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

2021-12-31 16:02:51吴文平林美池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跨境应用型

吴文平,林美池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 合川 401520)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加注重从面向市场的角度出发,以就业率为标尺,立足实际,挖掘潜能,形成就业与招生的良性互动局面,以更切合实际地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定位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其人才培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基于产教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可忽视的一大难题[1]。

1 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1.1 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跨境电商从产生以来得到不断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额持续增长,交易模式多样化,跨境电商网购用户量大。

1)市场交易规模。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逐年增加,2015年交易额5.4万亿元;2016年达到6.7万亿元;2017年达8.0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2.3%;2018上半年其交易同比增长25%;2019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中国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的33.29%。

2)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可知,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逐年增加,2015年为5.4亿元,2017年达到7.8亿元。我国跨境电商先阶段主要以出口为主,出口总量远远高于进口量。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到了1 862.1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49.5%。

3)交易模式。我国跨境电商交易B2B模式占主导地位,其他交易模式占比不断增加。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中B2B交易占比85.2%,B2B交易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但相比2015年的91.9%下降了7.3%。B2C,C2C交易模式在不断增加,跨境电商交易模式朝多样化发展。

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仍保持上升势头,成为稳外贸的一大亮点。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增加,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0年进出口交易额达到2 800亿元,到2025年或将达到4 880亿元。

1.2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

1)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具体岗位。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和分工越来越细,跨境电商的主要岗位有:跨境电商采购专员、跨境电商营销专员、跨境电商运营专员、跨境电商客服专员、跨境电商物流专员。英语水平达标是从事跨境电商工作的基本要求,各个岗位都要求员工具有职场英语的知识和能力。另外跨境电商各工作岗位对员工的实践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2)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专业倾向。跨境电商同时兼备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企业在选择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时,因专业对口原因,倾向最大的专业是电子商务专业;其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外语类专业、营销管理类专业需求量也较大;对物流运输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3)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学历倾向。据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因跨境电商企业对实践性操作需求较大,企业在人才需求学历倾向方面主要是本科,占53%;倾向专科学历的企业占36%;对硕士、博士的需求较小,仅占7%和4%。

4)跨境电商企业用人趋势。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陈海权在2017年10月27日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商峰会分论坛 “跨境电商人才创新的机遇与挑战”表示,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据不完全统计有450万。跨境电商人才当前仍比较需缺,跨境电商企业用人需求量大。随着跨境电商不断发展,海外业务不断增加,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外语能力和电商平台运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2 当前本科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脱节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的人才主要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跨境电商的相关岗位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而从当前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来看,高校的教学内容从教材的编写、印刷,再到教学,其教学内容已远远跟不上跨境电商的发展,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且存在与职业岗位脱节的现象。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其教学内容更倾向于平台的开发、运营、管理和维护,而对跨国贸易、英语交流、供应链等方面的授课内容,依然难度较高[2]。

2.2 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当前,大多院校都集中在跨境电商的理论教学上,对实践教学涉及的较少。目前,虽很多高校设置了跨境电商模拟实训平台,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大部分只是简单地模拟跨境电商的交易流程,与实际的跨境电商操作无法比拟。再加上跨境电商发展日新月异,实训平台和教学的滞后性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

2.3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不够

职业素养是任何员工从事任何职业必备的综合品质,也是当代企业考核员工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缺口非常大、需求高,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着重国际贸易、英语、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知识较少,这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不利。

3 推进本科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

3.1 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让企业人员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根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关课程,着实提高学生能力。

3.2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课前调研和评估

课程开课前,学校组织教师到相应企业、行业及对学生进行调研,对人才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及学生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培养特点,确定开课的目标、内容、教材、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使得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当地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符合型人才[4]。

3.3 深化产教融合并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将企业资源和学校课程深度融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企业实际案例教学,让学生具体地了解和掌握当前跨境电商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跨境电商开展的具体流程以及跨境电商的实际应用。

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根据产教融合方案加入跨境电商实验、实训课程,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申报和争取相应跨境电商项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参与到相应的项目中来,积极跟进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更好地体验和掌握跨境电商的实践操作。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跨境电商相关的学科竞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3.4 开展跨境电商游学实践

开设跨境电商游学实践课程,到相应的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平台 (如阿里巴巴、敦煌网)、外贸企业、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参观游学,实地调研和考察,了解当前国际贸易开展实际情况。学生通过游学实践促使跨境电商知识与实践接轨,拓展专业视野,提高跨境电商技能[5]。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当前跨境电商的市场需求,结合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具体现状,综合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高校可从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进行课前调研和评估;深度产教融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开展跨境电商游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跨境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冰雪运动(2021年4期)2021-11-20 05:56:38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6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28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4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留学(2015年10期)2015-12-16 12:35:06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