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彦 周秀清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1.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实质上就是一种模拟或者是借鉴银行的某些功能特点, 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通过学分进行认证、累积、转换的一个形象化的表述[1]。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学习者能够打破学习时间、地域和所学专业的束缚,将学习者利用各种学习途径获取的成果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考核或者权威机构认定后,转换成学分进行存储积累,充分实现学分在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积累和转换。
2.学分银行建设的核心
学分银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学分的认证、积累和转换。也就是说,以满足学分转换标准为前提,以信息技术平台依托,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存储、积累、转换。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表明,建立方便灵活,具有高度公信力,近在学习者身边的学分银行,是推进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有效途径。
1.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学分银行的有效实施 ,能够打破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学历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壁垒 ,实现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的有效衔接, 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机会,畅通了终身学习的通道,有助于推进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进程。
2.促进内蒙古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这一目标表明,要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不行的。建设内蒙古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学分银行是推进内蒙古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建设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能够实现自治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多次选择机会,使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终身学习的愿望得以实现。
3.学校转型发展需要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经过40年的风雨历程,已经形成覆盖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办学系统。《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学校的发展目标是要突破制约性体制机制瓶颈,持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行业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力,把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创新系统办学形式、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办成教学质量优良,有特色、高水平的内蒙古开放大学,网纳城乡、育达终身,真正把大学办到社会中。通过建设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质量和内涵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有利于提升教学资源的品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为电大实现办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内蒙古开放大学这一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些年来,一些经济发达大省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要求,率先开展了省级学分银行建设方面的研究,其中,以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组建的学分银行最为突出。经过对这些地区的重点调查研究,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省级学分银行的组织建设,均是由当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具体实施运行管理工作,均是委托当地的开放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负责。如: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省级学分银行,由上海市教委负责主办,委托上海市开放大学管理运行,随后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它的主办机构是江苏省教育厅,成立了管理中心、合作联盟等机构,明确了由江苏开放大学负责学分银行的管理工作。
学分银行的成功运行,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如: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出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试行)》和2015年出台《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施细则(试行)》;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印发了《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方案》,对学分银行的建设原则、建设步骤和运行模式等做出明确规定。
要完成学习成果的存储和转换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服务平台。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建设了自己的公共服务平台。如:2016年江苏省开通了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网络服务平台;四川省建立了四川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平台。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互认和转化标准,是建设学分银行的核心要素。如:广东省2016年印发了学习成果认定和转化规则;浙江省2018年制定的《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规范了一系列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转换等细则和流程。
自2013年启动建设至今,全国先后由当地政府委托本省开放大学、电大组建的省级学分银行共有16家,包括:上海、广东、江苏、河南、云南、浙江、四川、贵州、湖北、河北、吉林、福建、黑龙江、重庆、北京、甘肃等等,其他省份也在积极开展推进相关试点工作。共建设了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4个行业,共75个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认证点),根据业务需要,部署了298个认证分支机构(认证点)。目前,还有部分省市的学分银行均是作为国开总部的认证分中心在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组建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体系)是内蒙古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学习者多元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和多样化的学习,是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开始对学分银行进行研究申报工作,于2016年3月由国家开发大学正式批准为学习成果认证内蒙古分中心。
1.建立了管理机构,组建了学分银行系统
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学分银行管理中心,逐步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工作。组织自治区电大12所盟市分校成立了学分银行分中心,负责盟市地区学分银行业务的开展,实现全区所辖各盟市全覆盖。同时还成立了学分银行专家委员会,对学分银行的建设、运行、发展等问题提供咨询和指导。
2.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
以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定了《内蒙古电大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内蒙古电大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定、累积与转换实施办法》《内蒙古电大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学分累积、转换工作流程》《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同名课程认证规范》等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做了修订。
3.建立个人终身学习账户,试点成果转换业务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开展各项业务工作。首先,依托国家开放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率先为内蒙古的开放教育学生开通学分银行账户,并且指导学生激活,进行学分存储积累。其次,加强与培训机构的联系、合作,试行中贤会计培训学校MACC项目《管理会计》课程与开放教育《管理会计》学分转换。第三,探索非学历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以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为试点,将会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证书转换为开放教育课程学分的认证工作。第四,为内蒙古老年大学、内蒙古社区大学、内蒙古特殊教育学院的学员建立了学分银行账户,并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了累积,为自治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做好前期业务铺垫。第五,启动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试点。初步开展了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校“热能动力”(中专)专业与开放教育“热能动力装置”(专科)专业的衔接试点研究,并对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校“热能动力”(中专)专业的《泵与风机》《热力发电厂》课程与开放教育“热能动力装置”(专科)专业的《泵与风机》《热力发电厂》课程学分转换进行了论证。
4.科研项目促进银行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从2015年启动建设学分银行以来,持续申请科研课题,进行学分银行建设研究,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目前已经完成的课题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内蒙古自治区区域性学分银行建设研究》和内蒙古电大重点课题《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研究》。在研究中的校级课题有《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践的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旨在探索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政策、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法律法规保障不完善,缺乏政策支持
从国家层面看,没有出台关于如何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法律法规;从自治区层面看,既没有明确提出委托哪家单位建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也没有划拨专项研究经费。目前开展研究的费用,仅靠内蒙古电大出资来维持运行,严重影响了建设内蒙古学分银行的进度及热情。
2.缺乏认证标准体系,业务开展的活跃程度不高
内蒙古电大学分银行虽然已经为开放教育、老年大学、社区大学的学院开设银行账户,但由于现阶段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认证标准体系,各类教育机构之间不能有效融通,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对个别课程开展学分认证。各盟市的分中心大多数的业务仅仅停留在开设账户,具体像认证、成果转换等业务进展不理想。
3.社会大众的认可度欠缺
由于内蒙古对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研究起步较晚,社会大众对学分银行的认识不够充分,部分研究人员也是近几年才开始逐步熟悉。还有一些人群会存在误解,将学分银行与货币银行混淆,对学分银行的质量存在置疑,影响了学分银行的建设进程。
从其他省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典型案例来看,最初都是由省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出面进行部署研究,委托授权当地开放大学进行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建设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也要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的支持,借助自治区教育厅或国家开放大学的力量,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开展建设。首先,应完善制度保障,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授权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管理中心设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负责学分银行的建设、运营、管理。其次,还需配套研究制定一些系列基础性文件、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如制定《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方案》《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分认证点管理办法》《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实施细则》等, 先从宏观层面对目标定位、建设步骤、建设内容、终身教育学习成果资历框架认证体系、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建设等工作做出部署规划,并设立专项经费给予支持。
学分转换规则是学分银行顺利运行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制定出的转换规则既要能适应内蒙古自治区的区情,又要能兼顾到其他省级学分银行的学分转换规则。由于各类教育机构选用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学分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亟待制定出一套包含资历框架、学分认证和转换规则等基本要素的标准体系。内蒙古地处祖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相对滞后。可以先尝试制定学历教育(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教育培训机构)、学历教育(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认证转换标准,找到它们之间共同的认证单元,制定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标准,实现不同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
根据自治区教育水平欠发达的区情,学分银行要先面向中低层人群,从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入手开展业务。首先,要选择试点范围。可先尝试在中职和高职院校的领域内试点,选取几所有代表性的院校进行试点,订立衔接方案,组建“内蒙古职业教育联盟”。以内蒙古开放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为纽带,实现中职教育学历教育课程、高职教育学历课程学分的衔接与转换。第二,要确定内容和方式。允许中高职学生在学籍有效期内,可以在本校或者跨校选课,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或者对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实用性强的课程进行选修,且通过考核后,可以将获得的课程学分存入个人的学分银行账户中。也可以将在校期间取得的专业技能证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通过学分银行认定转换成学分,存储到个人账户。根据学分银行存储和转换规则,可转换为开放教育课程学分,将来有需求的时候,可随时提取,替换相应的课程学分,有效地减少学生重复学习,降低学习成本。
建设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离不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首先,要建议政府定期组织举办关于提升对学分银行认识的培训会和座谈会,分别针对不同性质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群众进行培训,提高全社会人员对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积极进行自我宣传,可以通过微信、网络、电台、制作宣传片、广告投放等方式,逐步使全民普及对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概念的认识和学分银行在终身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第三,要加强学分银行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论是制定标准、组建联盟还是办理银行业务,都要先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规范流程,同时还要主动接受社会大众的广泛监督,提升社会公信力。
为创新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使管理流程信息化,认证标准体系得到有效应用,非常有必要打造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服务平台,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为学分银行有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搭建的信息服务平台应实现以下功能:第一,学习成果存储和转换。包括学分转换、证书转换等。第二,学员注册和查询。该模块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员。学员可以登录信息平台,申请个人账户,也可编辑和修改个人基本信息。同时可以查询到将要转换或已转换的学习成果、学分认定,并且打印出需要转换的学分证明。第三,管理和维护。由技术人员负责对所有用户的管理,对成果认定和转换的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对学习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第四,可多平台对接。要可以同国家开放大学教务管理平台、内蒙古终身教育平台、继续教育平台等多个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接,确保同一用户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搭建内蒙古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现各类教育之间的互联互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长期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内蒙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牵头和指导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使其能切实服务于内蒙古群众的终身学习,有效提升内蒙古人民的学识素养,为构建内蒙古终身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助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