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刚 王冬梅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 安徽滁州 239000;2.滁州市第八中学 安徽滁州 239000)
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逐步成熟以及应对国际多元思潮变化能力的重要验证,是一种在社会中保持相对稳定、起到支配作用、民众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形态核心,得到历届领导集体和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2],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底专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贴近性、接地气,要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同时指出“城乡基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依托,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等”[3]。
城市社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从认知到践行,从理论到实践,从精英到草根,从培育到养成提供了场域介质[4]。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化与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以及多种新兴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工具和时代要求。但是,由于城市社区受到居住人群复杂、管理边界模糊、信息化建设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区传播带来阻碍。因此,依托城市社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城市社区作为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社区信息化建设状况逐步好转,特别是在近些年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城市社区居住人员情况复杂多样,信息化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和促进下,城市区域逐年扩大,城市社区人口迅速增加,许多“新市民”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主体,这些“新市民”不同于原有城市的“土著”居民,“土著”居民因为长期生活在城市区域,对社会环境较为熟悉,社交方式和生活习惯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且有规律性,与社区管理的融入和配合相对来说比较顺畅,信息化意识和水平相对稳定且基本能够顺应社区管理要求;然而那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城市“新市民”,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社区生活,除了要为了站稳脚跟而努力打拼,还会将自己的父母、子女等带入城市一起生活,这些人群对城市社区管理和生活方式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融入和适应,对城市社区的适应特别是在信息化能力培养和应用能力方面还有较大差距[5]。
2.城市社区日常管理事务纷繁复杂,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不足。近些年在国家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城市社区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呈现出人手少、事务多等现实情况,社区工作者们忙于完成各种管理任务,很难有专门精力和时间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量的设备、技术和人员支持,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拨付充裕专项资金用来满足社区信息化软硬件的需求,这种资金支持力度,单纯一个基层组织很难有效满足,资金缺口是当前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从城市社区工作现状情况看,社区工作者中存在年龄偏大、女同志居多、文化程度不高和对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掌握不熟练等情况也较为普遍[6]。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城市社区传播内容形式较为单一。随着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城市社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主阵地地位日益凸显,但其在社区传播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如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应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7],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认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在传播内容上仅仅局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没有对24字的丰富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没有能够将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机结合开展宣传,另外在传播形式上主要是采用展板和宣传画等平面媒体宣传为主,未能充分采用多种媒体有效配合,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城市社区传播活动方式不够生动。对于大多数社区居民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是抽象的、字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区传播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以社区管理者和工作者单向的宣讲、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传播为主,没有能够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区生活、社情民意结合,没有能够充分挖掘城市的励志故事、感人事迹和身边榜样等鲜活典型的影响力量,没有能够通过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居民文化、文体活动,融合核心价值理念,发挥培育作用使得社区居民能够形成以点代面、以个人影响家庭等方式开展发散教育和宣传,没有能够经常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等凝聚社区居民,使得社区居民能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并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影响他人[8]。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中网络和媒体无处不在,城市社区应该在所属区域内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大数据管理对辖区居民开展生产生活服务,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通过实施社区微文化服务和微平台推广等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微视频传播,通过吸收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社区居民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主传播和指导网络社群,引导社区居民通过自媒体开展微信(群)、论坛(网络社区)等进行传播,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媒体的辐射和发散作用,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单向宣传”变为“多向互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认同感,拓展其社区的传播覆盖面。再有就是要建立健全城市社区信息化管理机制,配齐配强城市社区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加强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开展社区居民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充分利用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加强社区信息化布局和布点,利用城市社区文化广场、电子宣传设备的多点布局开展宣传教育,定期更新和购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短视频资源,向社区居民进行展播和宣传,将身边的好人好事制作成微视频、短视频进行宣传报道,选择社区典型家庭开展良好“家风家教”等专题网络推广和互动评价活动,结合中华传统佳节以及民俗活动等开展网络推广互动和宣传教育活动,采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等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深入人心,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城市社区实现全方位覆盖[9]。
城市社区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场域,除了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体系建设,还要依托城市社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展多维传播活动,如建立社区“五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宣传队,充分发挥老红军、老党员等作用,利用自身工作经历开展群众性宣传和宣讲活动,利用辖区学校教师与城市社区开展线上结对共建,线下深入社区开展如道德讲堂、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敬老爱老活动,利用城市社区和辖区单位组织开展志愿者进社区活动,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工作和知识优势满足城市社区的所需所缺所想,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社区开展如科普进社区、书法进社区、曲艺进社区、阅读进社区等系列社区文化文体活动,利用城市社区与辖区单位开展共建联谊活动,定期组织单位进社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关爱孤寡老人、关心留守儿童等系列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城市社区教育,利用网络互助平台吸引各种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开展社区广场文艺晚会、节日庆祝主题活动等[10],通过多维主体、多种活动的开展,吸引社区居民崇尚健康向上、积极正面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真正使社区居民耳濡目染地感受社会正能量,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