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成天宇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桂林一直是一座依水傍山而建的、山清水秀的、美丽的旅游城市。无论是名人雅士、古代游客,还是近代学者,都对桂林的景赞赏不绝。桂林城市中有各种水文景观、怪状洞穴、摩崖石刻等,无不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进入到桂林城中,可以感受到到处是景、到处是洞、到处是眼前的美好。城市的景观设计也与城市的自然景观有效地交融在一起,让人有清秀、自然的感觉。在新的历史时期,桂林要继续发展其旅游城市经济,必然需要借助更多的景观设计去衬托精致的美丽。“城市双修”是近年来我国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总方针,本文将研究探讨“城市双修”理念下的桂林城市景观设计策略。
为了研究“城市双修”理念下的桂林城市景观设计策略,首先要了解“城市双修”的内涵和它的意义。
“城市双修”是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其中包括“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个重要的理念。一是“生态修复”。能够对原本由于发展工业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包括生态环境中的植被、水文等一系列生态系统。“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总宗旨是相符合的,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原则相匹配。通过“生态修复”保护环境,是中国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方向。二是“城市修补”。通过一系列市政工程建设,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文化街区、文化建筑等的修复,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寻回。通过对历史面貌的还原、市政设施的不断完善等,让城市获得更多的活力。所谓的“城市双修”是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相互匹配,并在寻回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与现代城市建设达到良好平衡状态的过程[1-3]。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景观建设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的一种保护性改造。让人类的文化艺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从而创设出既不破坏自然环境,又能够为其加分的景观设计策略[4-6]。
桂林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经济3 个方面的因素,这为景观设计中问题的剖析和解决提供了前期的方案基础。
由于早期的桂林城沿漓江西岸而建,因此漓江西岸的景观设计完整性要好于漓江东岸。在20 世纪末期,桂林人口的不断增长让漓江东岸建设也加快了步伐,此时的漓江已经成为了桂林的内河。近年来,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桂林高新区”) 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求学就业人口,对桂林高新区的景观设计也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从时间轴上来看,自然环境因素让桂林城市规划呈现带状和区块状发展形势,而非中心辐射周边等其他发展形势。从地理环境上来看,桂林市景观建设必然要符合漓江良好的水文生态体系,使得景观建设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桂林的政治决策不同,对于该时期的桂林景观设计发展带来强大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桂林一直被定位为一个工业城市,是我国的后方工业生产基地,因此该时期的桂林景观设计常常被工业化,有较多的工业设施和工业机构,构筑了桂林整个城市。改革开放之前,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全国性粮食短缺,国家则将桂林定位为农业城市,主要依托桂林良好的水源和土壤优势,大力发展当地的农副产业,此时的桂林市区拆除了部分工业生产设施。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逐渐挖掘到桂林在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方面的卖点,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桂林打造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旅游服务城市。“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了大批量的游客慕名参观,也让桂林的景观设计更多地倾向为服务业发展服务。政治因素对桂林景观设计发展的影响是周期性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设计产物有很多依旧被保留至今,也影响到如今的桂林景观设计规划发展。
桂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提出过“建立旅游城市”的口号。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工业衰败,政府忙于抗战,并没有投入很大的力量完成桂林的景观建设。这个时期的桂林在经济力量方面没有找到景观设计和发展的契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一般。很多人尚且存在温饱问题,风景观赏等活动并没有兴起。由于经济能力和消费能力的限制,桂林需要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和集体化工业服务,没有必要快速搭建起服务于旅游行业的景观设计,因而桂林的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也相对停滞。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较大的旅游需求热度。此时,桂林通过旅游产业获得经济收入用于加强景观造型和设计也是经济发展之必然。在旅游经济和景观设计发展良性循环的过程中,桂林的旅游发展出两江四湖、漓江观光带、象鼻山风景区、阳朔古镇等一系列依赖于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城市景观。桂林的其他城市景观设计也多以上述景区为榜样,依托桂林特色的山水,进行独特的城市景观设计。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旅行,将桂林这张旅游城市的名片真正打出去。
在阐述影响桂林景观设计的历史、政治、经济等未来进行桂林城市景观改造的基础因素的基础上,笔者将通过桂林城市景观设计中建筑特色不突出、桂林城市景观设计中历史保护度不足、传统自然景观不断消逝3 个方面来分析桂林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历史问题。
桂林城市景观设计中建筑特色不突出是历史问题。在建筑类型上,许多普通城市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喜欢模仿“一线城市”,在市区内建造众多高层建筑。这些高层建筑和桂林整体的城市氛围相左,非常难融入桂林的整体化建设。为了模仿古镇气质,近年来桂林也开始推出一些“小青瓦、坡顶屋”的仿古建筑。这类建筑往往和其他古镇一致,并没有展现出桂林的地方特色,让消费者有一种又进入“模式化”景区的感觉。在建筑规划上,桂林的规划也相对混乱,东一片开发区,西一片历史文化区,让游客不能体会到错落有致的建筑景观特色,常常对桂林的建筑规划摸不到头脑,有很强的违和感。
桂林城市景观设计中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度不足,这是由历史上桂林饱经战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差等原因造成的。尤其是一些本来和桂林山水融合良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清代建筑和民国建筑,由于各种原因被拆除或改造,破坏了原有的风貌。居民区与历史文化街区相距太近,让游客在游览的时候很难马上在居民区与历史文化街区之间的过渡转换节奏,影响了景区的游览体验。同时,历史文化街区中也存在房屋破损、垃圾满地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大大影响了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
桂林应该是景观设计融合于自然环境中的典范性城市。然而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于桂林的定位与政策等问题,导致桂林城市中出现了一系列与桂林城市景观不相符合的工业景观。同时由于早期桂林的规划主要服务于城市民众的需求而非游客的需求,因此中心城区的功能分区十分复杂。逼仄的建筑让桂林整体变得拥挤不堪,自然景观不断地被工业景观所覆盖,或者在功能分区内被改造成人文景观。甚至是桂林的母亲河漓江也在自然景观的不断改造中,逐渐失去了韵味和灵性。自然环境的变迁、河道的污染和破坏、对自然景观的不合理改造等,都让桂林城市中的传统自然景观越来越少。
为了解决当前桂林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遵守“城市双修”的理念,并通过景观设计中山水特色的保留和利用、景观设计中对空间的打造和延伸、景观设计中对东西方园林设计的借鉴和使用、景观设计中对桂林历史文化的融合和创造等方式探讨桂林城市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双修”理念要求做到“生态修复”,尽可能地对原有的自然景观内容做修补和复原。因此,“城市双修”理念应用在桂林未来的景观设计活动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利用桂林本身有的山水景致,将这些山水景致尽可能地还原到被改造之前的样貌,增加桂林城整体的自然性。因为游客来桂林赏山玩水,一定是冲着桂林的自然景观而不是人文景观特色来的,所以保持桂林山水的自然性就是保证了景区的可欣赏性,是“生态修复”理论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良好的利用案例。另一方面,桂林的城市景观建设紧密依托于桂林特色的山水、石洞等奇观,进行合理化开发和利用。要在尽可能地保留桂林山水特色的基础上,小范围地进行人文景观的添加和改造。将人文景观的改造定位为便捷游客,突出山水景致主体的特殊性等。对于城市中不符合“山水城市”特色的高层建筑,要阶段性地进行拆除或者景观设计掩盖等。桂林城市的景观设计需要做到对于山水特色的保护利用。
桂林城市的发展是偏中心化的,过去的城市规划往往将城市中心规划了众多的功能分区。这些功能分区的实现,既要满足游客,又要兼顾桂林当地居民的生活起居,非常有难度。这也是造成目前桂林城市中心建筑混乱、历史文化街区和市民建筑混杂在一起、美感全无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桂林未来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一定要体现对空间的打造和衍生。其实,由于桂林的山水是围绕整个城市的,而非仅仅在市中心,因此应当尽可能减少对市中心范围内景观的改建,而发掘桂林周边的旅游热点地区。在该类热点地区建立相应的旅游景观,能够减少试错成本,同时也让桂林的城市功能分区更为规范,还体现了“城市修补”的双修理念。
桂林的城市景观设计是自成一派的,可以综合化地借鉴东西方园林设计理念。东方园林设计理念是“亭台楼阁”样式的,细腻中带着无限的陶醉感。桂林有建成东方大公园的潜质,需要在沿河区域范围内进行景观改造,借鉴模仿杭州西湖等经典案例,在山水景致突出的地区降低景观建设的密度,维持较多的游客功能的同时,保留老街区、老城区的时代感。让人在桂林的景色范围内能感受到自己进入了公园内,可以悠闲散步。西方园林设计理念则是花团锦簇、郁郁葱葱的田园模式。可以依托桂林当地的花卉、植物等,将城市中心区的街区打造成花园街区,在城市中心区分出廊道、花园区等概念。桂林优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湿度条件,已帮助其打造为一个田园型大城市。对于西方花园城市的借鉴,也是未来桂林城市景观设计可以发展的方向。当然无论是东方园林设计模式,还是西方园林设计模式,都是不可以生搬硬套的。对于中国来说,桂林是特殊的山水城市。将山山水水与现代的景观设计相结合,既能够融合现代的科技感,又不感觉景观突兀而让游客觉得很跳脱,必然是需要针对每一处进行细致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即使不是短期内能够达成的景观样式,也可以通过长期的打造,不断将桂林打磨为中国“山水城市”第一品牌。借鉴东方园林设计理念和西方园林设计理念,打造桂林独特的山水城市,这是“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两者融合的现代化模式。
桂林景观设计中对历史和文化的融合也是十分讲究的。一方面是对桂林历史的融合。桂林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桂林城内的明朝藩王府———靖江王城等无不体现着桂林作为历史城市的象征。这些历史元素可以被好好地运用起来。不仅仅是对“城市修补”概念的深入解读,更是作为旅游的一大卖点。让游客了解到桂林不仅仅有山水景观,还有属于地方民族特色的历史景观。另一方面是对桂林文化的融合。桂林的食物、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的多样性等特性,都是桂林这个城市带给人们的独特文化体验,在进行桂林景观设计的同时,也要增加对桂林文化的融合。在景观设计中体现一些桂林人的日常生活,外地游客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桂林风”。通过景观设计中对桂林历史文化的融合和创造,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和感受这种城市风情。
对于桂林这个以旅游发展为主要产业的城市来说,良好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让景色融于景观,让景观融于景色,互相交融,达到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状态。本文基于“城市双修”理念,重点探讨了桂林城市景观设计策略,指出其在总体上要符合尊重自然、美学思维、景观营造、长期可用性的原则,让桂林的景观设计成为桂林的另外一张名片。笔者并非对桂林景观设计提出整体性规划方案建议,仅提出一些见解,针对景观设计在“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应用还需进行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