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婷婷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 江苏淮安 223100)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正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音乐教学是美育的重要载体,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教学是学生塑造美、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重要途径。
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认识音符,学会唱歌,还要从小学开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强学生的美感,让学生艺术性地接受知识、塑造人格。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音乐技能还要让学生懂得感受音乐传递的情感,让学生懂得欣赏音乐优美的旋律,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每首歌词都有它的创作故事,每个旋律都有它的创作背景,学生了解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就能更感同身受创作者的情感,也就更能体会这首歌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例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的时候,教师把田汉写国歌歌词的背景和聂耳创曲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国歌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就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第二年《风云儿女》电影开始拍摄,去监狱探监田汉的同志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纸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就是国歌的原始手稿。而为国歌作曲的聂耳当时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随着《风云儿女》的播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应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多次获奖并多次被选为代表中国的歌曲,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具有历史性。最终在1949年,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从而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故事讲完,学生再唱国歌时肯定就会带着情感,唱得更有力,感情更丰富,也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结合教材内容布置音乐教室,创造审美教学氛围,以充分发挥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力、感受力和创造力。
例如,教学生唱《小雨沙沙沙》的时候,准备几个花盆在花盆里边儿种上种子,并在花盆上方对应准备几个花洒模仿下雨,再配上雨天下雨的声音,让学生伸手去花洒下面感受下雨,并想象自己在下雨天会做什么。让学生观察种子是否像歌词里写的那样能说话,并发表自己观察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察结果后,教师可以播放《小雨沙沙沙》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把自己想象成视频里的小朋友,去感受下雨天,去想象种子说了什么。音乐课结束后,让学生继续观察,看种子多久才能出土发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经典的作品优美动听,雅俗共赏,经受得住时代的考验,旋律响起就能带动人们的情绪,让人身临其境。经典的音乐作品通常会和经典的影视作品有关,音乐响起人们就能想到电视剧情节,音乐弹奏到动情之处,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感同身受。一首经典的作品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见证历史,讲述故事。让学生多听一些经典作品,可以提高学生审美,陶冶学生情操。
经典的音乐作品和经典的影视作品结合会让人产生共鸣。国外作品有《简爱》《乱世佳人》等,国内有《红楼梦》《西游记》等。87版《红楼梦》插曲的歌词全部源自《红楼梦》原著中的诗词曲令,随着人物的出场,情节的推进,逐一推出贯穿始终。《西游记》中《敢问路在何方》《女儿情》《猪八戒背媳妇》是老幼皆知、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敢问路在何方》慷慨激昂的旋律响起,大家就能感受到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决心和他们的勇敢。《女儿情》的旋律响起,大家又很自然地想到唐僧师徒经过女儿国时女儿国国王的盛情款待和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深情,以及唐僧为了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而放弃儿女私情的坚定信念。《猪八戒背媳妇儿》的旋律是欢快、俏皮的,旋律响起,大家都能感受到俏皮的猪八戒在高老庄娶媳妇的那种兴奋和欢喜。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好的音乐能让人的情感跟旋律产生共鸣,好的音乐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沉淀了民族风格的同时,也能让人们理解、认同[2]。
音乐是在苍白的语言上加上慷慨激昂或者优美动听的旋律,就让语言变得感情丰富,充满色彩,也让学生的情感变得丰富多彩,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优秀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沉淀民族风格的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在心底种下艺术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