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红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无锡 214000)
中职英语不仅是一个具有交际工具作用的学科,也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职英语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人文性则体现在英语学科对一个人素养的教育作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这对中职生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发展有重要作用。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的积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中不仅包含着历史更替的规律、事物发展的本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良品质。英语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教育最根本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简单来说,就是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1]。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实践而留下来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成果,在中职英语教育中结合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职阶段是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有了关于自我的思考,以及对有关自我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选择,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初步形成个体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生如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结合中职生道德水平发展的特点和中职英语学科的特点,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但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加全面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基于传统文化的英语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养成理智的、跨文化的心态,同时能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对中职生而言较难体会和感受,与现代生活也相去甚远。对中职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从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中职生的思维发展不够成熟,感性认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2]。例如,在“Friends and family”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与朋友和家人相关的典故,这样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家庭和待人接物的传统习俗。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自己待人接物的要求,或者一些流传下来的家规等,以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英语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结合传统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习惯。根据认知行为理论的观点,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在中职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如果要改变学生的一些固有观念,可以先改变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改变行为的过程中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另外,在英语学习中,习惯养成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来塑造学生的性格和三观。行为可以改变观念,观念同时会指导行为,二者相辅相成。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所包括的方面非常广泛,其中不乏对个人品质的要求,如坚持和勇敢,诚实和正直,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慢慢养成某种习惯,进而形成某种优良的品质,或形成对事物正确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学习“What Do We Eat Today”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引导学生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在生活中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中职生的生活环境与物质条件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网络时代的影响,中职生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都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对中职生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中职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教育。传统文化中有一些内容与当今社会发展相去甚远,在这样有跨度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部分传统文化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的背景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中职生进行教育。例如,学习“Go Out and Enjoy Life”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变化,寻找一些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并感悟不同时期的中国,尤其是人们生活的变化。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现在的生活,与之前人们的生活对比,进而体会到生活改变的意义,好好享受并珍惜当下。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师要深刻领悟《中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努力转变观念,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实践应用,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资源、利用资源,在教学中灵活融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拓宽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全面提升中职生的人格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