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

2021-12-31 19:31余舒静
科学咨询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师应深度法治

余舒静

(江苏省溧阳市戴埠初级中学 江苏溧阳 213300)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肩负着更为沉重的教学压力,一要紧随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二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进,同时,逐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手段应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而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深度学习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的联系

深度学习不仅意味着学生可以自主参与课堂,同时也会相应地提高知识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深度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针对部分学习主题,结合自身的思考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给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营造了有利条件[1]。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深度学习这一目标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形成道德与法治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完善三观,潜移默化的形成合作创新精神,以上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备品质,也是推动学生长效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有必要重视深度学习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影响,基于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优化以往的教学目标,使得现阶段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更能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

二、深度学习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优化方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现阶段素质教育对于自身所提出的硬性要求,总结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年龄特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路径等等。其中深度学习是教师必须思考的目标之一,有必要基于深度学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手段做进一步优化,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学习、深度学习、快乐学习,逐步养成自主参与课堂的良好习惯,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自身的积极影响,进而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深度,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现针对深度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课题作如下分析。

(一)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为学生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深度学习指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年龄特征,结合素质教育对于学科教师的素质要求,进行系统化的考量,而后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育方案,使得培育措施更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应重视教学理念的创新,以提高学生认知为标准,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打好基础,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达到上述目的。

第一,教师应制定健全的评价机制。教师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科教学的效果,评价对象不可局限于教师这一主体范畴,还应涉猎学生,引导学生互评或自评,确保评价过程的全面性、客观性与完善性,而后教师基于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优化,学生结合学习中的漏洞予以弥补,以评价为引导,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综合能力,为深度学习环境的营造做好铺垫。

第二,制定系统化的评价标准。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大多作用于学生的成绩上,对于课堂表现的评价不够重视,因此,应制定相对完善的评价标准,其中包括课堂中学生存在哪些表现将会被扣除分数,以及哪些表现可以给予奖励,学生在参与评价的环节必定会突出主体意识,逐步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然后根据教师所给定的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尤其是基于教师所提出的中肯意见,应积极在课堂中实践,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并拓展学生的认知,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打好基础[2-3]。

第三,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针对已经设定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其中包括方案中的不足与漏洞等等,通过学生的提议,完善评价标准,避免以固化、单一或生硬的衡量标准硬性要求学生,而是要突出评价方案的人性化与灵活化,尽可能从实际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最为适宜的评价措施[4]。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案,不同程度地存在脱离实际生活的问题,致使学生的学习范围受限,难以体现教学手段的适应性。基于上述情况,教师应根据深度学习教学方向的引导,设定与之对应的、趋于完善的教学目标,既适应现阶段学生的成长趋势,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实践措施包括,规避空洞乏味的教学方法、或是脱离生活实际等等,要增加教学深度,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知识的学习能力等等。例如,教师在讲解《丰富的社会生活》相关内容时,就应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一,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在生活中密切接触社会生活、认真观察生活细节、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等等。第二,教师应注重生活案例的应用,如,创设课堂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拉近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逐步实现理论融于实践,突出学科知识学习的价值。条件允许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时间搜集相关的视频、音频以及图片影像等等,为学生呈现清洁工人劳作场景、警察同志工作场景、消防人员工作场景等等。学生在观看细节的同时逐步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以及生来所具备的义务等等。提高责任意识,并形成奉献精神。第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设定实践主题,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未知提供多项选择,可以根据兴趣爱好以及个人需求,选择性地参与社会实践,其中包括义务劳动、参与志愿者团队等等,以多种方式融入社会生活,在完成任务后进行信息记录,以日记或报告的形式阐述心得,将所得收获牢记于心,逐步形成为祖国、为社会发展贡献的意识,培养日后成长的优良品德[5]。

(三)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俗语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若要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至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吸收并消化所学知识,使得学习成效事半功倍。

教师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第一,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可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变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为主动参与课堂,逐步养成自主探究意识与合作学习精神。而教师则要避免单一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实践以免流于形式,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情况,拓宽教学渠道、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构造完整的情景模式,使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与多元性。第二,彰显教学手段的生动性与灵活性。这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吸收并消化道德与法治知识,比如,可以以趣味性的肢体动作以及幽默的语言表述,营造愉悦的课堂环境。在讲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积极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比如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件,由于未能遵守规则引发的乌龙事件等等,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也将深度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重要价值,不仅学会举一反三,还会针对社会热点进行系统化分析,通过事件归类,明白社会规则对于家国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应本着互不侵犯、相互尊重的原则,减少国际冲突,通过这一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形成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深度学习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相关内容作出分析,给出了如上建议,以期作用于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效率的提升等多个方面。

猜你喜欢
教师应深度法治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