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霞
(河北省保定市乐凯中学 河北保定 071000)
语文阅读教学很长时间以来都是针对文章本身展开,学生的思路也就被限制在这一篇课文中,不会有更多的思维拓展,难以培养学生总结和分析知识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非常不利。而单元阅读教学可以让老师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把控,提炼单元内每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并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同一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也可以就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将同类型的单元课文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性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做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理清教材整体脉络,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学生也能快速把握单节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就单元内其他文章进行分析比较,深化学习单元主题知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统筹规划这种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由此可见,单元整合阅读教学带来的是师生共赢,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能保证教学质量。
随着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的应用逐渐增加,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关于整合阅读教学内容上,有些老师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内容不具有条理性,而且大量引入课外内容,将单元主题忽略,导致学生阅读没有方向,也很难消化吸收;其次,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兴趣偏向,整合阅读时将学生的喜好作为第一标准,这并不是准确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教学行为,或许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学生没有获得实质性的知识学习或者能力提高,只是为了调动积极性那就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再有,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整体学情,在进行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时,没有设计难易梯度,甚至学生还没有掌握其中一篇课文的生词,不理解其中含义,就让学生展开阅读,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加,任务量增加,但有效吸收的知识却没有多少,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
以前,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而且阅读量巨大,但是每篇文章之间没有联系,缺乏内容上科学整理和编排,这就导致教师教学方向不明确,没有单元统筹意识,教学任务量巨大却没有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效率,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如今的教材已经大有改观,课文内容在编排上大都有规律可循,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可以将整个单元甚至整本教材的课文都了然于胸,在设计单元阅读教学时可以有效地将同类型课文串联在一起,让学生集中性地展开阅读,分析比较每个文章的特色者观点,更好地把握主题思想,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间就得到了提高,老师也能简化复杂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客养教学效率[2]。
比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内容都是与诗歌有关的,关于诗词这种体裁,学生应该不陌生,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但是对于当代诗歌,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那么本单元的开始,教师就要将当代诗歌的特点、手法、流派以及形成等给学生介绍一下,使其有一个整体感知。而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阅读时,就要分析每首诗词,系统性地带领学生学习,通过对《沁园春·雪》《乡愁》《我爱这土地》等几首诗词的比较,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品味和赏析诗歌的思想、语言、节奏、韵律及技法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如此,有了参考和对比,将一系列诗歌联系起来朗读领会,对诗歌体裁的阅读学习,学生就会掌握得更加牢靠。
经历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初中生对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些认知,但是更多的是片面的理解,认为就是背课文,认识生字,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尤其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语文阅读难度增加,阅读考查在考试比重中也有很大占比,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更对语文学习心生厌倦。语文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方面常感到有心无力。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通过教学任务的引导,培养语文思维,掌握语文知识。总之,单元整体教学使教师注重教育输出,高效掌握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也在阅读过程中对每篇课文的共性有了准确的把握,学会了同类型文章阅读技巧,更快地把握中心思想,有效提升阅读速度,从而增加阅读量,逐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发现并体味到文学作品的美丽,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3]。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四篇文章分别是《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四篇都是故事性文章,而且不乏我国四大名著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本就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文学名篇,发掘阅读兴趣,展开阅读拓展,进而进行仿写,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首先,老师要带领学生学习快速阅读,通过抓取关键词语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练习时要有时间限制,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而准确地抓取作品的关键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尽快阅读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阅读中,特别是一些叙事性较强、篇幅较长的作品就比较适合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另一个重点是想象和联想能力,初中生思维较为活跃,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只拘于文章教学,要引导学生对现实和未来社会进行联想,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尝试自主续写或编写故事。以知识、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基础进行创造性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世界、创新发展的思维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信心,进行更广泛的阅读,这种整合阅读教学也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阅读,提升综合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让学生能够高效应用语言,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