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雯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中学 广西柳州 545100)
面对国家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也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史料实证引入高中历史课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及探究能力等,史料实证引入课堂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世界的文化、民族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反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提出过“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仅靠背诵历史事件里的时间、地点、意义作为应对考试的手段,但对历史的背景反而不了解,这样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培养,反而会忽略学生对国家的共鸣情感。
现阶段,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全部源于教材,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对教材知识点的背诵上,反而对历史背后的故事一窍不通。学生对历史的真实事件从未有自我分析、自我认识以及自己的见解。教师上课的方式过于注重课本上的知识,一味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分析能力的提高。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很大层面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历史是由无数人物活动构成的史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会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也会有恶名昭彰的小人,这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但到了学生这里就变成了教师上课讲述考试的重难点、易考点、易错点,这使学生仅仅把历史当成一门课程去看待,并没有把历史真正当成一个国家兴衰的过程史记去了解。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每位教师都应该具有爱国情怀,在课堂上应引入史料实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课堂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在课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树立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1]。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教师可以在这一章节中引入史料实证,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少年不强,中华不振”所带来的耻辱,以及抗日先辈们是如何为我们换取了现在的生活,使学生明白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也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为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引入史料实证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引发学生自己分析,认识社会、技术、经济之间的关系。历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判断未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将历史史料带入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历史观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让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认识。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在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新学生的知识框架,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解答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与解题思路的创新。
例如,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在讲解君主专治加强时,导入新课可以运用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图片中提取历史知识,比如当时的君主专制状况,为什么明清君主要加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有怎样的关系等,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自我分析,最后通过教师的解答,让学生明白君主专制是为了集全国权力到一人身上,君主专制也是让中国长期滞留于封建社会的政治原因,思考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2]。
面对于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和枯燥无味的课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讨论史料、相关历史背景以及某一历史事件对未来的影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遵循“组内优质,小组同质”分组原则,尽量保持每个组总体实力水平一致,小组里设置负责人。教师设立好要讨论的问题后,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由优等生负责,中档题由中等生负责,容易的问题由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负责,这样可以保证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各司其职,还可以做到互相帮助,并得到不同的锻炼。
例如,人教版高三历史课本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距今有1万年的历史,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对这些文化流域都有什么样的认知,每名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认知,由小组负责人把小组的讨论结果公布在课堂上,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分组讨论可以有效缓解课堂过于单调的现状,还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认识,形成共识,小组中愉快的交流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随着新课改政策制度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要跟上现代化的创新脚步。提高授课效率是教师最想达到的目标。对此,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把历史变成一门可以叙述出来的史料记录,上课过程中与学生多互动、多提问,丰富教学内容[3]。
例如,人教版高一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可以让学生体会了解民主政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建立的,并向学生提问建立民主政策对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有哪些促进作用,再由教师向学生讲述政策建立的经过,这样能让学生了解到每一次的思想进步都是充满曲折,还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假如没有建立新民主政策,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最终让学生明白,任何一场民主革命都有艰苦奋斗的过程,在多方面努力下才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高中历史课堂引入史料实证的根本意义是让学生更客观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此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史料实证的情景模拟下,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丰富课堂内容,构建活力课堂。在高中历史课堂引入史料实证,可以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世界的文化,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思辨和分析,感悟人文情怀,提升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