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蕴

2021-12-31 16:09曾献辉杨建义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育人

曾献辉,杨建义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征程的文化积淀,它依托党的历史而存在,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中凝练出的文化成果,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信仰信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优良传统及理论主张上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构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史文化就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发展,成为能够体现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能够鲜明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现象、文化成果和文化规律的文化特质总和,它贯穿于党在各个时期进行的政治、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制度等自身建设,具有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史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要深入理解党史文化的丰厚内涵,充分挖掘党史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党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党史文化的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既能检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史文化传承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史文化的重大价值,鲜明指出了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党史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3]。

1.党史文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元素,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本源性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党史文化的思想源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内涵的党史文化,以独特的文化形态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巩固了马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4]。“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5]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不断进行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践创造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历经艰难险阻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下所积淀并孕育出的政治文化产物。事实证明,党的历史文化以独特的文化形态、丰富的思想内涵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是党的历史和文化的精神结晶,蕴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所创造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集体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6]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下武装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具体实践而丰富发展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运用唯物史观认知世界和改变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锚定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破浪前行。

2.党史文化蕴含的意识形态属性,有利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7]意识形态是立党立国之根基,事关举什么样的旗帜、确立什么样的制度、坚持什么样的理论、走什么样的道路等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问题。“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8]党史文化内含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它凝聚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等方面上的政治文化,具有党执政理念的独特意识形态性质。增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能使中国人民在理想追求、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上保持价值共识方向一致,激发中国人民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解决问题。重视加强党史文化理论话语权,组织编写党史文化著作,依据大中小学教育体系,针对党政干部及非党员群众等不同需求,多层次广角度地撰写适合党员干部阅读的党史、专业学者研究的文献、大众喜爱的通俗读本;构建党史学科体系,让党史文化成为学术理论研究常态常新的前沿,用理论分析和史实求证的方法抵制错误思潮,对混淆、抹黑、歪曲、丑化党的历史行为予以坚决斗争,正确引领党史文化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借助网络新兴载体进行社会传播,有效利用影视、论坛、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宣传党史文化,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形成立体多样、互融共荣的党史文化传播体系,增强受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使党史文化成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同思想,提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

3.党史文化的资政育人功能,有利于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9]“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10]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是在了解祖国悠久历史和先进文化中形成的对民族的自豪感。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先进价值理论,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形态,能够赋予人们远大的价值追求、共同的理想和崇高的品德。“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党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中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悟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过程,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党史文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党史文化可以让大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其认知“我们党因何而生、红色政权从何而来、新中国怎样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进而不断增进他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习党史文化中得到持续升华。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史文化传承原则

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命脉,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1]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推崇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外显特质,能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更加有力,在融入过程中把握原则,深挖党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不断增强党史文化育人成效。

1.遵循政治性与时代性的同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需要正确的政治引领,党史文化以政治性为强基,一方面来自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的阶级性本质,另一方面来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自身建设的全部实践及其丰硕成果。党史文化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舵定向,使其培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和学史力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当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应坚定不移推动党史文化建设并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足时代特色,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通过课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组织大学生到党史文化纪念地进行实地参观,开展党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聆听时代优秀党员人物的报告等,凝聚党史文化的全社会价值共识,让党史学习教育紧扣时代性,呈现时代感,这些以史为鉴的教育方式,能提高大学生对中国革命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取得不易的觉悟,更加清楚地认识党的历史主流、主线,增进对党史文化的政治认同,增强党史文化自信,持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史文化元素辐射力,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力。

2.强化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2]理论越深厚,党史文化就越有深度,“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13]。马克思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党史文化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内在特质,通过浅显易懂、真实可感的党史教育活动彰显优秀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使大学生在感悟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社会实践结构性变迁的同时,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大学生主观思维,把党史知识以“故事情怀”融入实践活动,“接地气,带热气”地引导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开拓大学生形成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使之从历史英雄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辨别自身与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相悖的错误价值观念,全面感受和认知主导时代进步的价值主体要素,自觉做出客观、公允的判断和选择[14]。在实践上充分利用党史纪念馆、革命英烈遗址,党史学习景点、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教育基地,让大学生沉浸于场景之中触及思想、震撼心灵、获得启发,领悟出人民群众为什么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这种融入式的浇灌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行动上自觉锤炼品格、勇于创新、真学实干,用党史铸魂立心、凝心聚气,坚定文化自信,干好社会主义事业。

3.坚持融合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5]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格塑造,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民族团结的黏合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坚持党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注重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融合,以文化培育人、涵养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要将其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推动大学生认识并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历史的主动性,使其坚定不移地传承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革命精神。历史在向前发展,党史文化能够厚实社会文化发展基础,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创新,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方法,加大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找准符合当下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党史教育形式,使他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以党史教育为契机,挖掘一些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教育题材,把党的先进思想转化成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思想资源,使其从百年党史中感悟红色基因,树立崇高理想,增强信念,凝聚力量,从而发扬红色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全面提升党史文化“育新人”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史文化传承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6]。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人们的价值原则、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影响深远,走过百年历史的党史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发展、壮大的实践伟力,是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特殊时代文化,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并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用好党史文化这个有着丰实教学题材和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源,能够更好地让受教育者得到熏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践行“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1.树立党史文化自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7]。党史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党史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光辉未来的自信,它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其理性甄别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并做出正确的理性选择。用党史文化自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文化立党、文化建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文化执政”能力。“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1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党史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能促使大学生更加全面深刻了解党的奋斗历程,领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诸多艰难险阻中保持的政治本色和铸就的伟大精神,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党史文化自信,彰显教育价值,培养出有家国情怀、毫不动摇为实现党的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时代新人,使大学生从历史中获得前进动力、聚焦前进方向、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矢志不渝地为党的事业接续奋斗。

2.发挥党史文化德育功能,增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指出:“要学点历史。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18]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形成的一种文化理论,是党的历史的文化积淀与升华,党的历史所表现的精神毫无疑问应当是其表现的主体内容,党史文化依托党的历史而存在。[19]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形态,制度认同是人们在对制度的认可基础上而形成的情感归属,是人们对制度的一种稳定的心理预期。高校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当前, 党史文化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校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教学课程,讲授的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就是党史教育,这些在全程、全方位、全员育人中突出党史文化的德育功能,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艰辛探索的深刻理解,总结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实现在学生心中内化为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强烈情愫,外化为激发前进动力的高质量文化育人效果,培养出更多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3.强化党史文化育人,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建设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0]。这些为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教育导向、落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等育人问题提供了政策遵循,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深走实。文化育人就是以“观念形态”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注重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融合,以文化培育人、涵养人,实现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的目的,培养学生具备主体观念和塑造出独立人格。党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挖掘党史文化的内涵不仅能回应高校文化育人建设的关切,而且可以从价值引导、情感激励、心灵陶冶等方面用党史文化铸魂育人,从而促进高校文化育人质量的再提升,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的强大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用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恰逢良机、正当其时。高校要统筹好党史文化教育,利用党史文化资源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大学生在革命精神的滋养中不断扎实学党史,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展现百年建党接续奋斗的新作为,发挥党史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大的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