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
(十堰市郧阳区中医医院,湖北 十堰 442500)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功能明显下降,且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肺心病及高血压等发病率较高。随着各类基础性疾病发生率的不断升高,患者的骨骼功能和稳定性也有所下降,下肢骨折发生率也有所上升[1]。老年人下肢骨折情况发生后同样需通过手术方式进行固定治疗,但由于老年人自身系统情况对于麻醉的耐受性较青壮年人群有所下降,因此,需慎重选择麻醉方式[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 500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 500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0 例。研究组男400例,女350例;年龄75~89岁,平均(79.41±2.53)岁;ASAⅡ级 510 例,Ⅲ级 240 例。对照组男 420 例,女 330 例;年龄75~89 岁,平均(79.34±2.32)岁;ASAⅡ级520 例,Ⅲ级23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X线、CT或MRI诊断明确诊断为下肢骨折;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精神异常;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研究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时将患者患病一侧肢体向下,抬高床头5°~10°,在L2~3腰椎部位行硬膜外穿刺,出现脑脊液流出后方可注射麻醉药物。麻醉药为3 mL 0.5%罗哌卡因(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37)+10%葡萄糖氯化钠(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018),每秒注射速度为0.05 mL,注射完成后自穿刺位置向头部一端置入3.5 cm 的硬膜外导管,固定好后维持15 min,将麻醉平面调整至T10以下。对照组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时将患者患病一侧肢体向下,抬高床头5°~10°,在L2~3腰椎部位行硬膜外穿刺,自穿刺位置向头部一端注射3 mL 1.5%的利多卡因(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249),观察患者麻醉平面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利多卡因进行维持麻醉[4]。所有患者术后均需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如收缩压<90 mmHg,需及时补液及扩容处理[5]。
1.3 观察指标 ①血压、心率:麻醉前(T0)、麻醉10 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术后(T3),比较两组心率(HR)、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水平;②比较两组术中输液情况,包括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初始500 mL液体输注时间、平均每小时输液量与总输液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压、心率水平比较 T0、T2、T3 时,两组SBP、DBP、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研究组MAP、SBP、DBP、HR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心率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血压、心率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T0,麻醉前;T1,麻醉10 min;T2,手术开始30 min;T3,术后。DBP,舒张压;MAP,平均动脉压;SBP,收缩压;HR,心率。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研究组(n=750)101.84±2.87 101.26±2.35a 101.47±5.29 101.58±8.29 142.47±2.03 143.58±2.46a 143.98±6.85 144.87±5.46 79.56±2.74 80.85±5.33a 82.45±5.42 79.97±3.15 70.53±2.42 69.57±2.35a 71.02±3.14 72.06±2.35观察指标MAP(mmHg)SBP(mmHg)DBP(mmHg)HR(次/min)观察时间T0 T1 T2 T3 T0 T1 T2 T3 T0 T1 T2 T3 T0 T1 T2 T3对照组(n=750)102.05±3.79 97.81±2.63 100.99±5.36 100.79±8.65 143.48±2.45 140.64±2.58 144.48±6.25 145.25±4.16 80.43±2.61 76.56±6.74 82.67±5.33 80.25±3.26 70.55±2.34 74.54±2.35 70.69±3.56 71.85±2.25
2.2 两组术中输液情况比较 两组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初始500 mL液体输注时间、平均每小时输液量及总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输液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inf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术中输液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inf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750 750晶体液输入量(mL)689.42±120.15 679.42±110.36 1.679 0.093胶体液输入量(mL)435.62±154.21 433.62±143.69 0.259 0.795初始500 mL液体输注时间(min)50.42±12.62 51.36±13.44 1.396 0.163平均每小时输液量(mL)526.34±25.61 524.16±24.94 1.670 0.095总输液量(mL)1 142.62±215.13 1 150.43±233.16 0.674 0.500
老年患者自身脏器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情况,对于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也有所下降,且受患者自身骨折情况的影响,治疗中需承担的风险更高,如麻醉方式不佳或药物使用不合理,易诱发患者多系统生理学老化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及生命安全[6-7]。椎管内麻醉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在实际麻醉中通过局部用药的方式达到手术镇痛及麻醉的效果,与全身麻醉相比,能避免手术麻醉对患者脊神经、脊髓及马尾神经的损伤,主要通过阿片类药物在蛛网膜及脊膜上的扩充实现麻醉,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确保患者手术麻醉稳定性的同时能保证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性,保护患者生理功能[8-10]。但传统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实际实施中仍会对患者的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产生一定影响,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对于患者循环系统稳定性的保护效果更佳,麻醉安全性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T1时,研究组MAP、SBP、DBP、HR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初始500 mL液体输注时间、平均每小时输液量及总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手术中循环系统稳定性明显较好,患者麻醉后血压及心率均更稳定,能有效降低患者麻醉后及手术实施过程中循环功能异常导致的各类应激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11-13]。另外,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后术中输液情况与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的输液情况类似,未增加患者术中输液量,对于患者术后心脑血管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腰-硬联合麻醉及持续硬膜外麻醉均会对患者的循环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明显较好,稳定性更高,循环波动较小,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