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31 19:31刘丽琴
科学咨询 2021年2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刘丽琴 李 丹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7)

2019年国家针对高职教育提出“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2021年4月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现,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丁雅诵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超过2亿的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多万人,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亟需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综上所述,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一直以来,大众普遍认为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的附属品或衍生品的存在。只有高考分数未达到本科院校要求的学生,才会被迫选择就读高职院校。从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表现来看,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在工作中能较娴熟地进行技术技能操作,但在团队协作、责任意识、敬业意识等职业素质方面有待提升,在语言文字运用、人际交往等职业能力方面有待提高。无论是职业素质还是个人职业能力,都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在《辞海》中,“素质”一词对有三种定义: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学制内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高职语文的育人作用。何为“语文”,语文即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它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的形式,选取文学库里优秀、经典的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激发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基础平台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学习成果既能外显为语文文字运用能力,又能内化为职业精神、个人素养。因此,充分挖掘高职语文课程育人潜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如何提升高职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就必须清晰了解高职语文现状,着眼于当下,从实际出发,寻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路径。

一、高职语文现状分析

高职语文课程定位不明确。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教高司函(2007)38号)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但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名存实亡。选择用高职应用文写作代替大学语文的课程,用专业文化选修课来弥补高职应用写作的短板。

高职语文课程考核方式的单一化。大多数高职语文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一般包含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内容,从成绩权重来看,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核大多选择小论文、观后感、学习心得。从人文素养提升的角度来看,现阶段的考核模式无法充分展现语文课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学成果。

高职语文教学资源稀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摇篮,学校发展方向、领导决策、学生学习过程都倾向于专业技能课程,与之相比,高职语文教学资源较少。主要体现在教师资源不足、待遇不高、流动性较大,无法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开发课程资源。加之,学生重在学习技术技能,语文课程在大学课程中名存实亡。

高职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综合性、创新性。高职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因此传统的讲授法无法满足以上需求,在实际授课中,应根据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学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于普高统招、普高单招、职高、中职、高职扩招。生源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学情的复杂。

因熟知而被忽视。很多同学的启蒙都是从语文开始,从记事开始,生活化的语文就已经入脑入髓。它已成为了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间越久,语文就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人们慢慢淡忘了它存在的重要性。在大学的课程里,大学语文这类通识课程常常被学生用来休息、玩游戏、聊天或是做专业课作业。几乎没有学生认真学习这门课程。

因固化而被厌弃。填鸭式的中学语文课堂,应试的教学内容与手段,早已将语文的魅力与魔力消磨殆尽。在大多数同学的眼里,看到文言文脑海里出现全是字词句翻译,看到诗歌就开始分析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看到现代文阅读就,眼里还有划线的句子……。长此以往,学生早已忘记了文言文的背后还有精彩绝伦的故事,忘记了诗歌里面还有诗情画意,万丈豪情;忘记了现代文里面还有画卷、书香……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未改变,仍然秉承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状态。

三、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涉及教学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领域。本文着重分析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融合、高职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一)改革课程开设形式

1.深度调研,创新课程设置形式

针对每届新生,学校可以开展网络深度调研。制定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方法相关的问卷。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对结果进行分类整理。比如:请问你喜欢通过学习大学语文课程提升以下哪一种能力?A.语言表达能力 B.写作能力 C.文学鉴赏能力 D.交际能力 E.审美能力 F.其他能力。大学语文课程既有显性的育人功能,比如以上提及的各种能力培养。也有隐性的育人功能,比如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各种表现。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应一以贯之,不能一学期结束后戛然而止。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语文的显性、隐性育人功能,学校在开设语文课程的形式与时间安排上就必须创新。比如:首先,将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作为公共基础文学必修课,可以在入校的第一学期开设,重在综合性地讲授经典选编,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其次,学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出现频次多的选项内容将作为大学语文课的延伸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来弥补大学语文公共课的不足。比如对区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巴蜀文化。对茶文化、酒文化、川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饮食文化,对蜀绣、汉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服饰文化。选修课程开设的时间可以设定在除入校第一学期以外的学期进行。

如果选择某选项的人数达到开班条件,就可以实行开班教学,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着重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人数低于开班条件,则可以新增相关的社团,将大学生社团作为以文育人、以美育人的衍生地。无论是以专题形式开设的选修课还是以社团形式存在的,既可以提升语言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等能力。还可以精益自己的兴趣爱好。表现优异者可代表社团、代表选修课班参加大型活动、进行汇报讲演。通过以上形式,不仅可以提高胆识,还可以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

2.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大学课程门类繁多,教学周数层次不齐。与大学语文相关课程在学校以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专业选修、必修课程等形式出现的课表上。一学期结束,让学生记忆犹新的课程所剩无几。从学校层面,梳理所有语文相关的课程,精简课程设置。合并相似课程,增设语文能力培养的课程。从专业角度,公共选修课涵盖的内容无需开设专门的专业选修课。从课程教学的层面,同一课程涵盖的内容,在其他课程中无需再讲。从课时设置角度,作为入学第一学期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应设置与专业课程相当的课时,全面普及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基本素养。作为选修课的专题教学,可以设置成教学周的一半,不宜过长。这样既能节省教学资源,又能使现有教学时间达到最大化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保持学习积极性,又能有效地提升专门能力。

3.合理控制班级人数,保证教学效果

为了节省教学资源,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都是大班教学,人数最多的时候170。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的声音几乎会被学生的交流声淹没。有的时候,授课教师即使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受班级人数、课时长短的影响,能参与的学生也很少。因此,大学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课程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选修课,在班级人数设定上都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公共基础课,班级人数可适当多一点,设定在60-80人;作为选修课,班级人数须适当减少,设定在40-60人。人数设定适宜,教师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学生受到关注,也会开始主动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发挥语文的隐性育人功能。

(二)革新高职语文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选编方面,坚持多元化的标准,形成互补交流模式。坚持教学质量与教学进度并行,坚持立德树人标准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反对恶性炒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职语文教学内容革新。

1.从体裁角度选择作品。参考前期调查问卷,适当考虑将选项频率高的内容作为高职语文教学突破点。比如:请问你希望以下哪类文学体裁作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一部分?A.小说 B.诗歌 C.散文 D.戏剧。如果选择A选项的人较多,在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酌情考虑调整教学内容,将这类体裁纳入教学范畴,再从这类体裁中选取符合德育标准的文章作为教学内容。

2.从情感的角度、文化素养的角度来选择切合学生需求的文选。通过学习这些文选,让学生从中体悟人生、感知内心世界的丰富。比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文辞的华美,更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启迪。只要我们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让学生学会对生活、对生命进行理性思索。潘安《悼亡诗》叙事真,感情痴,用语挚,是公认为悼亡诗中的佳作。向秀《思旧赋》抒发了对故友的痛悼、思念之情,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学会对情感的珍视。

3.坚持与时俱进原则,选择当代流行元素、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热门话题作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切感知,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比如手游、网络文学、微小说、纪录片等等。当下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是这些群体钟爱的手游。从教学的角度来讲,作为娱乐消遣的《王者荣耀》仍然有可讲述的内容。《王者荣耀》很多英雄人物设定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故事,而这些英雄的属性和技能与故事所讲大致相符。具有生存能力和攻击能力的强战士类英雄有吕布、曹操、赵云、孙悟空、花木兰,具有控制技能法师类英雄有貂蝉、妲己、嬴政,多为远程物理输出的射手类英雄有公孙离、狄仁杰、后羿等。将游戏人物作为课前导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与当下流行元素相结合。同样的篇目,不一样的切入点,实时更新高职语文教学内容。

4.将地域文化纳入教学内容,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作者所在的学院,根据地域特色,开设了《巴蜀文化》,在《巴蜀文化》的教材中,不仅介绍了省级区域的沿革发展、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川菜)等地域特色较强的民俗文化。

5.增加附录。可以借鉴许华春《大学语文》其中附录形式,将一些学生常用的资料以附录形式加载在教材末尾,供大家查阅。比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常用字列表》《修改符号》。

(三)灵活创造性使用教学方法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繁杂,单一的教学方法既无法完美诠释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无法激发受教育者学习积极性。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大有裨益。

1.合理使用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两种。

(2)在教学过程中,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欣赏和对艺术欣赏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欣赏教学法,让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在讲解诗词歌赋的作品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比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诵读,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在一定时间内,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素质也会有所改变。吾生有涯而学无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自主学习,才能永葆高素质根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阅读课外书籍两个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离开校园环境之后,学生也能通过自学达到自我净化、自我修养的状态。

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可以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诗词中的梅兰竹菊、自然风景可以进行实物观赏,结合诗词理解把握诗人、词人所想所感;《山海经》里面的奇异怪兽,我们可以通过模像直观,播放PPT、观赏绘画,借助影视剧作品里面的场景来学习;言语的极致魅力可以生死人肉白骨,散文、小说描绘的场景、人物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音变化来表达。

4.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高职语文的衍生普通话课、应用文写作课程、书法课程,都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提升实际能力。因此,在教授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时,就需要多采用练习法巩固理论知识。

(四)不断加强高职语文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高职语文教师现状,大致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高职语文教师学历层次问题;二是高职语文教师主体知识(专业知识)较为丰富,条件性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较为欠缺;三是专业对口的高职语文教师较少,大部分由文学、教育学、管理学教师兼任;四是教师队伍年轻化,缺少教学经验;五是学校给予高职语文课程组的资源较少;六是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不稳定。

为提升高职语文教师学历水平,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在招聘条件中将大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提升至硕士研究生层次,学校从招聘层面严把教师学历关。另一方面,在职本科学历的高职语文教师,学院提供在职培训机会、在职攻读研究生优惠政策鼓励其提升学历层次。

学科知识边缘化,就会出现新的学科。在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建立沟通交流的桥梁,教师的教育视野扩宽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颠覆传统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参与度。作为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了解教学规律,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期望,实时更新与调整教师的教学目标。

与注重知识储备和学术培养的专门人员相比,高职语文课程在教学目标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同一篇文言文版人物传记,专门人员除了要掌握学习字、词、句、语法等基础性知识,还应该把握写作手法、表达技巧、文章中所体现的人物形象。而高职学生着重学习技法技巧,把握人物形象。因此,对于钻研古文、文学的教师来讲,授课过程中,要从着眼知识性教学转向能力提升,对于对口专业的教师,要多钻研高职语文系统化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讲解。

高职语文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学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制度上保障高职语文教师权益;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为高职语文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年轻化的教师可以多听课,不限于本专业的课程,多旁听不同学科的课程,多反思、总结。

四、结束语

在“双高计划”视域下,打破陈规、旧制,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改革。充分发挥高职语文课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