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宣谕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是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文本载体。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多个场合系统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入总结了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而且还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对新时代我们学习好、宣传好党史以及开展党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党的历史不是单线的、平直的、简单的历程,而常常表现为跳跃的、曲折的、复杂变化的发展过程,这需要用科学的思维和理论工具对其进行抽象概括,以正确把握其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共产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党史、做好党史工作的有力武器。
第一,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党史的主题和主线是贯穿党史过程的核心内容和中心脉络,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是党史发展的主要方面和根本属性。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凝聚起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党史的主题和主线就是党带领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推进“四个伟大”发展进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三次伟大飞跃”集中凸显了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是党的发展历程的主要方面。但是,党史发展集中体现的探索性特征决定了党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党带领人民在探索的道路上也曾走过许多弯路,犯下很多错误。因此,党史研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既肯定党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又承认其探索的曲折和失误,坚持党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党史的主流和本质,而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是支流和次要方面。
第二,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研究党史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历史的基本要素是事件和人物,研究党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正确探析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当前一些国内外反动势力往往拿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其根本目的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而否定成就”。[1]例如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首先要肯定其伟大历史功绩,认识到它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这不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反而得到人民的广泛拥护。但社会主义革命后期也存在着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又如评价毛泽东等伟大人物,应该放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具体时代条件和历史过程的认识以及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泥潭。
第三,从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大视野探究党史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党史的完整脉络,强调要将党史放到整个中华文明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加以考察,强调在学习和研究党史的视野中,要有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来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实践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可大致划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但是这三者不是截然分裂的,其本质上有着紧密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三大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始终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始终创造辉煌开辟未来。针对一些质疑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成就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2]改革开放前的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探索积累了理论、物质、经验等条件,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是对改革开放前实践的坚持、改革和发展。这集中说明了只有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大视野来研究党史,才能真正探寻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有着客观的发展规律,并指明人类社会必将经过一个个阶段最终走向共产主义。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视野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全人类走向共产主义过程中最耀眼的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社会历史的主体选择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高度出发探索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并从中探寻党史演变机理,总结党史规律,指导当下实践。
第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发把握党史。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社会基本矛盾为原则和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解开其发展奥秘的钥匙。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以革命的形式打破旧的上层建筑,建立起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带领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同时,中国共产党勇于深化改革,实行“第二次革命”,通过“自觉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3]使社会主义以更加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前进。可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把握党史,是研究党史的根本,不仅可以清晰说明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实践探索、工作思路,也成为衡量党的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
第二,从群众史观高度出发认识党史。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历史发展内容和方向的根本力量。每一个个体和群体对历史发展都有其作用,但作用的大小和性质不同,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有的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的起消极的抑制作用,但从社会发展整体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从群众史观的高度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党的一百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百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立了新中国;为实现人民幸福,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经过40多年的实践积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下一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将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些发展历程中,人民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党的发展目标是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工作方法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工作作风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从唯物史观来研究党史,探寻人民在党的发展历程中的决定地位和作用,“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5]
第三,从历史阶段划分出发理解党史。在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中,分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人类历史阶段的划分,历史唯物主义的划分标准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形态的演变。对于同一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则是能够体现出历史阶段性的标志性事件。根据这些标准,党的历史可划分为革命、建设、改革三大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党成立至今,带领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成立新中国;二是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三是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论断,并提出我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后分两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大命题。这些论述极大地丰富了党史的分期内容。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说明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则的党史分期方法是学习和研究党史的基本视角。在多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用科学的阶段划分法回溯党的历史,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史的阶段划分内容,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党史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6]学习和研究党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以认识只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不断提高党治国理政能力。以现实性维度研究党史,并不是以现实裁剪党史而陷入历史虚无主义,而是根据现实需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党史,以达到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目的。
第一,以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服务为重点研究党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为了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增强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治国理政过程中,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因此,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必须要研究党曾走过的路、总结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例如,新时代为何要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从党的百年历程来看,我们党在每一时期都善于把握历史大势和抓住各种历史机遇。党的诞生就是顺应世界社会主义兴起大势的结果。新中国的成立也是顺应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壮大和“东风压倒西风”的大势的产物。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是基于对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的洞察。又如,新时代如何提高应对风险挑战能力?这可以从党史中得到启迪,当年毛泽东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归纳为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这对今天应对风险挑战仍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因此,新时代我们要推进伟大斗争,不断发扬斗争精神、总结斗争经验、提高斗争水平、增强斗争力量,勇于自我革命和推进社会伟大革命,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
第二,以坚定信仰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为重点研究党史。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形势变化和人们精神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践行初心使命是党带领人民不断朝着共同富裕方向迈进的内在要求。新时代为何以及如何坚定信仰信念和践行初心使命?这可以从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答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前进。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参观红色革命会址、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7]。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从党的奋进历程和英雄模范人物展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巩固和坚定理想信念,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学习和研究党史的视角应该聚焦现实,在坚定信仰信念和践行初心使命的现实导向上,实事求是地从党史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第三,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重点研究党史。道路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国家只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今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历史是现实的源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沉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探索的救国方案和道路都行不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找到了、坚持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十分不容易。开展党史研究需要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重点,在理清党史演变机理、总结党史发展规律、总结党史经验教训中汲取力量,更好发挥党史的现实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非常宏大和丰富,我们需要借助科学的思维和理论工具才能认清它、把握它、用好它。这个工具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科学评价党史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研究党史。要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思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和历史阶段划分的科学方法出发研究党史。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视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探索历史规律。“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研究党史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根据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实事求是地从党史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实践的力量。研究党的历史,要将党史姓党的政治性、理论指导的科学性、论从史出的真理性、现实导向的必要性结合起来,既科学认识和把握党史,又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和资政育人的现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