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裕超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幼教中心东安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421)
虞永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路和途径中指出: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那我们的课程就必须更加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在实践中,我们尝试寻找、利用老园的“宝”,利用老园的自然资源开展适合幼儿的班本微课程。
老园建于1988年,一眼望去十分陈旧,刚来到这所老园的时候,不得不感慨,这真是一所太有年代感的幼儿园,很多家长都说“我小时候也是在这边读的”。虽然岁月在老园的身上无情地留下了道道痕迹,但也赋予了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绣球花、爬山虎、老桂树等自然资源随处可见。
新园即将建成,孩子们来到新园参观,孩子们对新园有了一种期盼之情,也时常流露出对老园的不舍之情,老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有他们游戏的痕迹,都是他们难以割舍的。
班本微课程发展的需要:幼儿园班本课程是以班级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的一种班组生态课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提高家长参与课程的积极性都有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老园自然资源开展班本微课程呢?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园本自然资源的开发,细品老园的宝。园本自然资源的利用,用好老园的宝。
孩子们的寻宝之旅:孩子们来到老园的各处寻找老园的自然资源。阳阳说:“它像一座房子、尖尖的是屋顶、中间黑黑的地方是窗户。”皓皓发现:“墙里面居然长出了一棵树。”萱萱说:“这颗桂花树长得像八爪鱼。”孩子们还将自己寻找到的自然资源记录了下来:“神奇的木耳长在了神奇的地方。”琛琛说“这个绣球花太漂亮了,我想用我的照相机拍下来,这样我就能一直看到漂亮的花了。”于是孩子们找来了手机等电子设备,用拍照、写生等多样的方式记录下了老园的自然资源。
我们的寻宝之旅:我也利用“走一走”或“有感触”的方式,尝试带着新鲜感和孩子们一起在老园走一走,去发现更多“隐秘的角落”。利用“拍一拍”或“有惊喜”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将自己有感而触的一景一物,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利用“想一想”或“有发现”的方式梳理自己的发现,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尝试和孩子聊一聊,寻找我们未发掘的资源,思考这些资源的可利用途径和方法。我发现:老园里充满欢声笑语,虫鸣鸟叫,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还有许多我们不曾发现的美好;在这离别之际,有些不舍,处处都有回忆。
我发现我们一起寻到的“宝”与孩子们发现的“宝”,两者是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与区别,其背后又蕴含着什么等。面对这些我们和孩子共同收集的资源,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就是活生生的资源利用途径与方式。
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利用老园的自然资源生成了一些班本微课程。如油菜花、老园的“绿衣”、假草坪上长真草等。以下是其中的一个班本微课程:假草坪上长真草。
晨间锻炼时光,孩子们来到滑滑梯处玩耍,潘潘发现:滑滑梯旁的假草坪上长出了真的草,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过来观察这个草,铭铭说道:“它好像死了一样,像被踩扁了一样”,“它是往边上长的”潘潘回应道。“你看我也找到了这种扁扁的草了”孩子们分散着去寻找,经过一番寻找后孩子们不禁问道“泥地上长着各种各样的草,怎么假草坪上长的都是这种扁扁的草啊”“为什么假草坪上只长这种草,它是怎么从假草坪上长出来的?”潘潘说:“假草坪把上面的水挡住了,没有阳光没有雨所以其他的草没有长出来。”陶陶说:“它可能不太需要水,其他的草特别需要水,我家的小肉肉就是只给它浇一点水它也还在往上长的。”孩子们对于植物的生长是有一定经验的,并且与多肉植物的生长联系了起来。于是孩子们打算做一个实验:把它种在一个地方,很少给它浇水,看他能不能存活下来。孩子们找来各种容器和挖草的工具开始了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确实如此,这种草它不太需要水,它也能够长得很好。
在移植的过程中琛琛尝试用铲子但是根本无法把草弄出,于是他换成了用手拔,在拔的过程中他发现:“草拔出来时我看到了一个洞,应该是根插进去的,根都很尖,插到土里了。”陶陶说:“是以前的人在假草坪上戳了一个洞,种子放进去,发芽长大。”这个洞到底是谁戳的,是草自己还是本来就有或者是其他人呢?于是我们展开了讨论。讨论中只有琛琛觉得是草自己戳开的洞,那我们拿着自己寻找到的工具去假草坪上戳戳看吧,看看我们能不能成功。经过一番尝试后孩子们发现:戳洞的工具需要是尖尖的而且是硬硬,用一点点的力气也可以轻松戳出洞来。那现在你觉得小草根生长进泥土里的这个洞到底是谁戳的呢?潘潘说“那个根软软的,软的像棉花糖,所以戳不开。”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再去把草挖出来,对它的根仔细观察一番吧!寻寻发现:它的根脆脆的,但又不像薯片那样子一掰就断;昱昱发现:我摸上来是硬硬的像铁的丝网;小雅发现:有几根特别长,还有几根有点短,像树枝有长有短,长得形状也不一样。尝试了在假草坪上戳洞及对根的观察后,我们回到那个问题“这个洞到底是谁戳的,是草自己还是本来就有或者是其他人呢?”小朋友的想法又有所不同了。辰辰:“种子在假草坪里钻来钻去,就钻出来了”;潘潘:“草的种子从天而降掉到假草坪上戳了一个洞”;陶陶:“根会动,根是他的脚,从假草坪里跳出来了”。孩子们也借助图书、网络、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等方式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这种草叫做牛筋草,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繁殖能力很强,还可以作为药材。
一连下了好多天的雨,雨过天晴,我们再次来到假草坪上,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牛筋草已经疯长成一大片了。辰辰:“它的生长速度比我们人类、动物要快。”潘潘:“它长了好多好多,我才长了一点点。”寻寻:“它小时候只想长胖,现在长高了。”游戏时光,我们再次来到滑滑梯旁,孩子们大呼“我们的牛筋草不见了。”这到底是谁干的呢?经过一番调查,孩子们发现了我们幼儿园里有摄像头,这下就能找出真正的“凶手”了。十分不巧的是这个机器无法进行回看,于是孩子们又想出了去询问阿婆,阿婆告诉孩子们:“这个草是我们昨天下午拔掉的。”孩子们质问阿婆:“你们为什么要拔掉它啊?”阿婆说:“草长得高,你们就没法玩了,容易绊倒的;这个草容易引蚊子,咬了你们怎么办呢?我们盖这个假草坪就是不想让草长出来,但是这个牛筋草还是长出来了,所以我们要拔了它。”孩子们说:“阿婆你不要把牛筋草拔掉,我们可以躲在里面做游戏的;我们要用它做药,蚊子来叮我也没关系的;有蚊子我们全都拍死就可以了。”
在与老园自然资源接触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同时他们也逐步养成了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创造很多机会,每次都将孩子“推出”,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支持孩子的想法并为其搭建活动的平台,让“小主人”真正地自主表现与表达。
在与老园相处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孩子们表达着对老园的不舍之情,学会了如何感恩,这将成为孩子们一生中一段非常难忘的回忆。
在一系列的研究中,我的课程观、儿童观也在慢慢地发生着转变。
做课程不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其实课程就在我们身边。行走在这条路上,也许会被荆棘所刺,也许会摔跤跌倒,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走进幼儿的心灵,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精彩定会在下一个拐角处恭候着我们。
“霸道总裁”黄晓明有句名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做到的是:我不要我觉得,而是孩子你觉得,这样我们的课程也将更贴近幼儿,更有意思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