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充嗣年谱(三)

2021-12-31 17:03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尚书

毛 建 威

(内江市政协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四川 内江 641100)

嘉靖元年壬午(1522) 六十一岁

嘉靖新政,被诏陈言。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四十二录李松撰《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康和李充嗣公行状》(以下简称《行状》)云:“壬午,今上龙兴,嘉靖改元,以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被诏陈言,首以圣学正心,亲贤远奸为急务,条析蠹国病民,强兵御戍数事,切中时弊,言词剀切,上嘉纳焉。”[1]

毛纪致书李充嗣,望其劳心水利,以济时艰。

毛纪《鳌峰类稿》卷十八《简梧山李宫保》云:“圣明新政,真有太平气象,可为世道庆,可为吾党贺,执事想同一喜也。远惟执事闳才伟识,劳心于畿甸者已久矣。功业之盛,行当与文襄公并驾齐驱,而清操直气,或又过之,此非予之私言也。”[2]

毛纪《鳌峰类稿》卷十八《再简梧山》云:“东南财赋所出之区,今日遭次大厄,然抚巡重寄,得吾执事者,其转移拯救,当必大有经画,以上慰当宁之轸念矣。近日司国计者,采群议而行之,亦已累有处分。但宣布德意,以济时艰,不能不于执事是望,恐执事自不得辞其责也。”

按:毛纪(1463-1545),字维之,号鳌峰逸叟,山东掖县(今山东莱州)人。成化二十二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修撰,擢侍讲学士。正德十年,迁礼部尚书,十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官至吏部尚书。嘉靖三年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上奏江南水利完工疏。

《吴中水利全书》卷十四《章疏》录李充嗣《奏报开浚各项工完疏》云:“为恭报兴修水利工绩,恳乞圣明查覆,并陈善后事宜,以禅永远事。臣受命以来,夙夜兢惕,深虑前项事情重大,非独力所能成,乞添差官,共图供职。吏部以工部署郎中林文沛、颜如瓌,督同掌苏州府事河南左参政徐讚,亲诣白茅港、吴淞江等处相度会议:以白茅工设繁重,苏州当任其二,常州、松江分任其一,嘉兴、湖州则协任其一,常熟以附近独当其半。以吴淞江利归苏、松二府,其二役之费则分派二府所属州县与之协济;杭、嘉、湖、苏、松、常、镇各府地方,应开浚河道、河泊、港汊及应修筑圩岸堰坝等项,分委署郎中林文沛、颜如瓌,督率各该掌印水利等官次第举行。……臣惟三吴水利兴废不常,设或再行举措,不无乏财之虑。臣欲行令苏、松、常、镇所属州县,每年量派导河夫银,掌印官同治农官征收贮库,专备水利修理支用。再仿古制,备行该府造小船二十只,每年于均徭内查编捞浅水夫四十名,置铁扫帚、浚川把各二十副,专委水利官监督,不时爬洗,庶潮沙不致雍积。每遇农隙,各治农官督工修浚,仍通行约束,不许别差占及营求管事,其水利郎中循行提督七府地方,凡有益于水利事宜,关系运河重事,以时修浚,悉听巡抚官节制。仍乞敕下巡按御史,年终亲临阅视一次,稽考勤惰,据实奏报,以为黜陟,庶人知警畏,法立能守,二河之利民将永赖于无穷矣。臣不胜激切颙望之至。”[3]

九月,积劳成疾,再上乞休疏。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八载:“九月,……总理粮储兼巡抚应天等处地方、太子少保、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充嗣,南京礼部尚书杨廉各乞休,上俱优诏慰留,不允。”[4]

十月,水利功完,获赏银币。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九载:“十月,……以修治苏松等处水利功完,赏总督粮储、尚书李充嗣,郎中颜如瓌、林文沛,参政徐赞,各银币有差。”

《明史》卷八十八《河渠志六》云:“嘉靖元年,筑浚东鹿、肥乡、献、魏堤渠。初,苏、松水道尽为势家所据。巡抚李充嗣画水为井地,示开凿法,户占一区,计工刻日。造浚川爬,用巨筏数百,曳木齿,随潮进退,击汰泥沙。置小艇百余,尾铁帚以导之。浚故道,穿新渠,巨浦支流,罔不灌注。帝嘉其劳,赉以银币。”[5]2162

水利完工,僚友郭维藩、柴奇、方鹏赠诗文以贺。

郭维藩《杏东集》卷四《梧山司马治水功成碑》诗云:“普天财赋半吴中,稍喜于今水利通。禹贡泥途标旧域,尚书疏道擅新功。有年准拟歌江左,为壑还应限海东。珍重穹碑千古事,洞庭(原注:山名)震泽两争雄。”[6]

按:郭维藩(1475-1537),字价夫,号杏东,河南仪封人。正德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嘉靖初擢侍讲学士,进侍读学士,以颂瑞失当,免官归。后召还,官至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

柴奇《黼庵遗稿》卷四《李梧山尚书治水江南功成,辄采父老之言掇入野亭阁老韵,献之观风者》诗云:“白发垂肩八十翁,自言少小长吴东。频年怪见沧溟变,到处愁看田野空。今日赋成咸则上,我公功出范围中。闾阎况有新谣在,愿献明廷徹舜瞳。”[7]

按:柴奇(1470-1542),字德美,号黼庵,昆山人。正德辛未进士,授吏科给事中,谏南巡,劾权幸,颇著直声。后升南光禄少卿、应天府尹。

方鹏《矫亭存稿》卷三《治水成绩诗序》云:“夫震泽三吴之喉衿也,由吴淞江,由白茅港以达于海……且二水之当治,夫谁不知役大费繁,莫之能举耳……今大司马梧山李公独异于是:方其谋始也,集众说以用中,选庶官以分任,而为之必勇焉;及其虑终也,丁宁告诫而贻之必远,防之必豫焉。故先白茅,次吴淞,又次支流别委,凡有相于二水者,咸用底绩,所以成之也。堰以障之,闸以潴之,徒以守之,备舟制器以疏之,所以保之也。君子曰:‘是役也,不在成之之易,而在保之之难,公善法圣人者也,吾其有劝乎!’”[8]

按:方鹏(1470-?),字子凤,亦字时举,号矫亭,江苏昆山人。正德三年进士,历官南京吏部郎中、翰林院修撰。嘉靖初升南京太常寺卿,著有《矫亭存稿》等。

请王鏊撰《吴郡治水之碑》。

王鏊《王鏊集》卷二十三《吴郡治水之碑》云:“今天下财赋多仰东南,东南财赋多出吴郡,而吴郡于东南地最下,最多水患。南方夏秋之间最苦多雨,苏、湖渺然辄成巨浸,故官多逋负,民多流殍。于是,在廷之臣争言水利,而以吴淞、白茅港为首,请设官专治。时巡抚应天等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西蜀李公方著名绩,诏即委之,进太子少保、工部尚书,得便宜从事。……公奉诏,感激思奋,欲为国家建东南无疆之利,博访群策,相度源委。……乃驻节湖上,且行且度,度地赋功,量功赋役,仞浅深,计远迩,力多赋诸近,财分取诸远,而苏独任财力之半。庐舍有次,樵爨有所,分授以责成,时犒以行赏。天时晴和,法令明一,众心竞劝,率未明兴作,入夜未已,河上灯攒如星,函奋如雨,欢呼之声数里不绝。不数月,功告成矣。……是役也,为工凡四十一万二千五十三,银为两若干,米为石若干,费亦大矣。……予家于吴,嘉公之绩之有成,又欲其久而不坏也,刻碑河上,以示后之人。”[9]

按: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吴县(今苏州)人 。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官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正德四年,遭刘瑾打压,辞官归乡,其后家居十六年,终不复出。

命安庆知府胡缵宗修复潜山县吴塘陂。

胡缵宗《乌鼠山人小集》卷十四《吴塘陂碑阴记》云:“是陂也,其在汉也,启之者刺史馥也,筑之者太守元光也。其在国朝也,复之者尚书充嗣也,凿之者缵宗也,同凿者知县俨也。……嗣是而后,陂以溉田、以助岁、以足民,窃有望于后之君子。”[10]

按:胡缵宗(1480-1560),字孝思,号可泉,又别号鸟鼠山人,秦州人。正德三年进士,授翰林检讨。正德年间力助乔宇、李充嗣平宸濠叛乱,升任安庆知府,历苏州知府、山西参政、河南布政使,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嘉靖二十九年罢官归里,著书立说。

举荐贡生文征明,征明致书答谢。

《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文苑三·文征明传》云:“文征明,长洲人。……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会征明亦以岁贡生诣吏部试,奏授翰林院待诏。世宗立,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岁时颁赐,与诸词臣齿。而是时专尚科目,征明意不自得,连岁乞归。”

林俊《见素集》卷二三《寄李宫保书》云:“文征明奔父丧,却赙金几千许,宁庶人屡召不起,气节有如此者。其温粹之养,介特之行,深博之学,精妙之笔法,皆眼中所少。一书生名动天下,苏人以为星凤,意当以潘南屏例荐之。”[11]

按:林俊(1452-1527),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人。明成化十四年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后历任按察副使、右佥都御史、尚书职。嘉靖元年(1522)加太子太保,卒谥贞肃。

文征明《甫田集》卷二十五《谢李宫保书》云:“明公领镇三吴,下邑虽在治属,间岁一临,实未尝弭节其地。某在诸生中,盖尝一再望见颜色,而猥贱无阶,莫得自前。诚使其身有所取材,公固无从见也,况其所能守颓败若此?明公何所据知,遂录其姓名,露章荐之于朝,犯迂不适时、愚不知人之议,不顾非笑,而断然行之。某诚愚,不知所以受知于公者。……诚以明公三朝旧臣,出入中外垂四十年,好贤礼士,闻于天下。一时及门之士多矣,其文学行义,逾于某者亦多矣,岂无工言语,露才谞,以求知之于公者?公皆不之顾,而独有意于某,岂不以求于人者深,则得于己者浅也。……公之志行,素孚于人,朝廷中外,举鉴其诚,谓其所为惟以辅世励人为心,而非有所私于某也。夫始也,某未尝有求于公也,而公荐之,又不有私于某。某之所恃者,士之体也,公之所操者,王公大人之职也。士存其体,王公大人守其职,虽古之至理之世,不过如此,而所为致之,乃在明公一举措之间,某何幸身自际之。其所为感公之知,饮公之德,宜何如其深也!”[12]

文征明绘《梧山书屋图》相赠,杨一清题跋。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一百三十《题梧山书屋卷》云:“此文待诏先生为李康和(笔者按:“和”字原误刻为“惠”)写梧山书屋图也。康和荐待诏,待诏是以称门生。文公人与艺俱命代,李公勋德亦表著先朝,以此酬国士之遇故宜,妙绝!”[13]

杨一清《石淙诗稿》卷十五《梧山图为宫保大司空李公赋》诗云:“内江有仁里,旧以梧桐名。仰瞻梧冈峻,俯瞰梧溪清。蓊然灌木中,梧桐独亭亭。四傍无附丽,玉立凌高冥。美人屋其间,相对如友生。月上契静观,风来和书声。绿阴散繁暑,荫我轩前楹。物色未足论,孤标压群英。君看最高枝,上有风凰鸣。一鸣振周郊,再飞仪舜廷。帝目此何祥,朝阳绚光晶。风尘为之息,泰阶为之平。缅怀故山梧,遥隔千里程。作图者谁子,悠然会我情。”[14]

按: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云南安宁人。成化八年进士,历任按察副使、副都御史、都御史,以计除刘瑾,拜户部尚书,后因病乞归,致仕归乡。嘉靖三年后改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升大学士、内阁首辅。卒赠太子太保,谥文襄。

刻南宋名儒魏了翁文集,邵宝作序。

邵宝《容春堂文集》卷十二《魏文靖公集序》云:“宋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赠太师鹤山先生文靖魏公集若干卷,为诗文凡若干首。故有刻本,自宋迄今凡三百余年矣,其废缺鲜传,无足怪者。今太子少保、工部尚书内江李公,以公蜀人,为乡邦先正,抚政之暇,访而得其什九,辄用勘补,以从梓事,其什之一将另图而补焉。……司空公以孤卿之重兼御史中丞,抚我南甸,瞻谒公祠,如将见之集之传也,固其平生之志也。司空公之名德,海内属焉久矣。后之视今,安知不犹今之视昔乎?”[15]

按: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四川邛州蒲江县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大臣。庆元五年进士,历官判官、郎中、安抚使。端平元年入朝,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为廉吏陈寿治丧。

《明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六《陈寿传》云:“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其卒也,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之敛。”[5]4934

按:陈寿,字本仁,新淦人。成化八年进士,历官给事中、大理丞、光禄少卿、右佥都御史、副都御史。正德初,刘瑾矫诏令致仕。嘉靖改元,升南京刑部尚书,旋卒。

上疏请起用致仕大学士杨一清。

孙良学《重葺杨文襄公事略》云:“今上即位,论荐起公者方二十余疏。……南直隶巡抚尚书李充嗣荐公‘学问之正,德操之纯,舆论推重,乞要起用’。”[16]

延请都穆审校《三吴水利通志》,并荐其进阶中宪大夫。

崇祯《吴县志》卷四十一《人物》:“都穆,字玄敬,南濠人。……会修《武宗实录》,命采事于苏,知府徐赞敦请即承天寺为纂修。局事毕,巡抚李充嗣继以《三吴水利通志》请穆雠校。居于寺者久之,知府胡缵宗扁曰‘南濠书院’。嘉靖壬午,以充嗣荐,进阶中宪大夫。”[17]

按:都穆(1458-1525),字玄敬,吴县相城(今苏州市相城区)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礼部郎中、太仆寺少卿。后告老还乡,博雅好古,搜访金石遗文,著有《金薤琳琅》《南濠诗话》。

上疏荐能吏齐之鸾。

齐袓名撰《蓉川公年谱》云:“嘉靖元年壬午,公四十岁。六月,升湖州府长兴县知县。政余,校刻唐《语林》。与考浙藩,识拔郑端简公晓为解元,其他所举者,皆当时英俊,允惬士论。中丞李公梧山、侍御陆公玉筹著济川舟楫图册,造望春桥,有记。”[18]

按:齐之鸾(1483-1534),字瑞卿,号蓉川,安徽桐城人,明正德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刑部给事中,直言敢谏。因忤触权贵,谪崇德丞,升长兴令、青州同知。累迁刑部郎中、陕西佥事、河南按察使。

六、改任兵部,累疏乞休

嘉靖二年癸未(1523) 六十二岁

五月,奉旨为名儒吴宗儒、吴大本父子建“桥梓联芳坊”。

石巍《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三)》:“桥梓联芳坊,在府治正南,府学后面,今宣中北大门内。嘉靖二年五月,巡抚李充嗣、巡按陈实、张浚、萧鸣凤,知府胡东华,知县施正为成化庚子科举人吴宗儒、正德丙子科举人吴大本父子立。”[19]

七月廿三日,上疏乞休,世宗不允。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九:“辛卯,巡抚应天工部尚书兼都御史李充嗣上疏乞休。上优诏慰留,不允。”

八月廿二日,表兄刘瑞升礼部侍郎。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八月己未)升南京太常寺卿刘瑞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凤为南京刑部右侍郎。”

奏请表彰致仕少卿史后捐粮赈灾义举。

张璧《阳峰家藏集》卷三十二《史知山传》云:“癸未,江南北大侵,道馑相望。知山恻然伤之,急辇米千斛于南都,为糜粥食饿者。又出二千斛以给邑人贫寠。当是时,富家争相匿财,惟知山敦义首奋,人以为难。乃巡抚李梧山上其事,诏再进朝列大夫,盖章厥义风百姓也。”[20]

九月廿四日,请以灾变免职,所辞不允。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一:“辛卯,总理粮储、巡抚应天工部尚书兼都御史李充嗣以地方旱灾风变,陈乞罢免。上曰:‘上天示戒,灾变非常,朕心警惕。卿宜督属,用心赈济,以回天意。所辞不允,”

整治浙西海防工程。

胡缵宗《乌鼠山人小集》卷十三《新筑嘉兴海塘记》云:“海塘为大风猛潮峻,不胜冲啮,近海之滨难筑而善崩者以百计,海塘为切。……是岁七八月之间,风潮倍于昔,塘之决亦倍于昔,郡大夫萧君有忧焉,于是其状以上于大司空、宫保李公。李公曰:‘盍亟图之?’……经始于九月之初,落成于十有一月之既,而塘告完。”

十月廿三日,请赠前母田氏为淑人。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二:“(己未)追赠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李充嗣前母田氏为淑人,从其请也。”

十一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李松《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康和李公充嗣行状》:“癸未,升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官秩如旧。”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三:“(壬午)改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太子少保如故。”

按:《明世宗肃皇帝实录》所载遗漏了李充嗣的名字,与《行状》参互观之,可推定这里说的加官晋爵者正是李充嗣。

刻蜀人余子俊《奏议》。

《湖南图书馆古籍线装书目录》第866页载:“《余肃敏公奏议》六卷,(明)余子俊撰,嘉靖二年(1523)李充嗣刻本。十一行二十字,黑口,左右双边。铃有‘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三余清玩’印。”[21]

按:余子俊(1428-1489),字士英。四川青神人,景泰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以廉称。后历知府、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榆林等处,升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卒赠太子太保,谥号“肃敏”。

为同年友任汉撰祭文。

《(民国)温江县志》卷八《人物˙任汉传》附录《少保李充嗣祭任汉文》云:“死生聚散,虽道之常。念公之逝,朝野尽伤。公有夙德,国器圭璋。扬历中外,雅举铿锵。皇华衔命,谘诹四方。峩豸风裁,白简飞霜。揽辔外台,何用不臧。尚德缓刑,浊激清扬。不茹不吐,百炼之钢。入掌廷尉,三载建康。维明克允,颂声洋洋。囹圄无冤,于公颉颃。献功奏最,公望日彰。朝绅仰止,栋宇岩廊。便道归侍。戏彩称觞。承欢恋恋,三上休章。荣膺俞命,闲极可偿。方期锡嘏,永寿无疆。哀讣上闻,恤典焚黄。遣官祭葬,荷恩无量。贲於窀穸,九原之光。充嗣等斯文寅契,道谊班行。絮辞遥致,以酬幽冈。”

按:任汉,字少卿,号宁海,四川温江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初任御史,巡按南畿,朝贵敛迹,升江西巡抚,官至南京大理寺卿。

请僚友胡缵宗为其所藏名帖题跋。

胡缵宗《可泉辛巳集》卷十《题临山谷大书楚辞后》云:“宫保李公出以示缵宗,既复命缵宗识之,缵宗敢再拜而赘此于其后云。”[22]

胡缵宗《可泉辛巳集》卷十《题颜真卿麻姑碑后》云:“是帙宫保李公所藏。然尚有碑阴一通,更索而续之,并为观法焉。”

胡缵宗《可泉辛巳集》卷十《题张东海草字千文后》云:“此卷缵宗于梧翁书屋得三复而赏之,梧翁因命题数语于后。”

嘉靖三年甲申(1524) 六十三岁

上章荐致仕大学士王鏊于朝。

《王鏊年谱》云:“公居家辄怀民瘼,患吴中赋税征徭之弊苦,《与巡抚李司空书》极论之。李亦虑心咨访,书札往来反复,卒如公议举行之,万民称便。李公先被诏治吴中水利,至是功成,请公文碑之河上。又上章荐公于朝。公复书云“久伏林下,衰病豗隤,功名之念灰冷”云云,“不敢谢,亦不敢忘也”。[23]

四月,上乞休疏,举王守仁自代,不允。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八载:“戊午,南京兵部尚书李充嗣疏举前尚书王守仁自代,引疾乞休。诏以‘充嗣练达老成,留钥重务,方切委任。’不允。”

秋,顾鼎臣、陈寰撰碑文,赞李充嗣等治水之功。

顾鼎臣《顾文康公文草》卷三《兴修东南水利碑》云:“公既受命,亲率佐属巡行镇、常、苏、松、嘉、湖、杭七郡,自源徂委。……直计工程峙饩,粮储佣直。架居庐,备医药,召集徒役,申严教令,宣布德音,卜日戒事。……是役也,发猷集思,提纲挈领,主治而责其成者,少保公也。经营赞画,务中机宜,专事而分理之者,林、颜二君也。……因今知府胡公缵宗之请,儹述为文,并系以诗,俾勒示诸久远。……嘉靖三年岁次甲申仲秋吉旦立石”[24]

按:顾鼎臣(1473-1540),字九和,号未斋,苏州府昆山人。弘治十八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迁左谕德,直经筵,累迁礼部右侍郎、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加官至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康。

陈寰《祭酒琴溪陈先生集》卷二《苏州府白茅水功记》云:“明正德十六年,内江李公梧山以宫保兼司空中丞,抚治南邦。先是,吴人害水,疏于朝垂廿年,率指常熟之白茅港。是岁,复有请设专官者。下其议,廷咸荐公兼,上从之。公被命留台,即日东下,而迎道谏阻者踵接,其言曰:‘孝宗敬皇帝何如主也,重惟白茅戒,冬卿贰专临治,合四郡力,费累巨万,而功用不成。至今诸臣为天下戒。’公曰:‘不然,《禹贡》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则吴之水,宜莫大于震泽。夫白茅港,昔人指为震泽尾闾,则震泽要害,宜莫若白茅。上所以命臣,本欲为百姓除害,安敢不勉!’……昔季孙行甫去一凶,自谓於舜之功有二十之一。今公在吾吴,盖即禹之行甫,而我孝皇恤灾拯溺之效,又岂非仁尧再出哉?自是而后,将见公私并给,以渐复古先,殆可望矣。”[25]

按:陈寰,字原大,号琴溪,苏州常熟县人,正德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嘉靖初荐经筵讲官,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官至国子监祭酒。著有《琴溪集》。

嘉靖四年乙酉(1525) 六十四岁

正月,再上乞休疏,世宗留之。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七载:“(正月)甲戌,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李充嗣疏乞归,上温旨慰留之。”

七月,条陈“重替役、处底舡、严夫册、均粮饷”等四事。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三载:“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李充嗣等条陈快船夫甲四事。一重替役。言各卫军余佥领快舡,势必荡产,是以告扰不绝,更替无常。宜立为定规,每五年一更,审有力者即役久不改,其有家贫而丁单者,从公豁免。且为审量丁力上下,或一人独领,或二三人朋役,务令得均。一处底船。言军甲造船,陪补甚多,而底船置为弃物,深为可惜。宜估价变卖,得贮于官,以助每岁造船之费。一严夫册。言各处额设船夫,往时十年一次造册解部,便于稽考,比来法久人玩,全不造报,以致各夫多方规避。宜照清理军政文册事例,及时造解,以便稽查。一均粮饷。言垛甲余丁,劳费比于正军,而独无月粮,非便。乞照运粮余丁事例,每月给与米一石或八斗。兵部覆前三事,俱如充嗣言,惟余丁给饷非旧制,且留储告匮,亦难处给。诏如部议。”

题表兄刘瑞《五清先生大全集》。

湛若水《甘泉集》卷十七《五清刘先生大全集序》云:“《五清刘先生大全集》,幼学稿二卷……凡三十有四卷。其表弟宫保南京大司马梧山李公为题之,其门人上海尹徐子昭刻之,而以委序于甘泉子。”[26]

命金坛县衙刊刻金燫辑《诸史汇编》。

《(万历)嘉定县志》卷十二云:“金燫,字懋光,为人朴忠,见人有过,辄正言折之,无所忌讳。长于史学,辑《诸史会编》一百一十二卷。巡抚李公充嗣为梓行于世。又作《历年甲子图》。弘治中,仕为象山训导。”[27]

按:金燫,字懋光,苏州嘉定人,岁贡生,长于史学,辑《诸史会编》(又作《诸史汇编大全》)一百十二卷,《明史·艺文志》、《传是楼书目》录之,巡抚李充嗣梓之。是书卷末刻“嘉靖肆年岁次乙酉仲春望日直隶镇江府金坛县刊”一行,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嘉靖五年丙戌(1526)六十五岁

二月,上疏勿减南京马快船。

徐学聚撰《国朝典汇》卷一百六十一《兵部》二十五《江防》载:“二月,应天巡抚吴廷举,请以南京马快船十分之四改为操江巡哨船,可省派南直隶数十万银两。南京兵部尚书李充嗣议以为:‘南京、江淮、济川二卫及锦衣卫见船不过九百余只,每岁差用常六百余,往来守候,动经岁时,必船只有余,乃可稍宽人力。若去十之四,则存留应役之人何以堪命?且旧制潞便听守船只,无事以通使客,有事以备征进,若减旧额,则停泊难久,失祖宗防微至意,非臣等所敢知也。’得旨:‘如部议。’”[28]

为故友龚弘撰墓志铭。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十《工部》一所录李充嗣撰《荣禄大夫工部尚书蒲川龚公弘墓志铭》云:“嘉靖丙戌,卒于家。讣闻,上遣官祭葬。公姓龚氏,名弘,字元之,苏之嘉定人也。……公生景泰辛未,卒嘉靖丙戌,年七十有六。”[29]

嘉靖六年丁亥(1527) 六十六岁

以二品六载考绩,进阶资德大夫、正治上卿。

李松撰《行状》云:“丁亥,以二品六载考绩,进阶资德大夫、正治上卿。自晋位司马,尝曰:‘大臣监止足进退之义,古今所难,吾今不归,又将何待?’遂累疏乞骸骨,蒙上温旨谕留。”

五月十二日,再上乞休疏,世宗复诏留之。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六:“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李充嗣再疏乞休,上复诏留之。”

将朝廷所颁四世诰命编录成卷,王鏊、林俊题跋。

王鏊《王文恪公集》卷三十五《恭题巡抚南畿李司空四世诰命图》云:“臣伏睹李之先……三世文行,为时闻人,而皆位不满德。委祉储祥,归成于今尚书臣充嗣,懋膺简命,入持邦宪,出分主忧,德惠敷施,政平盗息。伏念两朝奎章宸翰,祗承敷贲,夙夜不敢怠,将刻之琬琰,以焜煌于后人,属臣鏊识其后。”

林俊《见素集》卷十一《三朝恩命跋》云:“梧山珍问惟谨,别录黄为卷,以昭上恩。夫天语下颁,名家望姓,有求之数十世不可得,况四世十轴、十八制未已耶!本深而发以茂,固然者。”

县人为李充嗣立“井络元精坊”“尚书师保坊”。

《(嘉庆)内江县志》卷十三《坊表》录内江梧溪李氏坊表有:“井络元精坊。尚书師保坊。俱李充嗣。……丁未進士坊。李充嗣等三人。”[30]

按:除以上三坊外,该志还录有李蕃、李临安、李文安的坊:世美坊。给事中李蕃。奕世登荣坊。李蕃、李临安等。方岳地官坊。参政李文安。两登秋荐坊。员外郎李临安、文安。

编故友林俊诗文卷,刘忠题跋。

刘忠《少傅野亭刘公遗稿》卷一《跋 〈见素诗文〉卷后》云:“梧山李公以见素林公诗文一卷示林下,其间警励之辞,予不能悉举。所谓“独正不足共功,而小枉足以就事”。又曰“一真不移,各止其所”。此见素之心也,亦梧山之心也,亦予平日所中藏而不敢语人者也,特拈出以告观者。”[31]

七、致仕卒澧,身后荣光(1528-1579)

嘉靖七年戊子(1528) 六十七岁

正月廿一日,复乞休,诏许之,赐驰传以归。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四载:“甲午,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李充嗣复疏乞休,且荐兵部左侍郎伍文定自代。诏许之,赐驿传以归。”

临别金陵,僚友赠诗、序留别。

杨一清《石淙稿》卷十八《送大司马李公致仕》诗云:“司马承恩返故山,庙堂公望尚相关。身因忧国成多病,志不随时合早还。采采黄花三径晚,悠悠汴水一舟闲。吾衰强起仍无补,闻说君归有厚颜。”

陈寰《祭酒琴溪陈先生集》卷七《送李梧山致仕》诗云:“春半石头路,相公归故乡。云连蜀道碧,花接楚江香。应有耆英约,还开绿野堂。功名已竹帛,天地此行藏。”

杨廉《杨文恪公文集》卷一《完名卷为李宫保赋》诗云:“名为造物忌,何由得其全。此出于图南,吾谓未必然。名以厉中人,君子非汲汲。此发之伊川,千载其言立,请看史册上,往往称名臣。安知非求名,名乃实之宾。卓哉梧山翁,廷臣一时杰。玺书完名褒,不是寻常得。”[32]

马理《谿田文集》卷七《送李梧山》诗云:“梧老绥南甸,枫宸鲜百忧。履祥原自吉,勋业几人俦?翰院文如白,刑曹狱折由。人嫌矢直谪,神护火惊酋。南冠平随政,西戎叙宪猷。丧遭递瑾□,官免僦居浮。原宪贫非病,颜回道不忧。燕齐□倚静,滇海浪凭收。车去河南雨,节来江表秋。之锋发屏翰,擐甲视蜉蝣。谍系辕门绠,贼摧幄幕筹。武皇乘骏逸,戎事比毛稠。谢傅棋声静,莱公博兴幽。渠开白郑利,泽遗楚吴周。司马恩方渥,还山驶莫留。潜寻黄菊赏,良逐赤松游。廊庙白头去,闾阎翠黛愁。江头无限意,花外望仙舟。”[33]

按:马理(1474-1556),字伯循,号溪田,咸阳三原人。正德甲戌年(1514)进士。曾任吏部稽勋主事、稽勋员外郎、南京通政司右通政、稽考功郎中,官至光禄寺卿。

顾清《东江家藏集》卷三十七《送李梧山致仕西归序》云:“梧山先生之得谢而归也,士大夫聚而谈者,或侈以为荣,或怅而惜焉。荣之者曰:‘先生未三十而登庸,历官四十有二年,保储宫,总留錀,巍然百僚之上者且六年。而以礼致其事去,旁观朝著得如公者其几人?’惜之者曰:‘公历仕虽久,而回翔外服者逾其半,虽都宪台,位常伯,而未一日立于朝,中所蕴蓄,其见于设施者十未三四也。以是为不足。’诸公之论,要各有见焉。”[34]

按:顾清,生年不详,弘治进士,授编修。正德初刘瑾柄政不附,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擢礼部员外郎。嘉靖初,以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

吕柟《泾野先生文集》卷二《完名全节诗序》云:“太子少保大司马梧山李公参赞留务,天下士民所倚重也。乃丁亥之春,以四方灾异上疏请免。上曰:‘卿素履谨,练达老成,可以勉留。’乃再疏三疏,皆不允。公益感激思奋,如召公许留分陕以巡南国也。今年春,犹申前请,且让贤以自代。上重违公志,始报允,赐驰驿以归。公,蜀之内江人也。凡蜀大夫仕于南都者咸叹曰:‘公斯之行,其名可谓完乎,其节可谓全乎。’遂皆为诗歌于卷,题为《完名全节》,而大鸿胪孟川郑公请序诸端。柟自去冬转官来,尝晋谒,公鹤发童颜,被服造次,接引后学,如春风鼓动。退自叹曰:‘此真南国之纪,而缙绅之表也!’方欲操杖屦以请教益,乃公又有此行。虽于公之一节名有矣,然国家去一元老,所伤不既多乎!”[35]

按:吕柟(1479-1542),字大栋,改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因宦官刘瑾窃政,引疾返乡,后复官,纂修《实录》。嘉靖六年后历升南京吏部郎中、太常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道过安庆大龙山,有感赋诗。

《(嘉靖)安庆府志》卷十七录李充嗣《游大龙山》诗云:“何处阴霾不放晴,一轮红日海天明。山隈龙井源头近,石磴羊肠路口平。兴到酒频留去客,夜残灯远候归旌。无端往事伤怀抱,血食忠宣忆皖城。”[36]

至澧州,省母田氏墓。

李松《行状》云:“自戊子春谢政至澧,即庐于太夫人墓所,澹乎若未尝显者。”

九月二十三日,病卒于澧。

李松《行状》云:“是年秋,命束装,拿舟西还。尝曰:‘内江水木本源之地,澧直侨寓耳。目今归蜀,展拜先墓,徜徉故里,得遂首丘之愿,吾事毕矣。’距意是年九月,偶感风眩,至本月二十三日,卒于澧之正寝。”

子李松欲扶柩归蜀,遇阻,遂葬澧州中团山。

李松《行状》云:“父初易箦于澧,松谋扶榇归蜀,会是年大侵,丧具路资,一无所措,以故留行。及凡过澧达官长者、门生故吏造丧吊问,辄命松曰:‘澧固侨寓,尝闻太夫人暨伯翁若母之墓在焉,盖非他人流寓之比,万里摇撼,不若即土为安。松畴咨计虑,亦孤子险远是惧,乃卜宅于罗湖观音岩之中团山,距祖母太夫人墓五里许。”

《(乾隆)直隶澧州志林》卷二《陵墓》“安福县”下载:“太子太保、谥康和李充嗣墓。敕葬县西北九十里观音岩。”[37]

嘉靖九年庚寅(1530) 逝世二年后

常熟县重修尚书治水行府,纪念李充嗣。

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卷二十五《记》录邓韨《常熟县重修芝塘镇尚书行府》云:“初,太子少保内江李公充嗣,以加秩工部尚书兼都御史治水三吴……而躬莅于兹,调工峙粻,役大而烦,公职巡抚辖属职吏若民胥,来走节下,符移调答无虚晷。公谓:‘苃舍即事,可乎?’爰命有司治廨宇。县之镇曰‘芝塘’,近临海壖,有老氏之宫,即用改作之,加涂饰焉。浃月而以具告,体势甚尊,是谓尚书行府。”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 逝世十年后

八月,赐祭葬,赠太子太保,谥康和。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一十五载:“诏赠故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李充嗣太子太保,谥康和,赐祭如例。充嗣,四川内江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忤刘瑾,罚米三百石,调岳州通判。升按察司佥事,累陞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兼巡抚应天,兴修江南水利,加太子少保,寻升南京兵部尚书。嘉靖七年,以疾致仕,卒。充嗣大器度,干局严办,所至有声。性俭素好学,禄入辄散之贫乏,布袍蔬食,终身不废吟诵。幼从其父侨居湖广之澧州,遂葬焉。至是,其子松始以恤典请,诏悉补给之。”

门人刻其遗稿《梧山集》诸书行世。

《(嘉庆)内江县志》卷三十八“人物志”李充嗣传云:“有《梧山集》《水利靖危奏议》二稿行于世”。

蜀人徐文华作《挽大司马梧山李公》。

《(康熙)内江县志·艺文》录徐文华《挽大司马梧山李公》诗云:“吾受李公知,未识李公面。嗟公久方殁,缅怀何由见。休休好善心,卓卓当朝彦。美玉莹无瑕,精金常百炼。气概凌秋空,岿若灵光见。所在树功勋,声光耀雷电。后进赖推毂,曾不遗寸善。”[38]

按:徐文华,字用先,号东崖。四川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不久升任监察御史,巡按贵州。正德十一年罢官为民。嘉靖初任大理寺少卿。因直言上谏,两次停职。嘉靖六年被下狱,发配辽阳。赦还病卒于道,追赠左佥都御史。

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 逝世十一年后

门人李中过澧,拜祭李充嗣墓。

李中《谷平先生文集》卷五《祭先师梧山先生墓文》云:“维嘉靖十八年岁次己亥五月戊辰朔越祭日辛巳,门人四川布政司右参政李中,谨以牲醴庶羞之仪,祭告于明故太子少保、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康和先师梧山先生之墓。呜呼!公乎早岁翰苑,初刺随州。敬信乎远,善类日求。予初见公,命题堂试。善政善教,公有深意。力荐于学,诱掖维勤。大哉公志,以人事君。佩服提撕,出入门下。未几迁臬,驰仰西华。偶登科第,捷报于南。公喜不寐,邮诲至三。再见临江,情谊泼泼。坐侍中宵,殊沃倾渴。最后有语,圣学惟钦。所谓大人,有存此心。予窜乎粤,公镇于汴。都府书来,敦良磨练。留都参赞,尝输予衷,缄启引易,论及明农。寻闻公退,寓于楚澧。苍生属望,溘焉不起。皇念旧臣,赠谥攸行。太子太保,康和称情。生荣死哀,盖棺已定。有子克家,遗祉其盛。眇予小子,屡蹈险巇。幸不堕落,皆公之遗。维进维退,恐负公教。知己之报,思图后效。行役过门,稽首公坟。敬写诚意,洎乎无文。尚享!”[39]

随州士民为李充嗣立德政碑,颜木撰文。

《(同治)随州志》卷三十二《艺文志》下录颜木《前太守李公去思碑记》云:“公始来……凡所以为敬神之典,惠民之政,游观之所,一一而具举焉。治之数年,政平讼理,居闲无事,郡中形胜,登临赋诗,游历殆徧。藩臬诸公,过而知者,多不以属吏处公,而公退然也,公真可谓良吏也已。于乎世之守土之君子,举其一而或遗其二,利乎上而或病乎下,取便于目前,而或不能无憾于后日,视公之政者,皆若有少让焉者。人品之高下,学力之浅深,才识之优劣,政治之臧否,所由以系也。”[40]

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 逝世十二年后

张含作《结交歌》,赞故友李充嗣。

张含《张愈光诗文选》卷四《结交歌》附《结交行爵里姓名记》云:“李充嗣,字士修,号梧山,内江人。成化丁未进士,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温闳刚泰,鲠亮诚恪,政教光伟,声誉俊拔。业重大体,无细家之迫速;学闲大德,循古哲之雍容。赤汉厚重称勃,忧国称恂,其庶矣乎,公则有文。”[41]

按:张含(1479-1565),字愈光,云南保山人。南京户部侍郎张志淳子,少举于乡,不乐仕进,游梁、宋间为李梦阳所知,与杨慎友善。晚年好纵笔作草书,不师法帖,殊自珍诧。卒年八十七。学者称禺山先生。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 逝世十七年后

入《四川总志》之《人物志》。

刘大谟修、杨慎编纂《四川总志》卷之五《成都府˙人物》收《李充嗣传》[42]。

万历七年己卯(1579) 逝世五十一年后

孙李应寻携祖骸骨归葬故里,并请建祠。

《(嘉庆)内江县志》卷二十七《寺观志》载:“李公祠,祀康和李充嗣。万历七年,孙应寻自澧州归,具呈巡抚王虞谓:‘公四朝元老、一代名臣,宜俎豆以光乡国,立祠,每岁春秋祭享。’”

《(康熙)内江县志》卷上《陵墓》载:“李康和充嗣墓。敕建。县东二十里。”

《(嘉庆)内江县志》卷四十六《陵墓志》载:“宫保、兵部尚书、谥康和李充嗣梧山。墓在寿溪桥。”

入祀随州、临清州名宦祠。

《(万历)湖广总志》卷六十九《宦绩》十四载:“李充嗣,内江人。进士,嘉靖初,以刑部主事调岳州通判。擢知随州,严明廉介,造士爱民,惠政甚著。累官都御史,仕至兵部尚书。”[43]

《(康熙)临清州志》卷二《庙祀》载:“遗馨祠,在旧城西南隅,祀副使阎仲宇、陈璧、李充嗣。今废。”[44]

入祀内江、澧州乡贤祠。

《(嘉庆)内江县志》卷十七《祠庙志》载:“乡贤祠。文庙门西。祀唐状元范崇凯;宋卫国文定公赵雄,状元中书舍人赵逵;明总督宣大马鸣銮,大司马康和李充嗣,大宗伯文肃刘瑞,总督两广萧翀,大学士文肃赵贞吉,大司马阴武卿,总督三边梅友松,大司空何起鸣,少司空郑璧……”

《(同治)直隶澧州志》卷十四“祠庙”载:“乡贤祠。附学宫戟门右,其建修与名宦祠同。祀……南京兵部尚书李充嗣。”[45]

(续完)

猜你喜欢
尚书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明代吏部尚书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北魏四部尚书释疑*
谦虚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自大的马谡
《尚书》
民主
浅析《尚书·周书》“周人尊夏”观
国学赏析: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