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发展探析*

2021-12-31 15:44:08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文数字图书馆

李 林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119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获取、传播、利用信息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数字人文”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了全球人文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呈现越演越烈的趋势。王晓光[1]在“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论坛”上发表《“数字人文”的产生、发展与前沿》,标志着我国图情学术界正式引入“数字人文”这一概念。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集散地和人才的聚集地,是促进学术交流与提升学术研究的场所,其辅助教学和科研,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数字人文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与时俱进、创新服务。

1 数字人文的内涵及特征

1.1 数字人文的内涵

数字人文源于人文计算机[2],知名数字人文专家约翰·安斯沃思(John Unsworth)认为数字人文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将传统的人文研究和现代化数字技术和信息工具结合起来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包含了各个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因此,数字人文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科研(e-Science)的发展而衍生出的新研究体系,改变了人文领域知识单元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使知识单元的组成更加语义化、呈现方式可视化,这在方法和技术上是一种革新。

1.2 数字人文的特征

数字人文是在知识生产和组织规模可视化过程中将人文研究方法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跨学科研究领域,它的主要特点为:一方面,数字人文重视跨学科领域合作,结合各个领域新兴的信息技术和研究方法,成果频出,技术性较强;另一方面,数字人文研究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传播,在研发过程中通过使用合作性学术工作的可迁移性工具,从而可以发现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改变知识的获取、标注与表现方式[3]。

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包含了现代先进的各种数字技术,主要有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VR/AR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实现针对人文学科的结构化、可视化、虚拟化、增强现实、智慧化和拓展功能等[4]。

2 数字人文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驱动因素

2.1 用户需求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主要是年轻一代的学生和教职工,根据需求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访问图书馆的资源来满足日常的学习、生活等的普通用户;一种是为满足自身科研需求对图书馆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组织研究的用户,称为研究型用户[5]。在数字人文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能和角色发生变化,由传统的文献提供者变为知识传递者,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普通型用户的需求随着移动终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他们追求信息的即时性和多元性,普通的参考咨询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研究型用户的需求更加专业化,他们更加注重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知识,如何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解决老问题,如何将成熟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这就需要图书馆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2.2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百花齐放,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地刺激各行各业转变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6]。图书馆作为信息的存储者、组织者、利用者、传递者,一方面需要使自身的信息服务逐渐智能化,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云存储等信息技术可以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个人偏好记录下来,方便为用户推送所需信息,更好地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和资源的利用率。

2.3 知识服务行业的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通过图书馆获取资源和知识。受信息技术的影响,网络上的资源具有更新快、种类丰富等特点,如百度学术、知乎等平台的成功发展分流了一部分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并对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图书馆必须要进行改革,使服务向多元化、多层次转变,拓宽业务渠道,建立用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贴近用户的需求[7]。

3 数字人文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主体方向

3.1 大数据分析服务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图书馆在数据挖掘与分析方面更加便捷和精准,这些服务能够拓宽数字人文的知识深度和宽度,使该领域的研究视角更加广阔而具有创造性。因此,国内图书馆应该围绕现有馆藏资源开展不同维度的数据挖掘,通过搭建数据分析和共享平台并配备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让数据分析成为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8]。

3.2 开放存取的数据环境

开放存取是指利用公共网络为用户免费提供所需文献,作者保留论文版权,同时允许任何用户无限制地访问、下载、复制、传递、检索论文全文的一种全新学术传播机制[9]。在数字人文技术的影响下,一方面,开放存取可降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本,使数字资源的产生、存储、获取、加工等不受时空限制,更能发挥资源的价值;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用户的信息行为和阅读习惯,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变得多元化。

3.3 集约化的文献服务

数字人文技术赋予了文献服务新的理念,即集约化的文献服务。数字人文技术基于人文领域的文献资源构建特色资源库,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来描述文献资源之间的关系,并以特定的方式向用户展示,形成专业化、立体化的人文学科文献资源脉络结构基础。这种集约型的文献服务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文献资源之间的关联,提取文献中的知识,有效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3.4 嵌入式学科服务

数字人文代表了人文领域的跨学科知识研究,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地将服务嵌入到学科服务中,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创新地应用到数字人文课题中,推动教学、科研的创新性发展,以此来推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多样化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反之嵌入式学科的发展也能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呈现给用户,从而促进数字人文的发展。

4 数字人文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路径

4.1 优化资源建设

资源是数字人文的基础。高校图书馆作为资源的载体,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资源整合。在数字人文视角下,图书馆运用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方法技术构建特色资源库,方便数字资源的存储、整合、加工、利用等,同时将这些资源与用户需求等结合起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10]。在资源建设方面,利用数字人文的跨学科特点建立图书馆联盟,用户可以一站式检索多个资源库。在人力资源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让数字人文馆员参与到信息组织过程中,使其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挖掘和加工处理能力,提高用户的体验感。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借鉴参考国内外的优秀案例来优化资源建设。

4.2 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目的是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将资源统筹分配,实现各种要素的最佳组合[11],其中心是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参与国家重点产业改革,这也是目前图书馆参与的重点。

1)数字人文的快速发展使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平台,突破亲缘关系、地域距离和系统分割的局限,形成跨学科、跨区域和跨系统的多边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关系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寻找产学研合作体系中的技术研发伙伴、成果转化路径,发挥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作用,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12]。

2)在数字人文视角下,通过图书馆和企业的联合实现“馆企共赢”,变图书馆“校内循环型”为“社会循环型”,实现资源的社会共享,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推动国家经济发展。馆企联合可以将与数字人文有关的科研成果和文化创意变为产品,向大众推广。一方面,通过有形的产品传播推广图书馆数字人文无形的服务理念和品牌价值,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数字人文技术带动馆企合作构建科研学术出版联盟,优化出版流程,可以重塑校园学术出版品牌[13]。

4.3 培养具有数字人文职业能力的馆员

馆员是图书馆开展各种服务必不可少的支撑,数字人文与图书馆的性质要求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如系统完备的数据管理服务能力、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团队合作与传播营销能力[14]。因此,在培养数字人文专业馆员时需注意以下方面:首先,重视数字人文馆员的职业能力培训,使其了解数字人文的理念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能力;其次,数字人文馆员需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主动服务的意识;最后,需要进一步挖掘数字人文馆员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形成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提高的良好循环模式。

4.4 构建绿色服务理念

目前,数字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应该拓宽合作渠道,与政府数字服务机构、企业等合作,在实现基础资源共享、共建、循环使用的基础上构建数字人文绿色服务体系[15]。一方面,图书馆可以与这些合作部门和机构构建数字人文中心联盟,共享资源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联盟内的成员共同承担研究和服务成本,通过组织内的共同协调和规划,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数字人文的发展目的是让数字人文项目贴近大众,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实现社会价值,因此需要严格管理图书馆的资源分配、数据整合等,制定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战略。

5 结束语

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和人文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理念为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图书馆应该依托资源、空间和人才的优势,努力将数字人文项目与图书馆服务融合创新发展,寻找图书馆服务新的增长点,提高服务质量,助推图书馆产业升级。

猜你喜欢
人文数字图书馆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答数字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飞跃图书馆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