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萍芳
【摘要】长期以来,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关部门和学校在落实相关政策的过程中,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在学校管理中倡导节约文化。在新时期,积极构建节约型中小学校园文化尤其重要,通过探索新时期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建设,能进一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文化;中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090—02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部门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提倡节俭、反对浪费[1]。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新时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如何加强节约型校园文化建设十分重要,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一、节约型校园及文化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节约”的内涵,其一是相对于“浪费”而言,其二是一种美德和精神追求,是积极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2]。而节约型校园指的是学校办学、进行校园建设、校园管理以及教书育人等工作,在节地、节材、节能、节水、环保理念、节约型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节约型校园文化[3]。
构建节约型校园文化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体现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要降低消耗和杜绝浪费,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学习中要求师生节约各种资源;其二是加强管理,在办学过程中努力提升对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使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二、构建节约型中小学校园文化的意义
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作为人才重要培养基地的学校应通过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优化学校的各种资源配置。
1.促进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节约型社会,要从孩子抓起,通过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在学校的日常宣传、管理和实践中,培养师生的节约意识等;通过校园教育资源的合理调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学校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教育资源也存在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尤其城乡教育资源在地理位置、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无疑制约着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加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合理调配和统筹管理相关教育资源,提升各区域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从而促进不同区域中小学教育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节约意识。
2.助力新时期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校园建设是新时期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是学生素养培养的重要场所,节约型校园文化作为学生素养培养的立足点,关系着学生的长远发展。构建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能有效促使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从而形成文明节约的社会风尚,助力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
三、构建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的问题分析
在区教育局的积极引导下,笔者所在地区的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在持续推进,有的学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体系不够完善。在新时代,很多中小学结合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但并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一般围绕日常的教育教学内容展开,有的学校未能将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从学生的角度看,缺乏文化氛围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形成节约习惯;从老师的角度看,有的学校无法将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与学科教学融合,对学校教育资源的节约、优化难以进行。
2.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缺乏创新管理。从长远发展和当前情况看,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任重道远。很多学校的教育资源管理方式、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不够创新,一些学校仍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方面,未涉及环境保护、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相关领域[4]。另外,由于固化的学校运营和管理模式,增加了践行中小学新型管理理念的难度,导致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困难重重。因此,要做好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必须更新理念,在学校运营和管理方面实现改革和创新,有效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形成积极的节约型校园文化,从而培养中小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行为。
3.缺乏健全的监督、考评机制。制度的有效落实需要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但当前一些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存在监督、考评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学校发展和整体规划中,未能将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纳入其中,使之与学校发展有机融为一体,学校整体规划未体现“节约文化”理念;二是部分学校针对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在实践中未能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或者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没有定量化,导致无法有效监督、考核学校领导、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构建。
四、构建新时期节约型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基础性工作,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优化资源配置理念,改革中小学管理体制;要加强节约型校园文化宣传,提升师生的节约意识;将节约型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的开展,促进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
1.构建节约型校园文化制度保障体系。构建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学校应成立由学校领导(如校长)为核心、由科研骨干教师组成的节约型学校领导小组,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的完整、细致、量化的相关管理制度。学校各个部门应细分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类型,涉及宣传、组织、实践、监督和评价等方面,落实“定额用能,节约奖励”“节约的教学融入”“节约的实践活动”等制度,以促进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有效构建。
2.提升师生的节约意识,加强节约型校园文化宣传。宣传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可以借助于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丰富的教育活动组织等,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橱窗、横幅、校报和校园网等方式和渠道,宣传节约型校园文化的理念、意义、内容和形式等,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5]。也可以通过聘请专家作讲座、發放倡议书和宣传材料等方式,开展节约型校园文化宣传活动,有助于提升中小学师生的节约意识。
3.将节约型校园文化有效融入中小学学科教学之中。在节约理念指导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学科教学中与节约型校园文化相关的素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度、合理融入、渗透节约理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提升节约意识[6]。还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学校网站中开辟“节约型校园”专栏,展示学生和老师相关作品,开通留言和讨论功能,使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成为一种新风尚。
4.开展以节约、环保为主题的校园实践活动。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节约型校园文化应深入人心、成为师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理念,需要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践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以“节约”为主题的活动,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纸、节约用电等节约型校园主题活动,引导师生形成随手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的习惯,形成随手关灯、人走电源切、杜绝长明灯等节约用电的习惯,形成节约使用练习本、废纸回收、节约纸张等习惯。开展“书香满园”中小学图书资料“跳蚤市场”活动,进行旧书互换、旧书捐赠,在节约理念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开展校园环保回收长效化活动,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又有助于垃圾分类理念的形成,还能使废旧物得到有效利用。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激励活动,评选班级“节约小模范”,并对其进行奖励,发挥激励引领作用。开展“节约家庭”教育活动,使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有效辐射到学生家庭、延伸到社区,形成社会节约新风尚。
在节约型社会建设大背景下,在基础教育阶段积极进行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构建意义重大,其构建过程中不仅需要系统的制度保障,还需要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特点进行广泛宣传、开展丰富的活动,更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加强认识、端正态度和强化统筹协调能力,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监督。通过多方协作,构建中小学节约型校园文化,促进学校良性、健康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元婕.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三重意义[J].中国德育,2017(24):18-20.
[2]何迎春.浅析农村中小学节约型校园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130-131+136.
[3]杨丹.新时期中小學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20(06):191-192.
[4]顾家龙.提倡学校循环使用计算机,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8):94-97.
[5]张朝阳.浅谈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建设[J].新一代:理论版,2020(05):251.
[6]聂明珠.融媒时代中小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以南昌市北湖小学为例[J].新闻前哨,2020(02):100-101.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