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视觉化语言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2021-12-31 08:54钊,周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树人思政课立德

刘 钊,周 钱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2.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基础部,福建泉州 362122)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高校教师应持续创新教学理念、不断翻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德性修养和教学水平。扎实巩固立德树人之高校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切实提升立德树人之高校教育的感染力与亲和力,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强调了“八个统一”,语言是教学的重要载体,视觉化语言在高校思政课“八个统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德性是“人们内在的并在道德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与行为的优秀特质、品格。是一种灵魂向善或崇尚高贵而凝结成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一种依据理性原则而生活的能力。”[2](P43)“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的三种境界,彰显了古代思想家们所提倡之人生价值构想,立德是三种境界之首,它是修身之源。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传统的“五伦”之“德”转型为新时代的“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公德”是四德之首,包含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理当这样,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鲜明提倡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国公民身上理当凸显之美德,也是新时代“立德”的价值取向和言行导向。“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突出了人才培养的紧要性、艰难性、长期性,我们应当培育有益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用之才,“树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有两个要素,一是立德,二是树人。”[3](P65)树人,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通过恰当的教育来创造人、刷新人、使人进步。立德是前提、是手段,树人是归宿、是目的。“立德”是修身的前提,“树人”是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只有二者契合,才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宗旨是培养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以此为基石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提供强劲引擎,其基本要义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其旨归是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三观”,使他们是非分明、正义凛然、任重道远;其硬核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立德”的价值取向和言行导向,目的是培育高校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弘扬中华美德,为造就优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打好基础。

二、立德树人与视觉化语言的逻辑关联

“人类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依靠语言彼此联系、协调行动和进行科技文化的交流。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4](P658-659)在现代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情形下,我们己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四面八方的信息向学生扑面而来,这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加了难度。出现在高校思政课堂内,为了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不断地探寻与实践新的模式以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和价值性。视觉化语言因此需求应运而生,它主要通过对思政课的内容进行“化妆”,突出思政课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对传统的思政课模板抽象单一的弊端进行阉割并刷新。“用富于形象性的语言来描绘的具体的生活现象或事物形态。它要求寓鲜明的个性于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之中。”“认真学习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切忌舞文弄墨,矫揉造作,滥用不恰当的形容词和生冷怪癖的词语。”[5](P23-24)视觉化语言离不开语言的形象化和大众化,抽象和单一的语言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低头族”不断增多,我们“树人”是为了树建设者和接班人,脱离普适的、大众化的语言环境会让思政课成为空中楼宇,会使立德树人目标灰飞烟灭。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实现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教育环境、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模式等,诸类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又彼此相互独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具有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教师对学生之影响是于无声息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主要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实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要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就要提升教师的语言魅力,视觉化语言的设计和实践能力应当提上日程。

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立德树人不能缺少“四讲”,即讲政治、讲原则、讲艺术、讲效益。其中,讲艺术就离不开视觉化语言。教书育人的首要艺术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沟通艺术,诙谐风趣的沟通语言会让育人氛围变得轻松,这样会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立德树人的效果。我国教育之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关涉到其实施方案之考量效果。随着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普遍成立,通过思政课为途径的语言思想传播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份量不断加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对高校思政课做好德性人性的考量规范(定性角度)。社会日益多元化,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个性化成为现在学生性格之主流特点,爱心疲软成为现在学生伦理道德之支撑倾向。所以,视觉化语言可以成为考量思政课堂内高校学生道德熏陶之一种合理方式。运用视觉化语言的交流方式与学生沟通,以此来激活学生的话语表达和思维方式系统,断定整个思政课堂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否符合主流准绳。这样虽不能全盘体现但也能够从某一侧面凸显出视觉化语言之处理在“立德树人”准绳下的运用。因而,对视觉化语言的探讨能对“立德树人”诸类模式实施方案的考量效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高校思政课中运用视觉化语言的路径探幽

设计出色标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专题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时,首先注意的是上课专题的题目,一个有价值的题目会更富吸引力,视觉化语言在高校思政课的题目设计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利用悬念设计、譬喻隐喻等方法设计的讲课题目能够立马抓住学生的眼球,给整堂课披上神秘的面纱,从而吸引更多学生更长时间的关注,实现思政课的传授价值和存在意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之趣味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运用幽默语言提升思政课堂的无穷魅力。一个懂得幽默的人,一般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学会了幽默,就学会了乐观,会幽默的人一定懂得自我调节,不会被难过、悲伤、愤怒羁绊,反而能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幽默是课堂润滑剂,幽默不仅是为了抬头率,还在传递一种思维方式,引发学生对学科的认同,对知识的好奇。

放映图片和视频提升思政课堂的可视性。图片和视频是思政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堂高校思政课能否清晰明确展示重点和难点,能否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从某种程度上都要倚赖图片和视频。图片和视频可以是实地考察的摄影图片和录制视频,也可以是互联网上下载的图片和视频。“我们只可以有意义地言说世界的偶然事实,把它们变成我们语言中的图像。”[6](引言2)视觉化语言不但要求高校教师在教案之语言文字上“化妆”,也要求在课件的文字中间合理穿插一些图片和视频以增强课件之可视性和可读性。例如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专题,倘若仅仅依靠普通语言的讲述,就不能让没有亲身体会的学生感受到生态危机的压力感,但是如果配以图片和视频,就能使学生回归生活、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之共鸣,提升整堂思政课的可视性。

增加师生互动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师生互动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它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这种互动中的语言使用和教师单独讲课中的语言使用有所区别,后者就像播音员,前者犹如主持人。优秀教师讲课就像主持人,一定要有课堂互动环节,而平庸教师讲课就是布道说教。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就要运用视觉化语言,它的一个应用形式就是在课堂当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国际著名大学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总结出高校课堂教学的五重境界:Selience听老师说;Answer简单问答;Dialogue师生对话;Critical敢于质疑;Debate师生论辩。师生论辩是最高境界,视觉化语言在这里必须得到充分展现。比如,在讲西方哲学史中的“存在”涵义时,不同学生对此概念总是不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和教师辩论,教师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逐渐弄懂知识、提高思辨能力。

四、小 结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个培养”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和思政课的目标导向。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之根本任务,教师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之枢纽。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教师语言具有教育性、示范性等作用,它的运用必须具备技术含量;视觉化语言是一种对语言“化妆”的工具,其目的是使抽象语言形象化,它能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引擎,教师视觉化语言的运用在思政课堂教学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树人思政课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