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世言》第十六回素材来源与写实成分

2021-12-31 17:03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庸医双节杨慎

黄 家 攀

(暨南大学 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型世言》全称《峥宵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自从1987年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以来,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曾引起广泛关注。该书由陆人龙著、陆云龙点评,是流传诸广的《三刻拍案惊奇》原始稿本。其中,第十六回《内江县三节妇守贞,成都郡两孤儿连捷》讲述:内江县萧腾、萧露兄弟一月内接连病故,萧腾妻阴氏、妾陈氏,萧露妻吴氏、妾李氏,不久阴氏也不治病故。陈、吴、李三寡妇日夜纺纱绩麻、守节教子,萧腾、萧露其两子世建、世延后均中举做官,三节妇均享高年。在明末的各种节妇书写中,内江萧氏节妇多次出现,俨然成为节妇标杆和书写范式,经过各地文人特别是名人的塑造和宣传,流传愈广,这体现了烈女节妇书写中常见的“为我所用”原则。在流传的过程中,内江萧氏节妇的故事和内容逐渐减少,更多的是对他们贞节品德的称赞,最后成为节妇的象征性“概念符号”。第十六回由此加工创作而成,在《三刻拍案惊奇》中没有出现。

目前学界对《型世言》的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对第十六回的考察则相对较少①,并且基本一致认为《型世言》第十六回的素材来源是杨慎的《内江萧氏双节记》。但是,《内江萧氏双节记》一文六百余字,《型世言》第十六回一文近五千字,字数多出八倍有余。就《型世言》第十六回与《内江萧氏双节记》原文对比,会发现所谓“素材来源”部分寥寥数语,并且《型世言》第十六回加入了许多其他内容,内容更加丰富详实。因此,认为《型世言》第十六回素材来源是杨慎的《内江萧氏双节记》这一说法不够准确。本文即试图探析《型世言》第十六回相关素材来源与写实成分,并从中窥探病态百出的明末社会生态。

一、开场诗、入话部分素材来源

开场诗、入话部分列举古代著名女性的实例,讨论才、色、德三者之间的关系。明代教育之中注重男子的地位、进而遏制约束女子的发展。熊贤君称:“明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衰落的时期。随着中央集权政策和制度的强化,明代统治者将女子的操行贞节强化到了极致,通过褒奖寡妇守节,以赐女子守节者祠祀、树牌坊等方式,使寡居妇女精神、心灵、生活上遭受无以言表的痛苦。明代时的女子无疑是在走向黑暗的深渊,女子在生与死的夹缝中生活。”[1]107《型世言》十六回开场诗和入话部分以古代“奇女子”的才、色、德进行讨论,进而引出本回内江萧氏节妇的故事。在明代,“儒家的‘七教’对妇女的教育目标就是‘女懂懂,妇空空’。明人得出的结论是:女子有才学,便有了自由思想和抒发情怀、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也就难以驯服了。同时,她们有了这种能力便会自恃有才,干起越轨不贞的事情来。如,卓文君才高,被司马氏琴心挑逗私奔;蔡文姬才气不同凡俗,才导致三易其夫;唐代才女吟弄风花雪月,抒遣闺怨,使她们不守本分,和李酬张;崔莺莺、杜丽娘皆因读书过多,善感多愁,春心荡漾,无视礼教。这些都说明‘才识’与‘不贞’几乎是同义语。女人一旦有了才,就会受诱惑,迷失本性”[1]108。因而,在明代传统观念之中,卓文君、王昭君、薛涛、后蜀徐妃、花蕊夫人等都是“无节”“无德”的表现。

《型世言》十六回中饶有趣味地叙述了谢安夫人答《关雎》问的故事。原文记叙“如晋谢安石夫人,子弟称咏《关雎》诗,说他不妒,夫人问:‘此诗是谁人作的?’道:‘是周公。’夫人道:‘若是周婆,毕竟不作了’”[2]251。此处素材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之中,《世说新语》记载“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太傅索更开,夫人云:‘恐伤盛德’”[3]436。

比《世说新语》稍晚而属于同一时代较为重要的志人小说《妒记》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番加工和处理。《妒记》又名《妒妇记》,南朝刘宋虞通之撰。记载称:“宋世诸主,莫不严妒,太宗每疾之。湖熟令袁慆妻以妒忌赐死,使近臣虞通之撰《妒妇记》”[4]734。《妒记》原书今已不存,仅存七条佚文,内容主要是讽喻上层妇女的妒忌行为,维护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思想上无可取之处,然而艺术上却文笔细腻、形象生动,甚至有的已颇具唐人小说韵味。此后,妒妇一直是中国小说,尤其是文言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太平御览》引《妒记》云:“谢太傅刘夫人,不令公有别房宠。公既深好声乐,不能令节,后遂颇欲立妓妾。兄子及外甥等微达此旨,共问讯刘夫人,因方便称《关雎》《螽斯》有不忌之德。夫人知以讽己,乃问:‘谁撰此诗?’答云:‘周公。’夫人曰:‘周公是男子,乃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语也。’”[5]2370

明代有《诗经》部分篇章为周公所作的说法,其中的《关雎》《螽斯》两篇后来被习惯性地解释为对后妃之德的赞颂。此处,谢太傅子侄和外甥以此讽喻刘夫人不要妒忌,刘夫人没有直接为自己的妒忌作辩护,也没有就两首诗本身的主旨作出不同的解释,而是跳出人们的习惯思路,从诗的作者这一角度提出问题,并且由“周公”而联想到“周姥”,既出人意料,又诙谐机智。妒妇成为小说、文学之中广为流传的笑话形象,此后,《妒记》中谢安夫人的此番言论逐步演化成“周婆制礼”这一“异说”,一直流传到清代。妒妇亦成为中国小说史尤其是文言小说史的重要主题之一。

要言之,《型世言》十六回开场诗、入话部分以古代“奇女子”的才、色、德进行讨论,还诙谐幽默地插入“妒妇”相关事例,进而引出本回内江萧氏节妇的故事,并与内江萧氏节妇形成鲜明对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明末社会主流“贞节观”的反映和折射。

二、主干叙事部分素材来源

目前学界一致认为《型世言》第十六回素材来源是杨慎的《内江萧氏双节记》。但是从字数、内容、思想等各个方面来看,这一说法都有待商榷。

大致首次记载内江萧氏节妇故事的是李邦直所撰《双节传》,这可被视为陆人龙创作《型世言》第十六回的素材源头,并对萧氏节妇故事的流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杨慎、邹守益、海瑞等都有卒读,且作了相关的记载叙述。李邦直,明嘉靖癸未进士,著有《东洲集》,亡佚较多。《双节传》今已失传,仅有杨慎《内江萧氏双节记》部分引用。杨慎在《内江萧氏双节记》记载:“岭南少卿东洲李公邦直状其行,作《双节传》,且曰:‘堂前之陈,断臂之李,青史所记,彤管有炜焉,然皆为人妻者也。而副室未之前闻也;皆异地者也,而一门未之前见也;皆异时者也,而一代未之前纪也。歖其难乎!亶其传乎!’”[6]59海瑞也有读李邦直的《双节传》,并赞颂萧氏节妇的贞节高德,在其《赞萧氏一门二节》一文中称:“予读东洲李太仆所为《双节传》,观二母寡于华年,依孙子为命历三四纪,而念夫之心迄如其始,矢心天日苦志丝枲,未尝不壮其兢于守而可为顽懦者寓激劝也……侍御公之造福南粤,有必然矣,予,粤人也,鼓舞之怀不能自已,用是书之以颂。”[7]204-205

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对内江萧氏节妇故事的流传起到了助推作用,对《型世言》第十六回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高远称“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以博学见称于世,首开明代考据学之端”[8]。萧氏节妇为四川内江人,内江毗邻云南地区,杨慎母族又为四川人,并且他一生主要在四川、云南等地活动。可以认为,杨慎的名气及其广泛流传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对内江萧氏节妇故事的流传和《型世言》第十六回的创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杨慎的《内江萧氏双节记》内容简略,《型世言》第十六回主干叙事部分内容则丰富详实。《内江县志》卷十将杨文节录为《双节坊记》,卷五有世建、世延及其子孙列传,卷八有陈氏、李氏小传。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型世言》第十六回来自《内江萧氏双节记》的有以下几处:

“他自与吴氏、李氏互相照顾,产上条粮,亲族的婚丧礼仪,纤毫不缺。也经过几个荒欠年程,都是这三个支持。每日晚必竟纺纱绩麻,监督儿子读书至二三更,心里极是怜惜他”[2]258来源自“经划内政,井井中度,虽频遇荒暵,而婚丧庆吊,内宗之周助无废礼。至于教子务底于成,蜚腾竟如其愿”[6]59。

“这三节妇都各享有高年,里递公举,府县司道转申,请旨旌表。李南洲少卿为他作《双节传》道……而杨升庵太史又为立传”[2]259-260来源自“邑里上其事于当路,当路大夫屡核其实,会上其事于朝,表宅植楔有日矣。岭南少卿东洲李公邦直状其行,作《双节传》……乃略举大纲以为斯记,以附萧氏世谱及内江邑乘,他日国史下采,大书特笔,尚有考余言。慎也,尝从事于史局矣”[6]59。

由于以上两处的化用和引用,致使众多学者认为《型世言》第十六回素材来源自杨慎的《内江萧氏双节记》。

翁万达的《双节妇传》也与《型世言》第十六回素材具有谱系关系。翁万达,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明朝中后期名臣、诗人。记载称“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窽者,万达称首”[9]2096。明末广东著名文人、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文选》中也收录了翁万达的《双节妇传》[10]699-700。而《广东文选》在广东地区的广泛流传也对内江萧氏节妇故事的流传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比翁万达的《双节妇传》[11]406-408与杨慎的《内江萧氏双节记》一文可以发现:此处的《双节妇传》与杨文在叙述内容上似乎并无直接沿袭之处,或据李邦直《双节传》、杨慎《内江萧氏双节记》改编,或是从他文之中而来。在此传中,翁万达只截取凸显节妇烈女的相关内容,体现了在烈女节妇书写中常见的“为我所用”原则;不记萧氏双节妇为内江人,淡化人物的地域渊源,则为接下来内江萧氏节妇的进一步流传和书写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邹守益的《萧门三节赞》对《型世言》第十六回的加工、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邹守益 (1491-1562),著名教育家、阳明学者,有《东廓邹先生遗稿》传世。邹氏被认为得到了王阳明理学的真传,在他的努力下,流传于江西的江右王学,最终成为王学最有力的继承者。邹守益曾与王阳明、黄国奎等讨论节妇的相关思想,并表示称赞[12]916。萧世延,字友山,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曾任文林郎、监察御史,编撰《嘉靖新例》,撰刻《陈白沙全集》。萧世延与邹守益有密切的交往,并且有较为深厚的交情,邹守益称“暨令宁兴友山萧柱史,自蜀按止,出示《双节传》,异而叹曰‘是当与三节并垂不朽’”[12]916,世延该是与其他阳明学人亦有一定的交流往来。邹守益则是在读过李邦直的《双节传》之后才在此基础上创作《萧门三节赞》。

《型世言》第十六回存在有化用、引用项乔《萧氏双节颂》的情况,因此,后者也可被视为《型世言》第十六回的素材构成之一。项乔(1493-1552),明代后期著名思想家。通过对比《萧氏双节颂》与《型世言》第十六回的内容,可以发现《型世言》第十六回有改写引用《萧氏双节颂》的成分:“不数日,早已命终,陈氏又行殡殓……我自依着二房,两个寡妇,仅好作伴,不要你管,再不要你胡缠”[2]257-258来源自:“或有以无子调之者……凤夜丸胆剪发,黾勉以课其子”[13]490。

经杨慎、翁万达等著名文人的宣传和邹守益、项乔等理学家、思想家的赞赏之后,内江萧氏节妇的故事流传诸广。嘉靖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王慎中在《双节册序》文中称“夫西蜀内江萧氏一门陈李二母之节,有为著其行事,传于人人,闽士转相传览,吾因得见焉”[14]77,由此可见,此时萧氏节妇故事在福建地区也是广为流传。嘉靖时期文人朱淛在《一门双节诗序》中,也叙述了内江萧氏节妇的故事,并称颂其贞节高德,在文末称“友山职司风纪、正色立朝,今按治五岭以南,凛然风采声达八闽,莆人有传其事而为之咏歌者。淛不文为之题简端以张大其事,亦以愧夫为臣之怀二心者也”[15]447-448。嘉靖后期广东籍诗人黎民表所作《双节为内江萧氏作》[16]5五首可以说明这一点。除此之外,许炯《萧氏双节妇歌》也可作为佐证。许炯,广东新会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年间中举人。有《吾野漫笔》十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萧氏双节妇歌》摘录如下:“驾毒双飞合双死,独宿寒塘露如洗。藕条已断丝牵连,湘竹斑斑泪痕紫。萧家征妇泣霜风,门外落花春已空……青城锦江天下杰,节妇清高可同列。青城山崩锦江竭,节妇之名无可灭。”[17]284-285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内江萧氏节妇的故事明末已经广为流传,从李邦直《双节传》到杨慎《内江萧氏双节记》、翁万达《双节妇传》、邹守益《萧门三节赞》、项乔《萧氏双节颂》,以及海瑞《赞萧氏一门二节》、王慎中《双节册序》、朱淛《一门双节诗序》、黎民表《双节为内江萧氏作》、许炯《萧氏双节妇歌》,流传地域涵盖川蜀、岭南、长江中下游等地。从《型世言》第十六回主干叙事内容来看,来自杨慎《内江萧氏双节记》也是寥寥数语,因此认同史源基于此的看法过于简单。《型世言》第十六回的主干叙事素材应是陆人龙对《双节传》《内江萧氏双节记》《双节妇传》《萧门三节赞》《萧氏双节颂》等多种记载加工、提炼而成。

三、其他部分素材来源

《型世言》第十六回还有很大篇幅描写庸医治病、官场舞弊、媒婆劝嫁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相关内容,除了加强趣味、引人阅读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病态百出的晚明社会之折射和反映。正如陈辽所称:“《型世言》的作者陆人龙,主观上以他的作品‘型塑当世’来维持明王朝的统治,挽狂澜于既倒,但他在创作中运用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真实地、具体地、历史地反映他所涉及到的社会生活、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18]

在继承和发展宋元医学成果之后,明代医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但是也有诸多弊端,特别是到了明末,医药混乱、庸医横行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型世言》第十六回中,出现了庸医治病这诙谐滑稽的一幕。既有惯用大黄的“李大黄”和喜用麻黄的“甘麻黄”之间的争执,也有认为是阴证的顾执、少阳的任意、“虚心的”何衷三位庸医之间的斗嘴[2]254-255。这种庸医治病的情节很大程度上是夸张虚构的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折射出明末社会关于医药和庸医的相关情景。明代医界一直有“北宣南局”的流弊,北方效法刘完素寒凉派,以其《宣明方论》为宗;南方好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药偏于温燥灼阴,不重辨证。温寒药物若应用不当,皆易损脾胃或伤阴液,明代寒温之争,延续数代。大黄是寒性药物,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而麻黄是温性药物,具有发汗、平喘、止咳的功效;大黄与麻黄是药性相反的两种药物。金元时期著名河间学派刘完素的传人穆子昭,世人以大黄称之,从中可以看出此人善用寒凉药物。明末著名医学家吴有性对瘟疫治疗卓有成就,并创立瘟疫学说,他有使用大黄治疗传染病的习惯。钱远铭称“吴有性在运用大黄方面,是随便使用的,不仅用得普遍,而且用量很大,动辄100余克,个别病例达到500余克之多(指病程总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30。虽然“李大黄”“甘麻黄”很大程度上是虚构的,并非穆子昭、吴有性的原型创作。但是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明末医药混乱和庸医盛行的社会现实。古代中医教育,以师徒传承为主,大多不能淡化门派之争,阻塞思维,庸医大行于世。殷博隆称:“追本溯源,有明一代庸医大量出现与政府管理失当有着直接的原因,有明一代医学类书籍,尤其是入门、速成型的医书大量出版,使得习医、从医的门槛大为降低。而政府并未建立相应的审核准入机制,一个人是否达到习医标准全凭其自我判断,这种状况下,庸医大量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除此之外,庸医误诊害命后惩罚较轻也是庸医大量出现的一个原因。”[20]41-42

科举制在明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八股取士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明末政治颓唐,官场和科举也是黑暗腐败、弊端丛生。“科举制度发展到明代,因选官必由科举的人才选拔政策的影响,遂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为科举功名而奔竞的趋势,明人对此记载说:‘近时奔竞最甚,无如铨选、考试两端。’人们为求得科场及第而百般钻营,科场舞弊事件接连不断,各种舞弊的手法花样翻新,对明代科举考试及其结果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破坏”[21]143。在《型世言》第十六回中,出现众多反映官场腐败和科举舞弊的内容,例如:活切头、黑虎跳、飞过海等帮助白丁通过考试的方法,顶补、伪印、代考、贴桌等临场作弊方法,还有诸如“吏部折衣服的叫做渔翁撒网;一起班官,随出入打衣箱的,叫做二鬼争环;提夜壶的,叫做刘海戏蟾,报门引进的,叫做白日见鬼。这些可以作考中,免省祭,还可超选得好地方”[2]253。萧腾也是其中“随流平进”的一位,并得到湖广湘阴巡检候缺的职位。在世延、世建考试时,这些科举官场作弊的情况仍然存在,并且盛行托举之风,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官僚的贪污腐败,影响科举的公平公正。第十六回还记载“其时还是嘉靖年间,有司都公道,分上不甚公行,不似如今一考,乡绅举人有公单,县官荐自己前列,府中同僚,一人荐上几名;两司各道,一处批上几个,又有三院批发,本府过往,同年亲故,两京现任,府间要取二百名,却有四百名份上”[2]258-259。世延、世建由于学识扎实、富有学名,又赶上“好时候”,因此顺利地通过考试,进而步入仕途。

在《型世言》第十六回中,出现媒婆举出诸多事例劝说寡妇再嫁的情景,这一定程度上亦折射出明末寡妇再嫁和媒婆劝说的相关社会现实。称赞寡妇守贞守节,也从侧面说明寡妇再嫁的情形相对大量存在,况且寡妇守贞守节还有深一层的相关原因,诸如财产家业、宗族压力、官府旌表、豁免赋役等。有明一代,媒婆成为乡里重要的联络角色之一,因为媒婆收取礼金获取钱财,有着诸多利益好处,甚至有的还私下进行一些非法的勾当,所以在明代的文人叙事书写中媒婆也大多是负面和不堪的形象。“媒婆、牙婆、卖婆三者的职业性质,都需要她们凭借一张利嘴,游走于阖闾闺阁之间,熟知各个家庭的内部情况,这也为其融合提供了先天条件。”[22]26-27

陆氏兄弟生活的明末时期国家失控、政治颓唐、吏治腐败,社会千疮百孔、流弊丛生,百姓愈发贫苦。《型世言》第十六回涉及到庸医治病、官场舞弊、媒婆劝嫁等相关内容,很大程度上正是病态百出的晚明社会的折射和反映。

四、结语

综上,仅将杨慎《内江萧氏双节记》视为《型世言》第十六回素材来源有失偏颇。《型世言》第十六回是陆人龙对各种记载加工创作而成,素材来源包括《双节传》《内江萧氏双节记》《双节妇传》《萧门三节赞》《萧氏双节颂》,并辅以庸医治病、官场舞弊、媒婆劝嫁等晚明社会现实情景。《型世言》第十六回很大程度上折射和反映了病态百出的晚明社会,具有很强的写实成分,是晚明社会的一面镜子。探析《型世言》第十六回相关素材来源与写实成分,有助于充分发掘《型世言》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也可以从中窥探病态百出的明末社会生态。

注释:

① 目前涉及《型世言》第十六回的相关研究有:胡莲玉的《型世言》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106-107. 张安峰的《型世言》素材来源(二)[J]. 明清小说研究,1998(2):180. 陈益源的从《娇红记》到《红楼梦》[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278-279. 顾克勇的书坊主作家陆云龙兄弟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97.

猜你喜欢
庸医双节杨慎
古代曝晒斗富拾趣
艺术为媒“侨之缘”云端献礼贺“双节”——兴化“侨之缘艺术团”精心编排中秋国庆在美云端演出节目
鹧鸪天·庆“双节”
“双节”长假,带动消费旺起来
先生的书在哪里
晒书
那些疯狂的“庸医”
小杨慎智对先生
杨慎:这个状元郎没有情趣
欢度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