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音乐之土,种语文之花
——小学语文与音乐的整合之路

2021-12-31 05:10:35
科学咨询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学科音乐

李 敏

(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协和中心小学 重庆 402383)

跨学科学习,在提倡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的当下,早已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通过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学科结合,既可以提升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高度融合,最大程度发挥不同和相同学科的优势,还可以使这些学科之间本身存在的共同点最大化,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的目的。小学语文和音乐同属文化类学科,从二者特点进行分析,两门学科都属于提升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学科门类,所以,在融合教学中,发挥语文学科可以育人、育智的优势,结合音乐美育等因素,不仅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情感性,还可以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有效融合小学语文和音乐学科,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相比较城市中的教学资源,乡村小学所能够调取的教学资源极其有限,而且由于家长大多会选择外出务工,所以很多学生都成了留守儿童,在教学资源和家庭教育氛围双双缺失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学生没有过多想要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动力,导致教学效率不高[1]。因此,结合文化类学科性质,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语文、音乐两类文化典型学科,保障学生在接受有效教学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质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天地人》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和留守学生双重特点进行教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先教授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使其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字,通过讲解汉字的特点,有效激发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对汉字的“形”产生一定的思考,建立一定的文字拆分和组合学习意识。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进一步为学生播放音乐《小雨沙沙沙》,结合音乐中的动人旋律,为学生设计一个适宜学习汉字的生动课堂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学生的内心情感也得到较好的熏陶,这样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在语文课中结合音乐朗读,在学中使思想情感共鸣

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即外界环境和人的思想存在必然因果关系。不同事物之间的结合并非偶然,而是在一定因素的推动下,无需外在力量推动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进行有效结合。因此,小学语文与音乐之间的融合,正是顺应了学科之间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发挥彼此间的优势,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融合音乐,也就成了顺其自然[2]。

例如,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等特点,在教学中通过伴奏和歌唱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学习这首诗歌。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小学音乐《快乐小舞曲》,让学生踩着音乐的节奏,结合诗歌的文字组合,让学生在音乐的欢乐律动下学习诗歌,可以随着音乐用唱的形式学习诗歌,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将自身的情感渗透在诗歌之中。结合语文文化和音乐文艺内容,可以有效增强两门学科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文艺学习意识,升华情感的强劲律动,并且通过学习诗歌“思乡、怀人”的主题,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情感寄托在深处遥远他乡的父母身上,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

三、利用音乐导入课堂环节,提升语文课堂文化承载力

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非常关键,不仅能决定教学效果是否足够高效,还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优化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音乐内容的导入,设置一定教学环节,使语文文化课和音乐文艺课可以有效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学习《古对今》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富有节奏感的音乐,然后问学生:为什么今天上课前要先听音乐?这时学生会比较茫然,认为语文课会涉及音乐环节。由此,教师可以快速进入教学主题,由于本堂课的内容为字与字之间的对应,读起来比较有节奏感,学生就会明白,原来音乐和本堂课的学习密切相关,进而在大量音乐朗读中学习语文知识,建立语文和音乐之间的关联意识,由此深化对这两门学科的理解,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和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教师可通过小学语文和音乐的融合,充分利用两门学科的优势,以此作为指导学生学习文化和培养文艺修养的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和留守学生这两个特点,积极构思,为学生打造有效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充分享受语文的乐趣和音乐的律动,从而得到有利于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学科音乐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超学科”来啦
音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