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佳玉
(郴州市第一中学 湖南郴州 433000)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现如今的高中物理课堂已经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目前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也需要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提升自己的教学改革能力,本文就核心素养下高中理科教师课堂教学改革能力培养进行分析。
物理是理科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维性的要求,因此,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一定要具备科学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富有物理思维特点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实现对学生物理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今后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也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借助问题能逐步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教学活动变得更有意义[1]。比如,学习高中物理能量量子化这部分内容时候,教师在课前就应该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个情境故事,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热辐射及具体特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并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物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备课出发,注重课前导入部分问题的设计,通过有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改革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概念、公式和定律,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使学生能对物理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物理和生活的融合。很多物理问题都源于我们的生活,通过这样的联系,能够进一步拉近学生和物理之间的关系,消除陌生感,获得更好的授课效果。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生活现象,如水烧开了,壶盖会被顶起来,是气体对壶盖做功,戴着眼镜,从温度较冷的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上会蒙上白雾,是气体的液化现象等。通过这样的例子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无处不在,这对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平时在备课时也要从生活角度出发,选择课堂教学的材料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2]。
物理学科不仅在传授基本的物理知识,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责任意识。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更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处事严谨等优秀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也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一些相关的物理学家的生平事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比如,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当前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意识。
新课改提倡对学生综合素质及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所以,在物理课堂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利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实践和操作,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3]。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一定要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对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提升自己的教学改革能力,在备课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素养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可以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