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俞欣言
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渐进的育人过程。体育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体育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教材特点,以实、小、细为着力点,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与德育渗透,真正实现学校德育立人的教育目的和育人目标。
(1)制定实施方案。只有科学地、严谨、具体地制定好德育计划,单元、课时中渗透德育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制定德育方案需要从目标意识、统筹意识、系统意识、单元意识、校本意识、完善意识着手,使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练、赛,才能克服德育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提高德育质量。
(2)建构评价体系。教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德育活动评价细则》,对学生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等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事而异,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激励、综合评价,促使德育内化,提高德育渗透有效性。
(3)激活德育内因。学生是德育有效性的内因,是德育效能的主体,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性格、品行上的弱点,创设和谐的氛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能在平等交流中获取德育信息,在坦诚讨论中得到德育启发,在参与中接受德育教育。
(4)重在持之以恒。学生在教、学、练、赛、戏中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行为和思想,需要我们耐心地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处理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思想上的反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坚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态度,反复抓,抓反复,时时抓,处处抓,使学生每反复一次,就受到一次教育。
(1)理论渗透。教师要善于通过室内课,运用辩证法的立场、方法,通过体育教、学、练、赛、戏等典型案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2)田径渗透。跳高、跳远等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自信果断,敢于超越自我的品质;投掷活动能培养学生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技巧活动能培养学生机智果敢、克服困难等品质;跳跃、障碍跑、耐力跑等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接力跑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球类渗透。球类游戏和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比如针对篮球、足球的传切配合中的失误、埋怨,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宽容和理解,让学生探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成功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犯规、裁判错判和漏判,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胸怀。组织学生课前协助布置场地、借还器材,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热爱劳动的品质。
(4)武术渗透。武术活动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学中要针对性进行武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虚心好学、团结协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意志品质。
(5)游戏渗透。游戏中蕴含着在丰富的思想性,教师要善于从思想教育的大处着眼,从意志品质的细节入手,从行为习惯的小处着力,在游戏中融入集体精神、规则意识、诚信教育等,培养学生正确的集体观、胜负观,把集体的态度和要求转化成集体舆论力量,培养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要巧妙地在游戏中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败与胜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德。
(1)多关爱。尊重和爱护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体育教、学、练、赛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期待效应、南风效应、门坎效应,要爱心、细心、耐心、恒心、热心,五心并用,以心育人,寓爱无痕。体育教育与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生病时的一份问候;成功时的一份赞赏;委屈时的一个爱抚;犯错误时的一份宽容;挫折时的一份鼓励;困难时的一份耐心等,让所有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关爱,感到温暖、信任、鼓舞,增强德育效果。
(2)重差异。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个性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针对性地加强德育教育。比如针对后进学生,教师既要宽容他们思想上的反复性,耐心地对待,也要善于利用其闪光点,使他们能扬长避短,任用他们担任体育小组长,协助分组学练习、班级比赛,让他们在集体服务中展现自我,并在集体监督下逐步修正思想、行为偏差。
(3)抓规范。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反复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安全教育、团结互助教育。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调动队伍、分组练习等培养组织纪律性;杜绝学生对别人的缺点评头品足、说长道短。要善于通过讲案例,摆道理,防微杜渐,以严导其行,以细引其德。
(4)挖典型。体育活动中好与不好的言行是其思想品德的自然流露,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学生的语言、态度、行为中及时发现各种个性、苗头,因势利导,及时进行教育。对学、练、赛中的顽强拼搏精神,应及时表扬;对器械体操练习中注意力不集中、投掷练习不听统一指挥的行为要及时加强安全教育、纪律教育。
(5)讲方法。德育教育与渗透应立足于学生,方法新颖,形式多样、手段灵活,将引导法、榜样法、奖惩法、破窗法、集体法、心效法综合运用,多法融合,穿插运用,常教常新,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与引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