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人乡情感”重构研究

2021-12-31 04:11刘经纬金子郁
关键词:人才大学生发展

刘经纬,金子郁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人才是最基本的保障。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我们既要不断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又要吸引外部创新人才。在社会多元发展的背景下,重构大学生人乡情感,不断加强青年对乡村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为乡村建设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铸就新时代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学生“人乡情感”重构的价值

中共中央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没有人才的振兴就没有支撑的力量。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人才力量,不断重构他们对乡村的情感,有利于帮助乡村实现思想保障,提供智力支持,创新乡村发展途径,引领乡村文明风尚。吸引社会各界青年人才投身于乡村建设之中,助推人才振兴。

(一)实现思想保障

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且漫长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乡村的振兴,首先要实现人才的振兴。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只能成为空谈。现代化的发展改变了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却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学生对乡村的情感。当前,随着乡村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大学生应该重返乡村,带着对家乡的情怀为乡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新时代大学生受到过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拥有灵活的头脑、创新的思维、敢于突破的勇气,正是需要乡村提供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面对着社会的压力离开了乡村。随着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乡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现阶段乡村的发展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人才,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不断实现大学生人乡情感重构,帮助他们找回对家乡的感情实现思想的保障。以人才引领、促进乡村治理,尊重乡村自然条件,挖掘乡村独有特色,为乡村打造新生态的生产生活模式,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夯实乡村振兴之路。

(二)提供智力支持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人才作为最基本的保障,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当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已然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接班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人才力量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力量。叶落归根、反哺桑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大学生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或者他们的祖辈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因此,在很多大学生心里都具有浓厚的人乡情感,他们真正的愿意扎根到乡村,投入家乡的建设,助推家乡的发展。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新思维、有敢于突破的勇气,应该立足于乡村实际,不断加强大学生人乡情感,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为乡村发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大学生提供了智力支持,贡献了智慧力量。饱含浓厚乡情的大学生,立足于乡村实际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改变着乡村的面貌。他们或开办乡村创新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或建立乡村学校,储备人才力量;或撰写乡史、整理乡风乡训,为乡村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大学生是一支十分珍贵的乡村人才力量,重视他们的人乡情感重构,从政策、体制机制上给愿意返乡的大学生留下一条返乡的路,引导大学生为自己的家乡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

(三)创新发展途径

人才是乡村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创新要素,大学生作为先进的人才储备力量,能够不断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乡村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一批爱乡村、懂乡村、有能力的大学生人才。人才资本返乡就业创业,在乡村振兴的建设环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乡村发展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着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学生则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群体,心怀乡情同时又掌握创新技术的大学生,正是乡村振兴的精神脊梁。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让乡村有机会接触到网络,通过互联网售卖家乡丰富的物产,他们带着知识、技术授之以渔,他们有文化、懂技术帮助乡村享受新时代不断扩大的市场机遇。新时代大学生善于挖掘资源、把握机会、与时俱进,他们懂管理、懂技术、懂市场,懂创新,乡村提供给他们发展的广阔舞台,人才只有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人才旺、乡村兴的局面。

(四)引领文明风尚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乡风文明是乡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等,乡风文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相较于现代化城市的高度发展与复杂多变,乡村则承载着乡土、乡情以及稳定的生活。大学生返乡也在不断引领着乡风文明,乡风文明的不断变化意味着乡村不再会是老旧的模样,大学生带着现代化创新技术重构乡风文明,带着乡村走出文明的生存困境。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独特文化个性;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提高乡村文化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进行系统综合治理。乡村文明建设的现代化,不是简单机械的城市化,乡村文明的重构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彰显乡村的独特文化才能促进乡风文明的兴盛繁荣。每个乡村的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返乡不断传承创新乡村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学生“人乡情感”重构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还是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创新生产要素,破除制约青年人才力量返乡就业、创业的瓶颈。刚毕业的大学生返乡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全面的发展空间、成熟的心理素质、先进的教育条件,阻碍了城乡人才流通的渠道。乡村发展应不断开启新起点,实现资源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盘活乡村振兴的人才活水,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一)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

乡村振兴需要经济的发展、产业的支撑,最关键的是人才的储备。当前,从乡村现实发展状况看,乡村人才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严重,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的愈加完善,经济的稳定增长让乡村人才不断外流。乡村的发展需要有能力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才能带领乡村走向振兴之路。大学生返乡创业,无论是发展创新产业,还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稳定的资本进行经济支持。但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工作经历、创业经验和社会资源,很难获取相应的资金支持。大学生的经济收入多来源于家庭和亲朋,导致大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创业的帮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初期举步维艰,在现代化市场的竞争环境下缺乏核心竞争力。而稳定的经济收入是维持大学生生活发展的刚性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发展必须不断发掘新动能,大力提高偏远、困难乡村地区的经济待遇,要让优质的资源向有需要的乡村地区流动,才能形成大学生回乡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缺乏全面的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引进人才力量,需要深入了解乡村人才流失的原因所在。乡村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医疗条件、发展空间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着差距。乡村发展以农业为主,大学生毕业后更愿意选择留在发展空间更大的城市。城市具有更好的教育,更前沿的信息,更多的机遇。一些相对贫困的乡村地区存在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当前,乡村发展依然面临“老龄化”“空心化”,资源、机会不愿意回乡,人才不愿意回流。乡村发展面临着缺少人才、缺少资源、缺少资金的窘境。重构大学生人乡情感,鼓励人才返乡,是带动城乡间资源、信息、技术、创新理念等方面紧密流通、深度融合的最佳选择。蓄人才之水才能养乡村发展之鱼,吸引青年人才回流乡村才能带动乡村的深入发展。不要让乡村越穷的地方资源越差、机会越少、人才越流失。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要真正促进人才向乡村最需要的地区流动。

(三)缺乏成熟的心理素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也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就业融入困难等。城市化使大学生突然进入现代生活,不仅造成诸多的心理压力,而且使乡土情怀遭受前所。淳朴的乡情和最自然的生态环境被城市的喧嚣和压力所打破,乡村记忆与城市生活之间的冲突,造成了大学生心理的迷茫与困惑。大学生缺乏成熟的心理素质,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选择到城市发展。当前,社会流动的速度加快,大学生被来自社会、家庭、就业的压力包围,他们缺乏成熟的心理素质应对高压下的情绪变化,很多大学生出现了“逃不走的大城市,回不去的小乡村”的心理变化。部分大学生不能接受乡村人际关系的相对固化,发展条件的相对有限,但现实情况是近年来乡村的发展稳步提升,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产品有特色,大学生可以捕捉到更多的创新发展机会,打通乡村发展的各个环节,用自己开阔的眼界、专业的知识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四)缺乏先进的教育条件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教育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乡村的教育资源有限,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造成了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外流到城市。即使是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源于各种现实问题的考量,也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乡村多媒体教学设施不完善,缺少先进教学手段的辅助教学,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下。信息时代想要最大化利用资源,不要让乡村教育流于形式,应该抓住问题的根本实现乡村的特色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人才振兴应该重视教育的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宣传新时代新思想,扶贫先扶智,鼓励大学生回乡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会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奠定好教育的基础,不断补齐教育的短板,才能促使更多有志青年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人乡情感”重构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人才返乡留乡需要改革政策扶持力度,解决好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不断推动乡村政策、文化、科技、生态的全面振兴,才能推动人才的振兴。乡村振兴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转型升级的动态过程,无论城镇化发展到各种程度,乡村都不会消亡,乡村与城市发展应和谐共生,实现资源的流通互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城代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培养引进青年人才,发挥人才的创新“造血”功能,重构人乡情感助力乡村振兴。

(一)政策吸引,鼓励返乡创业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要不断推动人才返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青年人才。我国应不断打通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渠道,支持大学生到乡村干事创业。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大多数乡村地区人才振兴的条件尚未形成,仍存在很多现实条件的制约因素。如城乡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尚未破除,政策制度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返乡;农村收入低、政策不稳定等制约因素难以留下或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政府对农业支持与扶持的精确度有待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文化还需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尽快破除影响和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体制机制,营造乡村人才振兴的积极政策氛围。

第一,要加大对返乡创业青年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更多青年回乡创业。出台财政政策针对创业青年增加补贴和奖励资金,确保返乡青年能够获得与大城市职业的就业者同等的经济收入,以制度性的方式确保返乡者待遇与地位的提高,这是吸引青年留守乡村的关键环节。扶持一个乡村的创业青年,带动的是乡村一个产业的发展,解决的是一个村甚至是一个地区的发展问题。青年“愿意来”的关键在于优化人才的引进条件,“留下来”的重点在于有看得见的未来发展机会。我国要不断深化乡村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优良的乡村政策环境,积极落实经济待遇,鼓励社会资金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定期开展优秀乡村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努力构建尊重乡村人才的良好氛围。

第二,精准定位乡村人才需求点,细化人才的层次和类别。例如有些青年愿意回到家乡,但是担心家乡就业机会不多,对此需要针对不同乡村出台不同的个性化方案,让青年感受到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发展,都拥有一样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树立乡村人才数量、质量与乡村协调发展的理念,结合乡村地区实际情况,不断挖掘人才开发的潜力。乡村需要做好整体发展计划,解决人才留在乡村的后顾之忧。对于掌握创新技术、拥有丰富经验的青年人才,我们要降低创业融资门槛,让真正有技术的人才不受到其他因素的阻碍。随着现实社会的不断变化,青年人才会面临自身现实问题的困扰,如果后续政策落实不到位、乡村措施跟不上、配套设施不健全,很容易导致返乡人才的外流。因此要制定优惠政策、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医疗补助等政策进行对人才的扶持,不仅为返乡人才搭建出开拓创新的“平台”,还要为人才夯实返乡建乡的“舞台”。

(二)情感浸润,培育家乡情怀

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年受到社会高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向往大城市的繁华,追求现代化带来的便捷生活,曾经意义上的乡土情怀开始逐渐被削弱。青年对于家乡的情感不断地被稀释。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真正热爱家乡的青年人才,无论是去往大城市工作打拼,还是留在家乡贡献力量,他们都拥有着最真挚的乡情。他们不曾遗忘家乡的物产富饶、历史悠久、土地肥沃。乡土情怀依然存在每个青年人心中,唯有重新发现,方有价值维新。乡村的振兴需要情感的浸润,每个乡村都有青年代表人物,他们或许是乡村创新发明家、支教老师、治沙英雄、基层村干部,他们对家乡有着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因而也最伟大最动人。曾经生活在家乡的大学生们都已经长大,他们返乡创业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建设着家乡,他们发扬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带领家乡进行生态化建设,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实现了城乡之间的现代化要素流通。青年人应该看到,现在的乡村已经不是旧时的面貌,挡在乡村发展面前的不是壁垒而是机会。人才返乡不仅可以改变乡村建设人才短缺的现象,还可以使得他们的见识与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增长。大学生返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科技,构建特色乡村

乡村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发展,应该不断寻求经济发展的规律,打造专属乡村的地方特色。乡政府应整合一切优质的乡村资源,打造乡村科技,让农业科技造福每个农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阻碍乡村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建设的核心。农民增收的核心需要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主要途径在于依靠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开发生产出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机遇与希望。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应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和要求,不能一味沿袭传统,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在乡村建设中还有许多资源、机会、模式值得去探索和实践。例如,科技乡村、智慧乡村、休闲乡村、旅游乡村、青年双创村。原生于乡村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才是真正能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动力,不断创新科技,构建特色乡村,打造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四)优化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良好的乡村环境是乡村发展的优势和财富,需要保护乡村的本土环境,按照乡村原有的生态发展脉络进行乡村建设,策划新产业,融入新思想,让更多青年人回归乡村,将规划与建设相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整合各种生态资源,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更多人尊重乡村、保护乡村。建立健全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环境制度,因地制宜解决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彻底解决乡村交通不通畅的制约问题,加强传统村落的生态保护。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目改造,模仿城市建筑,不适合乡村自身发展特点,应根据乡村的自然条件,建造适合乡村特点的景色,为美丽乡村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人才大学生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