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建 威
(内江市政协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四川 内江 641100)
九月,宦官刘瑾被诛后起复原职。
李松《行状》云:“庚午,有诏还逆瑾之废职。”
《明纪》卷二十五:“九月,起贬谪官尚书孙需等五十三人,充嗣在列。”[1]
起补江西按察司佥事。
李松《行状》云:“辛未,复起,补任江西。时明宁王朱宸濠阴蓄异志,招纳叛亡,纵下淫毒,莫能禁止。父至即捕执逞恶者数人,悉抵以法。”[2]
平定瑞州华林民变。
李松《行状》云:“有巨寇据华林,我师数不利,都宪王公授兵于父曰:‘华林之贼,非君不能除也。’父授命,严号令,明赏罚,运筹奇策,竟致大捷。”
举政绩卓异,降旨褒谕。
李松《行状》云:“后当入觐之期,言官奏举天下政绩卓异者,旌扬以励士风。诏廷臣议,佥拔才德著闻者三人。父以风力名,降旨褒谕,仍赐彩币示奖,缙绅荣之。”
四月,升山东按察司副使。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八九载:“四月,升江西按察司佥事李充嗣为山东按察司副使,整饬临清等处兵备。”[3]
五月,表兄刘瑞任山西按察司副使。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九十载:“(五月)己未,升致仕翰林院检讨刘瑞为山西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政。”
刻李梦阳批点《孟浩然诗集》,题跋一则。
《跋》云:“予旧获孟诗本于内史乡人刘君,乃其本不类体而以题类,无谓也。比佥事于江西,会僚友关中李君。李君曰:‘诗以体类。’是也。于是类其体刻焉,贻诸知孟诗者。李充嗣。”[4]
按: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河南扶沟人。弘治七年(1494)进士,精于古文词,为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正德五年(1510),刘瑾被诛,官复原职,升为江西按司提学副使,与李充嗣相友善。
同年,兵备临清,禁兵奢风,教以俭约。
李松《行状》云:“壬申,晋山东按察司副使,兵备临清。齐俗奢靡,而临清尤甚,父教以俭约,禁兵奢风,自是无敢犯者。于除戎器、戒不虞之事,罔不殚心力为之,盗不入境,民用以宁。”
靳贵《戒庵文集》卷十八《政易说赠布政李君士修之云南》云:“临清当北南孔道……其称难治,自昔为然。……士修以山东兵备副使,适镇其地。居数月,弱者悦,暴者服,流移四迁者继继来归。逾年,化益行,下安而上信之,颂功称德,厥土之人,如出一口。”[5]
上半年,修浚临清城池。
《(康熙)临清州志》卷一《城池》云:“正德庚午副使赵继爵、癸酉副使李充嗣、嘉靖丙申副使张邦教相继增葺。”
十一月,升云南按察使。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六载:“十一月,升山东按察司副使李充嗣为云南按察使。”
八月,升云南右布政使。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一五载:“八月,乙未,升云南按察司按察使李充嗣为本布政司右布政使。”
秋,返澧州探母。以疾作,居澧养疴。
秦金《安楚录》卷二录《李充嗣致秦金书》云:“充嗣居临清时,累承规诲,转官滇南,怀念德谊,未尝去心,久稽裁谢者,以滇绝域,不得良便故也。远仗云庇,忽有今除,睠言思之,实出望外,可愧可愧!充嗣以疾作,不能就道,尚淹于澧,已具疏乞休。”[6]
三月,升顺天府府尹。
《国榷》卷四十九载:“(三月)戊寅,云南右布政使李充嗣为顺天府尹。”[7]
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李松《行状》云:“都宪王公懋中疏荐,行未半道,即擢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河南。至洛,振肃风纪,扶植教化,摧抑权豪,屏黜贪墨,至有望风畏慑,解印绶以遁者。汴地久为河患,积逋无算,乃悉为敷疏蠲贷,民力稍苏。”
十二月,表兄刘瑞任浙江按察司副使。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二载:“十二月,复除服阕山西按察司副使刘瑞于浙江,提调学校。”
春,建汤阴伯郭资祠。
《(嘉靖)彰德府志》卷四《祠祀志》:“郭忠襄祠,旧在郭公宅。正德十一年,都御史李充嗣命有司立祠于县治西南隅,令其玄孙悉守之。”[8]
按:郭资(1361-1433),字存性,号静岩,武安人。洪武十八年进士,历布政使,户部、刑部尚书,居高位而不谋私,为四朝股肱之臣,卒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谥“忠襄”。
五月,旱灾,疏请发库银赈济饥民。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七载:“五月,癸未,河南大饥,巡抚右副都御史李充嗣请发开封府库贮修河银三万余两赈之,凡军卫所欠各王府将军房价,宜暂停征,待年丰以次而补。工部覆奏,从之。”
七月,主持河南乡试。
边贡《华泉集》卷九《河南乡试录序》云:“正德丙子,会河南乡试……是时,巡抚右副都御史李充嗣振驰激颓,士勃焉,与前御史袁宗儒先事饬务,谐明有征,而提学副使边贡鉴士惟式,故士入者无弗材者也。”[9]
弹劾镇守太监滥征祸民。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六《中官考七》云:“于是河南巡抚都御史李充嗣,言:“近时镇守太监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锦鸡、猎犬、羊羔皮之类,皆假名科敛,自为取财之计。此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图本银、税课司银、出办桩草银、扣除驿传银、马价银、甲首夫银、快手月钱银、河夫歇役银,动以数十万计。而左右用事之人,私于下属卖马、卖布、卖纸、卖钞、卖铺陈,又于沿河抽索客货。其弊甚多,乞行禁止,以苏民困。”[10]
九月,奏请赏罚洛南官员。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一载:“(九月)己亥,巡抚河南都御史李充嗣奏,盗吉成、秦玘聚众二百余人,发矿于永宁、卢氏,遂转掠陕西,洛南守备都指挥李玺失于防御,参议石昭、佥事王镗督兵捕斩,乞行赏罚。诏:玺夺俸四月,昭、镗奖励。”
谒唐文学家韩愈祠,伐石树碑。
何瑭《柏斋集》卷七《韩文公庙碑》云:“公名愈,字退之,世为河阳人。河阳为怀郡属县,故郡有公祠。正德丙子,钦差巡抚河南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李公公余晋谒祠下,谓公儒者山斗,命怀庆府知府郯城周公举伐石树碑,以颂遗烈,以风动后之人。”[11]
河南水灾,致书大学士刘忠征询救荒策。
刘忠《少傅野亭刘公遗稿》卷五《回李都宪救荒启》云:“……仰明公默祷乎洪钧,出赤手力支乎大厦,携甘泉以利焦釜,植病草以就阳春……请温旨以蠲逋征,徼齐民以输义粟,露囊请发虚席……目前见饿殍多皆同井之人,坐视无情,殆非人理,乃藉主上之侈恩,少助明公之博爱,薄施小惠,略布愚衷。”[12]
按:刘忠(1452—1523),字司直,号野亭,河南陈留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正德五年任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居官持正不阿。正德六年乞抵家省墓。嘉靖初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与巡按毛伯温等赈济灾民。
李松《行状》云:“丁丑,涝,老者死、壮者逃,民间大戚。父与按洛侍御东塘毛公协力筹策,布条约下诸郡邑,祛培剋之弊,画赈济之方,尽发官廪,劝贷私室,以给贫民。时汴城流莩聚集,相为蹈籍,守郡者议逐之,俾还诸属以就赈。父曰:‘饿殍死在旦夕,力不自支,又安能匍匐以至彼?昔人以设粥之事谓非良术,然驱之使僵仆于道路,而吾辈坐视其毙,诚不忍为也。’亟令城中四门置釜爨数十,选勤能有司,日饘粥以食之。旬日之后,择少壮者给道饷,先令就粟于各属,而老弱病疾之民,膳月余而后遣,由是民赖存活者以万计。”
按:毛伯温(1482-1545),字汝厉,号东塘,江西吉水人。正德三年进士,正德六年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与李充嗣相交甚厚。嘉靖初年历任大理寺丞、兵部尚书,封太子太保,谥“襄懋”。
倡置大梁书院学田。
李梦阳《空同集》卷四十《大梁书院田碑》云:“大梁书院田成……是田也,都御史内江李公、监察御史吉水毛公实倡之,而提学副使历城边公赞之,后都御史道州何公而监察信州汪公、大名王公、桂林喻公成之。是田也,更数君子而其势愈兴,久而弥贞。嗟!吾士自是其聚也夫!其聚也夫!”[13]
檄下有司,表彰先贤。
王教《中川遗稿》卷二十五《三文公祠记》云:“三文公祠,祀唐韩文公、宋朱文公、元许文正公也。先是,河南巡抚都宪内江李公暨督学宪副济南边公,移文治属,访有先贤墓,令修复之,所以重古道、崇正学、敦薄俗而启来裔也。”[14]
祭南宋抗金名臣岳飞,表彰遗烈,书碑今存。
崔铣《崔氏洹词》卷六《岳鄂王庙记》云:“汤阴,岳鄂王之故里也,庙久而剥。大明正德丁丑,中丞内江李公士修巡抚河南,稽贤阐隐,表墓新祠,示民所向,以成教化,檄下监司范君嵩,俾汤阴知县王擢修王庙,既月而毕,丽牲有石,乃刻于文。”[15]
王崇文《兼山遗稿》卷之下《岳武穆送张紫岩北伐诗跋》云:“其送张紫岩北伐一律,拳拳恢复,王之大节,概见于此,已刻杭州西湖王之坟左,士大夫慕传家藏。巡抚河南都宪梧山李公谓:‘朱仙镇实王班师地,旧有王庙,取而翻刻其中。盖王在斯地日,进则虏遁汴复,幽燕可唾手得;退则虏留宋南,中华陷入夷狄区者将三百载,此古今华夷盛衰大机会也。过而读是诗者,追思公志之不伸,则知宋之所以偏安;思桧计之得行,则知虏之所以窃据。’有天下者,用人听言,不可慎与?梧山老先生嘉惠天下后世深意,又不独诗翰云而已矣!”[16]
为北宋名臣韩琦树碑。
《(嘉靖)彰德府志》卷四《祠祀志》录:“韩忠献庙,在府志东南昼锦坊,庙后作昼锦堂,岁以七月二日祭。正德丁丑,都御史李充嗣命陈策刻陈荐所撰志于石,树庙前右。”[17]
谒南阳诸葛亮祠,有诗。
诸葛倬辑《诸葛孔明全集》录李充嗣《拜诸葛武侯祠》诗,诗云:“火烬重嘘气概雄,池中雨水化蛟龙。一行表上千行涕,三代遗才异代逢。营垒江头还似旧,君臣地下定相从。锦官城外森森柏,犹肃风霜破虏容。”[18]
善识人才,荐贤拔能。
王崇文《兼山遗稿》卷之下《贺都阃张君宗器荣膺升级序》云:“三河张宗器氏自京卫金吾指挥使选佥河南都司事,镇巡诸公以其精敏而果毅也,委以捕盗为职……巡抚梧山先生荐其可当一面,帝下大司马拟议,功绩居多,宜膺不次赏。”
又《送宪伯李公致政序》云:“李公由乡进士初知蓬莱县……晋河南按擦司佥事,驻节颍州,专理江北四郡兵备并屯政……凡四载,屡荷抚巡荐剡,谓公宜大用,出常调外。而公已倦于宦途,浩然去志甚锐……公归报至汴,巡抚梧山先生深以稽于保留而悔曰:‘使一方失贤兵备,吾之过也。’”
三月,奉旨剿捕河南淅川县强贼。
王琼《晋溪本兵敷奏》卷八《为地方事》载:“看得巡抚河南都御史李充嗣奏报,淅川等县强贼,自去年十二月至今,百十成群,张打旗号,公行劫掠,杀死巡检,烧毁文卷……巡抚都御史李充嗣,亲诣强贼结聚劫害地方,严督各该兵备、守备、抚民守巡等官,调集官兵,相机剿捕,务在日下尽绝,以靖地方。”[19]
刻元大儒许衡《鲁斋全书》,复其祀田。
何瑭《何柏斋文集》卷五《鲁斋全书序》云:“鲁斋许文正公,元大儒也,其道德功业天下固已景仰而佩服之矣,独其遗书散落,久未萃其全。正德丙子,钦差巡抚河南地方右副都御史、西蜀梧山李公檄下有司,命表章先贤。戊寅,钦差总制军务太子少保闗中幸菴彭公致仕,过河南闻而慕之,因以搜集《鲁斋全书》相托巡抚公,乃以命河内县尹平凉髙侯杰,始属鲁斋七世孙婿、四川按察司副使郝先生玉卿,未竟而玉卿卒,乃属县儒学教谕宰先生廷俊既成书,乃属瑭校正,谨为序其颠末。”
《(乾隆)重修怀庆府志》卷五载:“许文正公祠,在县治西。元皇庆二年敕建,明成化十三年巡抚李克[充]嗣复祀田二十八亩。”[20]
七月,奉旨巡抚苏松等处地方,总督粮储。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四载:“(七月)丙午,以巡抚河南右副都御史李充嗣巡抚苏、松等处地方,总督粮储。”
八月,离豫,僚友张璧、王尚絅、刘忠、毛伯温赠诗。
张璧《阳峰家藏集》卷九《贺李梧山都宪量移南省》诗云:“掌宪中台肃令仪,载迁南省荷纶丝。修文扬武有雄略,汴水嵩山无限思。青汉夜悬台斗望,碧梧秋老凤凰枝。即看宠召司衡轴,会见勋华上鼎彝。”[21]
按:张璧 (1475-1545),字崇象,号阳峰,湖北石首人。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累进左谕德,出典南京乡试,后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有《阳峰家藏集》。
王尚絅《苍谷全集》卷四《送李梧山公南行》诗云:“都台执法三朝旧,尘海横流一柱雄。才喜平星占亢野,又看飞雨过江东。逢时屈曲伤诸葛,忧国分明向召公。他日华原怀父老,桑麻残影望云鸿。”[22]
按:王尚絅(1478-1531),字锦夫,号苍谷,河南郏县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兵部主事,改吏部,有声望,出为山西参政。三疏乞养,不待报即归里,与李充嗣相友善。嘉靖初起为陕西左参政,调浙江右布政使,卒于官。有《苍谷集》。
刘忠《少傅野亭刘公遗稿》卷七《送李都宪巡抚苏松》诗云:“移节吴山泖水东,大河人仰旧帡幪。与人送入台章里,军国谋分宪度中。百折流边呈巨障,四聦闻处契宸衷。愿言即诏岩廊上,海宇苍生渴望公。”
毛伯温《东塘集》卷一《题画赠梧山改抚东吴》诗云:“碧梧枝上集群乌,御史台前月正孤。几载中州刷毛羽,天风一夜下东吴。”[23]
九月,以巡抚河南擒捕功,获赏银、彩币。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六载:“九月,斩河南淅川盗王泰等于市,巡抚都御史李充嗣、镇守太监孙清以擒捕功,赏银二十两,彩币二表里。巡按御史张仲贤、袁泽银帛半之,参政王珝等各赏有差,知县熊价等准以功赎罪。”
苏松水灾,发仓谷赈济。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六载:“以庐、凤、淮、扬及苏、松等处水灾,命巡抚都御史丛兰、李充嗣发所在仓库赈济,从南京工科给事中王纪请也。”
十月,为都指挥佥事张瓒请功。
王琼《晋溪本兵敷奏》卷八《为查理捕获盗贼事》载:“看得巡抚河南都御史李充嗣奏称,巡捕署都指挥佥事张瓒,前后捕获强贼五百一十七名,本官年力方富,才猷超凡,使之当一面之寄,必能成折冲之功,乞要查照盛典,量加擢用一节……奉圣旨:‘张瓒准升都指挥同知,提督巡捕。’”
秋,闻门人李中谪岭南,以诗相慰。
李中《谷平先生文集》卷三《奉李梧山先生》云:“不肖中远窜,来日远我师,询诸过客,索诸邸报,方知我师巡抚中州,寻转镇苏、松等处,喜慰之极,不知所云……至戊寅秋,刘秀才赍我师所赐书惠至,披读感激,尝有诗云:‘乾坤终爱物,桃李最知春’。”
同年,奉旨为明儒唐仲实建“龙兴独对坊”,今存。
按:唐仲实(1308—1380),名桂芳,号白云,又号三峰,歙县人。元末明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明太祖定徽州,召对称旨,命之仕,以瞽废辞,寻摄紫阳书院山长。正德间,巡抚右副都御史李充嗣、巡按御史胡洁奉旨建坊,四柱三间五楼,鳌鱼吻脊饰,挑檐下作仿木结构斗拱,梁枋、雀替均雕镂华丽。坊额镌“龙兴独对”四字,现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察知宁王朱宸濠有异谋,上疏防变。
李松《行状》云:“父闻宸濠得增置护卫,叹曰:‘虎而附翼,祸将作矣。’遂力指陈反状,当急为捍御,否则变起仓促,未免震骇人心,具奏再三,而廷议难之。父旦夕设方略,饬武备,日以御贼为念。思计未得,至终夜绕榻不昧。”
按:朱宸濠(1479-1520),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正德初,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等人,恢复护卫,强夺民田,窝藏盗贼,密谋起兵。遭告发后,武宗下旨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之田。遂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集兵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宸濠军大败,为王守仁所俘,后伏诛。史称“宸濠之乱”。
奏请杨锐署都指挥佥事,守备安庆。
李松《行状》云:“以安庆畿辅,适当贼冲,非得人莫守也。时都督杨君锐先为指挥使,及诸将庭参,于众中揖而进之曰:‘皖城保障委之于子,毋负我。’乃奏请使视事。”
按:杨锐(1471-1532),字进之,萧县人,世袭任南京羽林前卫指挥使。正德十四年,李充嗣奏请兵部以安庆居要害,宜置戍,遂进杨锐署都指挥佥事,守备其地。后以守安庆之功,升参将、都督佥事,荫子世千户。
六月,又奏宁王朱宸濠叛乱疏。
王琼《晋溪本兵敷奏》卷十一《为紧急军情事》云:“看得巡抚苏、松等处都御史李充嗣,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胡洁、叶忠所奏……据广东客人张富、船户戚胜报称,六月十六日,在鄱阳湖南康府地方,被贼船将客商劫去财物,杀伤人口……都御史李充嗣当时差人前去江西密切体勘。”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五载:“丙子,宁王宸濠反……领兵攻九江、南康,并掠运舟于吴城……乃下令整兵,以十七日趋南京……己丑,宸濠兵围安庆府。”
再奏十分紧急军情疏。
王琼《晋溪本兵敷奏》卷十一《为十分紧急军情事》云:“看得南京内外守备太监等官黄伟等及巡抚都御史李充嗣各奏称,正德十四年六月二十七日酉时,据守备九江都指挥杨锐同安庆府知府张文锦呈,据爪探军人陈玺报称,江西吴城江有南直隶、湖广、南京等卫粮船交兑。江西内官带领贼徒,将前各卫粮船尽行邀赶省城……都御史李充嗣奏内又称,传闻江西三司等官多被杀害,其余俱各囚禁,要行分兵取路徽州,水陆并进。”
朝廷命李充嗣、王守仁等分驻镇江、江西等处防御宁王叛军。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七十六载:“(七月)甲辰,南京守备参赞等官以宸濠反闻,下兵部集廷臣议,请命将讨之,并敕南和伯方寿祥、都御史王守仁、秦金、李充嗣、丛兰,各督兵分驻江西、湖广、镇江、瓜洲、仪真等处防遏。守仁仍兼巡抚江西地方。”
李松《行状》云:“庚辰夏六月,宸濠称兵犯顺,然江左之地守御戒具已悉备矣。贼兵东向陷九江,舳舻相接,气焰甚炽,直抵安庆城下。时白岩乔公任南畿本兵,父相与誓曰:‘都城之内,公身任之;畿辅之地,某敢任之。’遂相与协心王室。京师戒严,父自将精兵万人屯于采石,以塞上流之路。飞檄皖城,谕以忠义,锐感激思奋,婴城固守,相机应敌,日至数十发,无不克捷。父又数潜遣间谍,顺流而下,诒云:‘王师十万,四面至矣。’贼累得谍语,益加惊骇,由是而散亡者十之四五。继而整发锐卒善水战者千人,盛其幖帜,乘飞舰百余艘,鼓噪而进,声为安庆应援。城中望见,士气百倍,欢声动地。锐即开门出敌,水陆夹攻,贼遂大溃,蹂躏没溺,水为不流。”
奏请调兵前去安庆防守救援。
王琼《晋溪本兵敷奏》卷十一《为飞报十分紧急军情事》云:“看得巡抚都御史李充嗣奏称,量拨宣州、新安、徽州等府卫军民、兵快,前去安庆防守救援,势寡力弱,卒不能进,乞要早拨附近兵将星夜前去,并力救援一节。”
七月,宸濠率叛军围安庆府不克,败走江西。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七十六载:“(七月)丙午,宸濠围安庆府不克,乃引兵还。”
接南赣巡抚王阳明咨文,“共勤国难”。
王守仁《王阳明先生全集》卷十九《咨都御史李共勤国难》云:“照得南畿系朝廷根本重地,今宁府逆谋既著,北趋不遂,必将图据南都。若不早为之所,诚恐噬脐无及。为此合咨贵院,烦为选取所属骁勇精壮曾经战阵军兵及民间义勇约二、三万名,选委勇谋胆略官员分领,会约邻近郡省,合势刻期,仍烦贵院亲督,兼程前来,共勤国难。谅贵院忠孝自许,刚大素闻,当兹主忧臣辱之时,必将奋袂而起,秉钺长驱,自有不容已者矣。纷扰之中,莫罄恳切,惟高明速图之。”
奏请升用刘天和、伍文定、严纮为兵备。
王琼《晋溪本兵敷奏》卷十一《为紧急军情添处官员以安地方事》云:“看得巡抚都御史李充嗣等奏,要将浙江湖州府知府刘天和升用徽宁、广德等处兵备,江西吉安府知府伍文定升用九江、安庆等处兵备,丁忧起复运使严纮升用池州、太平并应天等处兵备。”
按:刘天和(1479-1546),字养和,号松石,湖广省麻城县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正德十四年任湖州知府,以平定宸濠之乱有功,升山西提学副使。后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兵部尚书。伍文定(1470-1530),字时泰,号松月,松滋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正德十四年以平宸濠功著,擢江西按察使。后官至兵部右侍郎、尚书。严纮,字仲周,应天府江浦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初授归安知县,擢陕西道监察御史,迁南昌知府,参加平宸濠乱,以江西道按察副使,兵备九江,后任江西布政使。
奏请出师收复九江,直捣贼巢。
王琼《晋溪本兵敷奏》卷十一《为紧急军情事》云:“看得都御史李充嗣、御史胡洁各奏称,除调苏、常等府官兵、船只,躬亲统率,驻扎安庆,一面前进收复九江,直捣贼巢,乞早命将出师。”
李松《行状》云:“父分兵守采石为江防,自将兵逐北,收复九江,俘贼首之据城者数十,而抚释余党。宸濠奔入鄱阳,诸贼随道逋窜,从濠者无几。遇汀贑巡抚王公阳明之众于湖中,不战而就擒矣。”
七月,表兄刘瑞升太仆寺少卿。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七载:“(七月),升浙江副使刘瑞为南京太仆寺少卿。”
八月,奏请擢用知府何绍正等有功之臣。
王琼《晋溪本兵敷奏》卷十一《为地方事》云:“看得都御史李充嗣、御史胡洁奏称,池州府知府何绍正、同知张棻、通判喻珪、推官许济时协力固守,谋为应援,遂使逆贼不敢顺流而下,亦应擢用,以励其余一节,所言深为有理。合无将何绍正等四员功迹纪录在部,先各量升一级,行都御史李充嗣差官以礼奖劳。待后事宁,纪功官通查各官先后功迹一并具奏,议拟超擢,以劝忠勤。”
按:何绍正,字继宗,号裕斋,浙江淳安人。弘治十五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兵部主事、给事中。正德九年升迁池州知府,以平定宸濠乱有功,擢江西参政。
升户部右侍郎,督理军饷,仍兼巡抚。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七载:“(八月),升巡抚苏、松等处都御史李充嗣为户部右侍郎,督理军饷,仍兼巡抚。”
九月,以防察宸濠叛逆忠勤可嘉,武宗下玺书褒之。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八载:“(九月),赐敕奖励巡抚苏、松等处都御史李充嗣、巡按直隶御史胡洁,兵部言其防察叛逆、忠勤可嘉故也。”
李松《行状》云:“事甫定,武庙降敕褒谕,敕曰‘李充嗣,近者宸濠背逆天道,谋为不轨,攻却郡县,直抵南畿。尔巡抚地方,闻变之初乃能屡次具奏,指陈宸濠反状甚明。又议拟赏格,晓谕招抚,及分布官军,多方备御,严禁防察。以致所属地方官员人等用心遵守,盘获逆贼奸细张槐等数多,遂令贼势穷蹙,旋就擒灭,地方稍安。朕念尔计虑周详,处置有方,忠勤良可嘉尚’之语。”
疏请免江西各府县税粮。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五《征收秋粮稽迟待罪疏》云:“正德十五年正月初二日……该巡抚苏松、都御史李充嗣题称‘江西变乱,南昌、南康、九江等府首被烧劫,其余府县,大军临省,供应浩繁,乞将该年税粮尽行停免’等因……户部缀题,奉圣旨:‘是。各被害地方著抚按官严督所属,用心设法赈济,钦此。’”[24]
三载考满,荫子李崧入国子监读书。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载:“(五月),荫李充嗣之子李崧,送国子监读书,皆以三年考满也。”又,《(光绪)内江县志》卷五《封荫》载:“李充嗣,荫子松。”[25]
十一月,武宗奖平朱宸濠有功官员。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三载:“(十一月)癸未,整理兵粮兵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王宪等奏江西之捷,言随驾太监魏彬等,内阁大学士梁储等……都御史王守仁、知府升按察使等官伍文定、邢珣等,……巡抚苏松侍郎李充嗣,漕运镇远侯顾仕隆,都御史臧凤,巡抚都御史丛兰、刘达、伍符、王珝,管河都御史龚弘,都御史秦金、许廷光,太仆寺卿等官汪举、毛珵等,巡按御史孙漳等,功各有差,俱宜升赏。”
正月初一,上奏言“星变”,宜乞行修省,整饬武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五载:“正德十六年春正月甲寅朔……是日寅刻,直隶太平府东南有星如火,变白色,长可六七尺,横悬东西,复变勾屈之状,良久乃散。巡抚都御史李充嗣奏曰:‘……方今东南为国家财赋之区,民力已竭,而妖星之见,适在正旦,将来恐有意外之变。伏乞通行戒谕修省,整饬武备,以戒不虞。’章下所司知之。”
三月,升工部尚书,兼管水利。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九五载:“升总理粮储、巡抚应天等处户部右侍郎兼右佥[副]都御史李充嗣为工部尚书,兼管水利。”
李松《行状》云:“顷之,台臣言东南财赋甲天下,而水利之政久废不兴,频仍旱潦,储峙负歉,非长久计。诏宰臣推才望堪任者以闻,廷议归父。己巳,晋擢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专理其事。父被命即疏曰:‘臣子于国家重务,义不惮劳。今事未肇始,而遂赂以官爵,赏出非名,臣不敢受。’疏奏弗允。”
四月,武宗敕谕李充嗣,督理亟修苏松水利。
《吴中水利全书》卷十二“敕谕”载:“正德十四年,皇帝敕谕:‘巡抚应天等府、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充嗣。近苏、松等府连遭水患,粮运缺乏,廷臣建议亟修水利。特升尔前官,不妨巡抚事。督理修浚各府湖、泽、河、港、塘、堰,坐委所属能干官员,及时料理。仍不时躬巡勘视,务使蓄泄得宜,旱涝有赖。应用钱粮,听尔设处。承委官员,分别勤惰,听尔举劾,如违慢误事,径直拿问;应奏请者,奏请究治。修浚完工,具册奏报。尔为大臣,受兹简命,宜殚厥衷,毋负任使。特谕。’”[26]
按:《吴中水利全书》将此事隶于正德十四年,不确。前此朝廷精力全在平乱,无暇水利,故当以上文所引李松撰《行状》将之隶于平定宸濠之乱后为是。
赴苏浙,杨一清赠诗寄予厚望。
杨一清《石淙诗稿》卷十五《赠巡抚李司空士修》诗云:“省台官望两巍峨,数载驰驱宦迹多。刘晏才华终裕国,平当经义解行河。圣心简在非徒尔,民力东南奈竭何?多少焦枯须润泽,及时甘雨要滂沱。”[27]
按: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云南安宁人。成化八年进士,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后赠太保,谥文襄。
荐苏州知府徐赞为参政,仍理府事。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六载:“(四月),升苏州府知府徐赞为河南布政使司左参政,仍理府事,从吏部覆巡抚苏松右侍郎李充嗣之请也。”
上疏荐能吏梁毂。
《(光绪)东平州志》卷十五《文苑·梁毂传》云:“梁毂,字仲用,东平人,观子。正统辛未进士,授吏部稽勋司主事。出为寿州同知,转太仓知州,洪洋海盗倡乱,毂剿平之。巡抚李克[充]嗣荐于朝,寻以忧归。起复,转德府左史。”[28]
七月,上疏请添干员,协修水利。
《吴中水利全书》卷十四“章疏”录李充嗣《请设分理部官疏》云:“钦差总理粮储兼巡抚应天等府地方、太子少保、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臣李充嗣谨题,为恳乞添差官员以兴修水利事。该臣奉命督修水利,夙夜殚心竭力。然自古建立事功者,多败于自用之人,常成于多贤之助。顾臣以独立而兴大工,兼以文移浩繁,不可乏人办理。仰祈圣明俯鉴,臣愚心,思耳目有限,再添差工部素有才干官二三员,以协修水利,及添拨书吏二名,干办文移,庶几赞襄有人,而修浚可图矣。倘蒙皇上慨允,敕下工部会同吏部速行议遣。臣不胜翘首仰望之至。”
八月,工部派颜如瓌、林文沛协理水利。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载:“命总理粮储、巡抚应天兼修水利工部尚书李充嗣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仍旧任,赐之敕。复添设工部郎中二员(笔者按:指颜如瓌、林文沛)二员,协理水利。”[29]
按:颜如瓌,安福人,正德进士,任工部主事,升郎中。嘉靖初调江南协助李充嗣治理水利。林文沛,字维浔,福建长乐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升工部都水司郎中。嘉靖初调江南协助李充嗣治理水利。水利功完,赏银币,升抚州府知府。
延访在籍士绅,征询治水方略。
吕柟《泾野先生文集》卷二十八《安民泰传》云:“安君民泰,名国,号桂坡子,常州无锡人。翰林院庶吉士……正德辛巳间,巡抚梧山李公欲行白茅水利,延访于君。君详列方略,兼著劝惩罚,民乐趋事,登于成功。李公至恨相见之晚。”[30]
王廷相《内台集》卷五《明故桂坡安征君墓碑铭》云:“白茅水利之役,巡抚梧山李公方以艰大为忧,询方略于君。君乃述督理之宜、疏导之次、劝惩之法若干事上公,由是官有程式,民乐趋事。”[31]
颁开浚水利款约。
《吴中水利全书》卷十三《公移》录李充嗣《申饬开濬水利款约》。该款约共计六条,要求:“所有委官及赴工力役军民人等,宜上紧齐心协力,催儹工程,各照分定地方开浚,早收成功。”对“乐于效力者,重加犒赏……推举擢用”;“其恣肆科扰、怠职误事者,定行查究重治。”
上开浚工费疏。
《吴中水利全书》卷十四《章疏》录李充嗣《请预处开浚工费疏》,言苏松水利工程巨大,所用钱粮不菲,建议朝廷:“准将浒墅钞关、船料银两并两淮运司盐银,或抄没叛贼钱宁等人官赃银,量为给发十余万两,以充前项工食物料支费。如或不敷,听臣仍查所属各衙门应支椿草银钱,并无碍赃罚官银,及量行增添均徭银两,或催河夫田亩银钱充用,庶几臣得以分工勒限,尽力毕志于沟洫畎亩之间,若果侥幸成功,一劳永逸。量此之所出者,不过什百之一二,而较彼之所入者,循年作贡,挽输运纳,殆源源其无穷矣。”
呈文户部,请免苏松等府派粮。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载:“(八月),总理粮储、工部尚书李充嗣言:‘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正德间以内府新添小火者五千三十一名,岁用食粮,各府增派共二万四千一百四十八石,余解送供用库及节年所派南京酒醋局等衙门复不下数千,通计加耗共一十三万七千余石。岁比不登,小民重困,乞敕该部查免。’户部题覆:‘从之。’”
奏请“恤民穷、均田则、绳监收”三事。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载:“(九月),巡抚应天、工部尚书李充嗣言:‘正德间,内府供用库新添火者数逾五千,加添粮米十三万余石,今宜裁省。’又奏三事:其一请恤穷民。言常赋之外,岁办额办,若果蓏铜蜡等类,宜尽免征解。其一请均田。则言江南田粮,积弊甚多,宜据一圩之田,辨其肥瘠,分为三等起科,使轻重画一。其一请绳监收。言各处粮长解户输纳,为内府内臣需索所苦,宜委科道官监核之。户部覆奏,上曰:‘内官内使相继物故者,数至千人,原派粮米如数减之。余悉如议。’”
十月,驻节支塘镇,主持白茅港、吴淞江水利开凿、疏浚工程。
《吴中水利全书》卷十《水治》云:“(正德十六年),巡抚应天等府兼提督水利、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李充嗣,分督水利工部郎中林文沛,开白茅塘。李充嗣发民夫,起常熟县东仓至双庙,浚白茅故道一万三千八百二十余丈。又亲至支塘,驻节公廨,咨询士民开出水海口,议论不一。充嗣与苏州府知府徐讚拟循故河疏治,常熟县主簿俞浪独主凿新河,不敢发言。适巡按御史马禄来会议,浪于道中陈白,禄具告,充嗣相度形势,以簿议为是,意遂决。凿新河三千五百五十余丈。又浚尚湖、昆承、阳城等湖支河一十九道,凡四阅月功成,农田得稔。时林文沛身亲董率,暴露风日中,不言劳惫,役夫不敢苟且塞责。”
李松《行状》云:“父亲莅其地,寻访淤塞,故道多势豪所据,父力任众怨,无毫发假借。不逞者为谤语上腾,冀阴阻其事。父即建白:‘臣考《禹贡》水道所归之由,相地形高下之殊,并永乐中夏忠靖公,成化中周文襄公治浚旧迹,请命司官二员分董其事,共厘弊政。’诏遣都水郎中林君文沛、颜君如瓌以受任使。凡所请,一切从之,仍得便宜而行。父即笔手札一通,咨访于苏之士民云云。于是众议衡集,父择而从之。移居太仓郡,尽心所事,不辞繁苦。考水之支节多岐,而白茅港、吴淞江二派为诸水之襟喉、太湖之尾闾也,首兴事焉。乃历审诸郡县食利之厚薄,为编户任役之多寡,画水道为井地,示以开凿法度,户占一区,计工刻日,先竟者赏,后者罚。人人乐于趋事,昼夜弗辍,争先告报以丐赏。故自经始至迄工,岁未及周,而诸水旋亦就绪。凡桩木畚钟、给赏雇直之需,皆括诸属帑羡余。遴选廉能有司以主出纳,一毫不摄于己,一物不取于民,故咸踊跃奔赴而无怨心。父复教设巨筏数百,曳木齿随潮进退以汰沙泥,名曰‘浚川把’。又置小艇百余,堕铁帚于尾,以为疏导,名曰‘铁扫帚’。自是潮汐不忧壅滞,淫雨不患汜滥,蓄泄有道,旱劳有恃,食其利者甚博,而京储不致于匮乏矣。功成奏绩,疏陈善后事宜,时论韪之。父自住札海上支塘镇,集众规画,躬督开凿,凡两易岁而后归,羸肌黟颜,寝以成疾。”
十一月,表兄刘瑞升南京光禄寺卿。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载:“(十一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刘瑞为南京光禄寺卿,原任河南按察司副使边贡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世宗追论平宸濠功,进太子少保。
张溶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载:“(十一月)丁巳,诏追论江西平宸濠功……进尚书乔宇少保、李充嗣太子少保。”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