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力,刘有新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 芜湖 241003)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长期以来,学校将数学、语文、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和领导下,基础部以数模竞赛为平台构建“国赛-省赛-校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推动了高水平高职建设[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加入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基于“国赛-省赛-校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选拔部门骨干教师,成立数模竞赛教练组,制定合理的数模培训及竞赛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备赛、竞赛工作。
每年新生入学后,基础部依托南北校区数学建模协会,展开协会招新宣传、数模培训讲座等活动,组织动员学校各专业学生参加校级数学建模竞赛。1——5月为数模竞赛准备期,组织学生参加“芜湖市数模联赛”,重点完成省赛工作计划制定、数模选修课开设、“五一联赛”准备等工作;6——8月为数模竞赛集训期,重点完成队员选拔、组队、集训、模拟竞赛等工作;9——10月为数模竞赛期,重点完成数模省赛、模拟答辩及国赛复赛、竞赛总结、学生论文投稿、表彰及奖励等工作。有关竞赛各项工作的合理安排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数模竞赛成绩在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奠定了基础。
1)信息化的教学新资源。移动交互式《高等数学》云教材是由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晓雷教授担任主审,基础部副主任刘有新教授担任主编,联合安徽其他4所高职院校共同编写。该教材是全国首本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云教材,是在总结“高等数学”课程近年来有关教学研究成果,结合立德树人理念,5所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在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多时间编写而成。该教材吸收前沿科技,具有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等特征,为学习者提供创新的学习体验。其载体可以是手机、电脑,实现了多平台使用、使用时间与空间的自由[2]。
该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充分利用了他们的碎片时间。其使用时空的灵活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主地学习“高等数学”。
2)云班课的教学新模式。基于云班课平台,教师在班课中推送课前资源,进行课堂考勤、头脑风暴、测试、答疑等,布置课后小组任务。学生借助云班课课前预习知识,课中内化知识,课后巩固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全方位地记录,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使教师根据平台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3-4]。
借助移动交互式《高等数学》云教材、云班课信息化教学平台共同促进发展,带动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应用性的教学新思路。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兼顾抽象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而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相关专业问题的应用能力。
团队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及同事的团结合作下,以数学建模等学科技能竞赛为抓手大力推动高职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是在数学类课程教学中融入了数学建模思想,将数学基础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其学习兴趣;二是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补充完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营造学生热爱数学建模、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的良好氛围。
“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和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使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数学类课程在完成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养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学生后续的社会工作及深造学习打好了基础,很好地发挥了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功能。
重视师德建设、重视团队建设、重视教学研究、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必要保障。数学建模教练组指导教师不断成长,团队的竞赛指导水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稳步提升,获得多项教学类竞赛奖励,教学项目、教学论文、教材及科研成果成绩斐然。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高水平高职建设的必然要求[5]。
发展是根本。发展型人才是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数学建模”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严谨性、条理性以及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养,是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一笔财富。事实证明,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条理性,综合素养较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复合是特征。复合型人才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数学建模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加强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及时有效筛选信息的能力,从而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创新是标高。创新型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亟需的人才。参加数学建模的学生,在后继学习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拥有创新意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孔孟,在专升本考试中以数学136分的高分被合肥学院录取;2015年参赛学生黄厚超,获得全国二等奖后,取得了国家奖学金,并被学校选派到美国纽约技术职业学院交流深造。
1)基于数模校赛,营造建模浓郁氛围。2016年,在建模教练组教师的指导下,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南、北校区成立了建模协会。建模协会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唯一的学术型协会,先后有近200人加入该协会,协会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建模知识讲座等活动,在学校营造了关注建模、喜爱建模、参与建模、传播建模的浓郁氛围。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数学建模竞赛,基础部作为承办单位,依托数学建模协会的协助完成数学建模竞赛的动员、报名、培训等工作。通过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数学基础知识结合软件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训练他们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的技能,提高其学术论文写作水平,从而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1——5月,组织学生参加“芜湖市数模联赛”,重点完成省赛工作计划制定、数模选修课开设等工作。
2)着力数模省赛,赛训结合教学相长。通过依托协会组织学生参加“五一联赛”“挑战杯”等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将“教、学、练、赛”有机结合。结合大赛要求和参赛经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省赛奠定基础。
基础部以数模竞赛为抓手,推动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师资培养。通过参与、指导数模竞赛,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每年学院均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其素养;邀请其他院校的数模专家为参赛学生及教师开展培训讲座,交流经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数模教练组现有12名教师,均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
3)依托数模国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近年来,数模指导团队不断细化流程、完善机制,规范数模竞赛参赛队员的选拔、培训、参赛等具体流程,形成了完善的“国赛-省赛-校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建模工作有序开展。团队指导教师悉心指导获得国赛复赛复评答辩资格的队伍,从论文内容梳理、答辩稿撰写到提问环节的问题预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着力提升答辩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增强答辩队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不懈奋斗精神。
一是2018年10月5日——6日,由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安徽赛区组委会主办、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安徽赛区复试成功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安徽赛区复试工作历年来一直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2018年的复试工作首次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外的学校承办。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此次复试,充分体现了安徽赛区组委会对该学院的认可和重视,展现了其雄厚实力。
二是2018年推行的移动交互式《高等数学》云教材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及安徽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试用。反馈结果显示,云教材的使用促进了学生碎片化学习与自主学习模式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学习和理解高等数学有着较大促进作用。
三是将历年获奖论文进行汇编,形成了《数学建模论文集》,用于教学和培训,既为新加入的教师和新参赛学生感受数学建模的成绩和历史提供了依据,也为他们树立了榜样和目标。总结数学建模的经验而形成的改革结果也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数学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甚至是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四是基础部教师主编教材《应用数学基础(上、下册)》,作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指定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多所高职院校推广使用,于2017年被评为省级规划教材。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以数模竞赛为平台构建“国赛-省赛-校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健全数学素质培养体系。在此过程中教材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教研科研等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数学类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数学建模人才,为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切实推动高水平高职建设。这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重要的创新实践,同时为正在进行中的高职院校其他公共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