文中对月亮的描述共有三处:

1.第一处在小说开头:那是6月的望月之夜,一轮小小的满月高悬中天,把微呈玫瑰红的月华洒向尘界。每年6月百合开花的季节,白昼往往会下几阵短促的豪雨,夜间则燠热异常,此时,月光便呈此色,把逶迤起伏的山口和绵延至天际的南方低矮的树林,照得清晰可见[2]385。一开头就交代了故事发生在亮眼的月光照耀下的夜晚,就预示着一切都在上帝的审判之下进行,所有的阴暗与龌龊都将灰飞烟灭。读到这里,读者们心中会升腾起一丝暖意,仿佛有一双温柔之手烘托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良好氛围。

2.第二处对月亮的描写出现在小姑娘上楼为摩洛哥人铺床的时候:她麻利地绕过黑屋子中央的一张圆桌,打开窗户,推开护窗板,窗外月色如洗,星光寥落。姑娘把头探出窗户,先望了望从屋里看不到的、仍高悬于中天的月亮,然后又望望楼下。接下来她对狗黑娃说:“你为什么不睡?小傻瓜?月亮吓着你了?”[2]389从这里可以看出,正义之光是多么闪耀。月亮扮演着审判者、监督者的角色,令人敬畏。它将与黑娃携起手来共同庇佑着这个十五六岁、不谙世事、危险已然临近,自己却又浑然不知的孤儿小姑娘。

3.第三处对月亮的描写出现在紧随其后的小姑娘的内心独白:也许狗惊恐不安的原因不足道哉——是这酷热得没有一丝风的空气,是这亮得耀眼的满月之夜[2]390。

作者又一次突出强调了满月之夜。这并非多此一举,而是再一次运用象征手法提示读者,这朗朗乾坤,纵然有高大魁梧、心术不正的摩洛哥人搅扰人心,纵然他用整整一袋金币诱惑贪财的老婆子,纵然老婆子思想防线已然被突破,但是,最终人性的丑恶必将被粉碎,最终天还是亮的!当读者读到最后一句“狗死命一口咬断了他的喉咙”的时候,心中也会回荡着一句话:窗外月色如洗……

四、结语

布宁不愧为中短篇小说的高手。其创作既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又终结了俄罗斯古典现实主义。他曾与高尔基一起作为“星期三”文学小组和知识出版社的同仁活跃于文坛,被公认为当时俄国现实主义流派的两大杰出代表。他将象征叙事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使读者陶醉,流连忘返,掩卷深思,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黑娃老婆子摩洛哥
别离
金山(2023年2期)2023-04-15 09:24:15
铁匠黑娃
铁匠黑娃
人和狗
黑娃盖房——脱贫攻坚乡村行走7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32
摩洛哥椰枣年创收20亿迪拉姆
“一带一路”文化使者采风摩洛哥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20
躲债
故事会(2018年8期)2018-04-26 09:48:28
脚下踩着泥土
青年文学家(2017年3期)2017-03-10 21:52:16
北非印象·摩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