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2021-12-30 22:43葛易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岗位人才培养建筑工程

葛易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出现了人员所学知识技能不对口、能力差异大等等一些列的问题。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出发,研究以企业岗位驱动为核心、分层递进式的“岗位驱动,能力递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岗位;递进;人才培养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中,很多都设有建筑工程类专业,涵盖了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但是中国的建筑行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大多数施工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人员不熟悉建筑规范和专业流程,缺乏实践,对许多现场建筑技术一知半解,导致了很多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我国建筑市场规模巨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依然堪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是呈现了以下问题。

(一)培养内容脱离岗位实践

高职和大学的建筑专业培养内容往往难以落实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学生学习的内容偏离了工程项目岗位的实际需要,更缺乏工地实践。这造成拿着建筑工程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大学生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资格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反而工地一线人员拥有实践经验。于是签字盖章由有资格证书的人进行,具體工作由别人做。这种现象大量的存在说明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培养的内容脱离了岗位实践的需要。

(二)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中国建筑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了严格的建筑行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涵盖了初中高各个等级。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了完整严密、等级森严的行业准入体系。但是建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凭借个人能力、工作业绩发展,不断提拔提升即可,没有明确的专业规划和后续梯次培养指导。即使有相对应的职称制度,以及职业资格考试体系,其严格的体系和严密程度,与建筑业相比,都不能相提并论,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连职称制度形同虚设,更加不和薪酬和个人发展规划挂钩。

三、“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如上所述,我们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岗位实践的驱动,也没有完全在学校和在岗教育中普及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了更好的培养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实现教育岗位实践化和人才能提递进式的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应该从课程设计、目标设置、层次化教育和教学实践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设置实用化和层次化的培养目标

“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的基础是准确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筑工程是一项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学生实现就业为目标,以教学内容服务工程项目为宗旨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均是建筑工程各企业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所以,学校的教学目标设置需要符合实际工程岗位的需要,给予学生层次化的选择。教学需要以工程实践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兼顾基础的工程项目技术和管理素质培养,确立为双层次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第一层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为基础的施工员、绘图技术员等等;第二层次职业岗位培养目标为技术骨干和工程管理人员。学生刚毕业开展基础性的工作,但具备继续提升的能力,使学生个人职业能力得到实用化和递次化的进步。

(二)设计岗位驱动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首先应当以培养岗位能力作为主要线路,构建以专业知识为主要的特色性教学课程体系。同时,课程也需要贴合企业岗位的需求,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培养。

1.加强分项领域的专业性

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将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操作性知识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施工工艺、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检验等部分进行重点教育,并且将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教育等列入到教育行列当中去。课程中还需要重视起规范性教育和实践操作的培训,明确的将操作规范传授给从业人员,促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能规范性操作,促使专业能力更加强。

2.专业知识与岗位素质培养相结合

综合素质以及道德素质也是建筑工程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课程中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法律法规以及道德基础等课程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应当在授课的过程更正对从业人员适当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不断的接触到这样的知识,从而强化他们对于职业道德的认可,提高他们的岗位职业素质。

3.强化认证教育

建筑行业需要的职业认证较多,需要所谓认证教育中要求从业人员需要有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在工作当中做到持证上岗。为此,在建筑专业的课程构建中中应当安排他学生获得对应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从业资格证考试。虽然一本证书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但却能给予一个人努力的充分肯定。阶梯式的证书的考试也能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指明方向。

(三)强化实习前的岗位培养

学校可以尽可能多的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鼓励同学们自主在这些企业中寻找实习岗位,让同学们能够自主的选择心仪的就业企业。在实习前,组织实际操作性强的组合教学内容、强化“学校与单位联合、两个氛围和两个时期”人才培育方式,让学生对实习单位的要求有所了解,补充对应的知识和技能。

实习需要把任务以及工程当作基础,科学的进行教学,让同学们经过学习可以做完与之有关的工作任务。实习期间的专业和非专业校企联合教育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训地点和新课程教学,促进学生最大化的利用实习机会提升自己的岗位工作能力,做好正式工作准备。

(四)采用能力递进式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递进式发展,学校需要采用“能力递进”式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并始终贯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能力的递进式发展为路径。

专业教育前的初始阶段是“通用能力和知识教育阶段”,主要利用在校学习来实现,帮助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基础理科知识。第二阶段是“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主要教授与建筑岗位相关的通用专业知识。第三阶段是“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学生一个建筑技术和工程管理学门类开始深化学习,并初步适应企业工作生活环境。第四阶段是“专业能力强化提高阶段”。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工程实习教育活动,专业课以学生自学为主。实习中老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培训,而企业联合学校进行综合评价。当学生开始积累工作经验,开始拥有持续进步的意愿和能力,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清醒的认识,才能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式发展。

四、结语

“岗位驭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学校只有从课程设计出发,开展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教学,才能适应新时代建筑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样的学生才能成为专业水平高、企业满意、职业素养全面、持续学习进步的新一代建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凌卫宁,张小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2]李文渊,刘宝县,吴明军.建筑施工图实例:基于"项目导入法"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杨瑞华,窦争妍,许瑾,等.谈建筑产业化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J].山西建筑,2016(27):214-216.

[4]贺道中,陈艺锋."分层递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制环境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02):78-82.

[5]黄伟,邱小文,唐文锋.基于校企合作、岗位引领下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宜春学院学报,2017(03):231-232.

[6]马淑红,王春萍,王杭,等."实景教学、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研究——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青春岁月,2019(01):130,129.

[7]周瑜.高职院校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8(02):137-141.

项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学院2019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项目编号2019ybjy-192245

猜你喜欢
岗位人才培养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