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芳 唐 玲
(重庆市酉阳县酉州中学 重庆酉阳 409800)
历史是一门重现人类过去活动的课程。如果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错误的认识,这将会影响历史课程育人作用的发挥。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学历史教育者,必须要加强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进而激发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课堂导入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影响十分的大,所以,教师要注重对精彩导入法的运用,以便于学生在课初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对历史事件发生前因后果的探究中。精彩的导入方法有很多,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全方位的激发,改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1]。
比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内容时,教师可以对相关影视作品的搜集,将其中秦统一中国震撼人心的视频进行搜集,在课堂导入时给学生播放,学生在观看中会被秦始皇这一人物所吸引,从而产生疑问,为什么秦国可以统一中国?秦统一中国有什么影响?秦始皇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在疑问的引导下,主动进入到对课本内容的阅读,问题探究和讨论中,让学生在讨论中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理解,并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再如在教学《五四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纪念日导入方法,教师可以设问:“为什么每年的五月四号是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个历史事件呢?是否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五四运动’有关系呢?”在系列性的疑问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对新课内容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深入探究学习中被那个年代青年的爱国精神所震撼,并将之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
直观化教学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直观的感知和准确的理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中学生还处于逻辑思维能力缺乏的时期,理解能力也还不是很高,将直观形象的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引入教学中,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并拓展其学习的知识面,达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2]。
比如在教学《郑和下西洋》内容时,教师课前要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图片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选择合理的图片,将之与文字结合起来,为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件中穿插相关的影视资料,郑和下西洋的航海线路动态图等,课中让学生对其进行观看,学生在系统的观看过程中,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并对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和经过全面了解。通过直观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进行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的学习,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和感受中,这对部分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在教学《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内容时,教师在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台湾人拍摄的抗日抗震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让学生在对其观看的过程中,对蒋介石对待侵略者的真实态度进行了解,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已学历史知识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由于其分析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了让小组得出的历史结论更加正确,教师可以对小组进行启发:可以从挖掘抗日战争数据的方式,对此纪录片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在此引导下,各小组在通力合作中,得出了独属于自己小组的结论,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渡江战役》的电影片段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掌握,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对其民族荣誉感和责任感进行培养,并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十分重要。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过难,学生在无法对其理解的情况下,其学习的自信会逐渐丧失,这样的教学适得其反。反之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又会让学生认为历史知识缺乏探究性,也会对其学习不感兴趣[3]。所以,在每节课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教学的难度处于适中状态,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元朝的统治》内容时,学习文天祥抗元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即文天祥在战争中被俘,并将其囚禁在了大都,这是不是元统一战争的表现呢?此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其深度比较适宜,学生的探究兴趣高涨,并在探究后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了表达,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进行了顺利培养,这将能让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更加透彻,达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综上所述,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问题进行把握,根据历史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对教学流程进行重新设定,如此才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而又愉快的学习,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从整体上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