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欣
(上海大学 上海 20190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由于在国内重重矛盾和国际和平演变的双重压力下,其改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探究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就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在思想文化阵地里大搞“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 推行“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最终抛弃了社会主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用四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苏东剧变的经验和教训中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性。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有两个地方提及到了意识形态:一是在社会意识中,社会意识按层次可以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处于低层次的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形式则处于高层次的。进而社会意识形式还可以划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这里的“意识形态”则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和哲学。二是在上层建筑中,上层建筑分为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也就是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由此,可以把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表述为:由一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并与一定政治结构相适应的观念上层建筑,反映了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经济政治利益,是这个阶级或社会集团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理论表达。
从意识形态的具体内涵中,可以归纳出意识形态主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意识形态时,始终将其视作是“阶级意识”,所以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被统治者们用来引导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文化,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以实现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这给意识形态打下了深刻的阶级性烙印。列宁也继承了马恩的这一思想,在揭露资本主义丑恶面目时,讲到“只要阶级还没有消灭,任何关于自由和平等的笼统议论都是欺骗自己,或者是欺骗工人,欺骗全体受资本剥削的劳动者,无论怎么说,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1]。
其次,意识形态具有依赖性。意识形态是依赖于社会经济基础的结构及运行过程的,是对其进行反映的社会意识形式总体,所以意识形态依赖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比如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就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形态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则会引起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的变革。
最后,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相反,如果意识形态不适合本国的经济基础则会对其起着阻碍作用。同样,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不总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步,有些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统治阶级的可能还尚未具备先进的意识形态;而有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2]。
改革开放在具体实践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内和国际的复杂环境都对此进程产生极大的挑战,这使得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阶梯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3]。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强调意识形态对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另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方面,在工人阶级进行革命之前,无产阶级政党或者先进分子通过理论灌输的方式对工人阶级施加政治影响,为之后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实践斗争奠定思想理论的根基;另一方面,在工人阶级觉醒后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时,面对之前不科学的意识形态残留的现象,无产者们既需要不断进行自觉教育,又要对社会中少数人的落后思想及时纠正以便更好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20世纪80和90年代,以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在国际盛行,这些思潮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对其他意识形态薄弱的国家内部施加政治压力,进行思想渗透,最终让其变成发达国家资产阶级的附庸。新自由主义向世界描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迅速、政治体制的健全、价值观念的先进以及生活方式的自由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袒露过:“尽管我们与苏联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竞争,但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打了败仗,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关系都将毫无意义。”[4]
随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人们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潮,导致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在国内都传播和渗透更为猖獗。另外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官员腐败以及食品安全和道德滑坡等问题引发的群众不满。国内出现的这些利益诉求甚至是不同的政治诉求,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站稳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就可能发展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一个国家要想走得更长久,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到、做足、做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想构建马克思所构想的未来社会,实现共产主义,就要抓牢社会主流思想,用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了我国面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改革发展之路走得并不顺畅。但是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终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5]所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目标必须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从全球范围来看,每个国家在经济政治上都独立自主,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出发展战略和政治体制,但是如果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输出中仍采用由其他国家主导的那一套模式,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其他国家的附庸。所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就要构建属于本国特有的话语体系,在这个体系内部讲好自己的故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群众进行理论灌输和引导,才可以在人们心中产生共鸣,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深刻解读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人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6]。
首先,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正是落入了西方国家费尽心机设置的陷阱中,社会出现了弊病之处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丑化,甚至是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深渊,最终导致自我垮台。因此,正确地全面地评价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肯定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对所犯的错误、弊端及其根源要恰如其分地分析,因为这是关系党和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
其次,坚持党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以来的路线方针不动摇,排除意识形态来自“左”和“右”方面的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如今,改革开放迈出了新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最新的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对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错误理论能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最后,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了抵御西方文化的入侵,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就需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尤其是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实践,这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一方面,将本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使他们认识、理解、牢记,进而尊重、欣赏、发扬它们。另一方面,要引导广大群众重新认识西方社会的政治结构、价值体系、生活方式,提高他们在相关问题上的分析和判断力,这样充分了解国内外的实际情况,那么自觉抵制各类文化思潮的意识和行动也会应运而生。
首先,强化党的执政能力最关键的是党自身要站稳正确政治立场,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们必须首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才能掌舵好社会主义国家继续乘风破浪的船只。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干部工作会议上也多次强调,广大党员要带头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划清与社会不良思想的界限。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也曾说过:“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7]
其次,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都对指导思想不断补充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并高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追求。
最后,党要引导大众舆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能够及时发现社会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善于运用舆论工具,勇于揭露任何“西化”中国的图谋,针对问题迅速制定出解决的方法和决策,确保党在问题的处理和进一步引导上居于主动权。比如,针对国内出现的“政治风波”,党员比例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党中央于1987年1月28日发出《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充分认识但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切实对广大党员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8]
“意识形态的应有战略地位和功能不可忽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可松懈,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必须予以科学教育和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创新的基本思路必须牢记。”[9]从实施“改革开放”这一举措到如今又提出新的五年规划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飞速发展,既保持了经济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不断成熟完善,这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总的发展路线是正确的,我们还需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国际化大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威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仍然存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问题还没有完全实现。面对复杂环境,我们既要与其他国家和平交往与合作,又要善于明辨是非,在国内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以巩固政权,有着强烈政治认同和爱国情感的人民群众是国家自身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强大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