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教师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更好的实现语言输出,更好的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对于英语课堂提问的研究,课堂提问的定义和作用,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类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策略,有效进行课堂提问,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提问;策略
一、国内外对于英语课堂提问的研究:
当前课堂提问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教师提问的类型,功能;提问的技巧;等待时间;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等问题上。很少从用语用角度对课堂提问进行分析评价。然而,语用学的理论实际上潜在地影响着教师课堂提问,采用适当的语用策略。可倾听学生的弦外之音,使学生能以言行事,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提问在教师课堂话语中了相当的比例,教师课堂话语是国外语言学家近年来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unan 1990)。White and Lightbown (1984)用录像设备摄录一个外语教师的一堂课的活动,其中观察在一堂50分钟的课堂中教师提问了427个问题。Tsui(1993)分析了香港的英语课堂教学情況,发现70%的课堂话语活动是:老师提问学生—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供一定的反馈。因此,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外语课堂教学的提问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国外对于课堂提问的研究:
Richard 和Lockhart(1996)提出课堂提问的六条理由:(1)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2)可鼓励学生集中思考课堂的内容。(3)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的话语。(4)有助于教师阐述某些结构和词汇项。(5)教师能通过学生的回答核查学生的理解情况。(6)有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
Long and Sato(1993),Brock(1986)和Nunan(1987)等对提问的分类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与论述。他们提出了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与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的划分。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Long and Sato(1983:280)发现在他们研究的课堂中,需要学生作答的问题有79%为展示性问题。他们提出,“这一结果表明,与许多二语教学专家所建议的相反,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很小一部分”。Brock(1986)的研究说明,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Nunan(1987)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当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语境的话语。
教师在提问以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长短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目的语言的提问进行处理。Rowe(1974) 提到,在他所观察的课堂里,总体说来,教师在指定一个学生回答提问时,等待的时间还不足两秒钟,如果三秒钟后学生还不能回答,教师就要干预了。因此他强调,当教师确实有耐心将等待的时间延长到三到五秒或更长时,更多的学生会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提问分配是指教师均等的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思考的提问技巧。Nunan(1991)观察到,教师更倾向于将提问的范围集中在教室的一个特殊的区域,通常是集中在教室的前面与中间部分,越到后面与两旁,教师的提问就越少。
国内研究: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涉及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文章与调查并不多,内容涉及教师话语的形式、功能及效能优化等方面。近几年国内还出现了一些实证研究。胡青球等(2004)调查与分析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四位外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模式,揭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模式特点。吴霞辉(2003)在她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部分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几乎100%的学生认为老师都有他们最偏袒的学生,在课堂上频繁的叫这些学生回答问题。这些研究为广大一线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研究是借用国外的已有理论,重复研究多,结论创新性不大,预料范围有限,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仍需进一步验证。
二、课堂提问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提问也属于课堂互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也可以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很好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Richard 和Lockhart(1996)提出课堂提问的六条理由:(1)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2)可鼓励学生集中思考课堂的内容。(3)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的话语。(4)有助于教师阐述某些结构和词汇项。(5)教师能通过学生的回答核查学生的理解情况。(6)有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
在英语课堂上,提问能给予学生动力和机会来产出语言,它可促进师生互动,并让教师及时从学生中得到教学反馈。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处于和谐的英语交流互动状态,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当今盛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正如郑树棠(1997)所说,“课堂提问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还以通过提问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Richards & Lockhart 1996:185)。课堂提问也是教师话语的主要组成部分。香港中文大学的Amy Tsui(1995:23—51)就把教师话语分为三部分:1,教师对课文、语法等的讲解;2,教师对学生的提问;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反馈。她指出,教师提问在教师话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当前课堂提问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教师提问的类型,功能;提问的技巧;等待时间;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等问题上。很少从用语用角度对课堂提问进行分析评价。然而,语用学的理论实际上潜在地影响着教师课堂提问,采用适当的语用策略。可倾听学生的弦外之音,使学生能以言行事,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类型
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一般有四种分类。1. 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指的是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的问题,比如:Does the moon revolve around the earth? 而开放式问题指的是有多种可能答案的问题,比如:What qualities does a good teacher need? 2. 展示型问题(display questions)和真实型问题(genuine questions),展示型问题指的是:老师 3.低层次问题(lower-order questions)与高层次问题(higher-order questions) 4.由Bloom提出的问题分类:(1)知识型问题,即需要回忆的基本概念、术语、事实等相关问题;(2)理解型问题,即通过比较、翻译、解释、描述要点来理解事实与观点的问题;(3)应用型问题,即需要再不同的情境中应用已有知识、事实、技巧与规则的问题;(4)分析型问题,即通过识别关系、原因、动机、寻找证据来支持主要观点的问题;(5)综合型问题:用不同的方式综合各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或创新想法的问题;(6)评价型问题:在一系列标准基础上通过对想法信息做判断来证明或呈现新观点的问题。
四、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策略
1.预先设计好问题
精心的问题准备是进行有效提问的前提。教师在上课前需要事先设计好问题并且注意考慮下列几点:
(1)确定提问的目标
(2)选择提问的内容
(3) 组织提问的语言
(4)写下要提问的问题
2.设计问题的策略
Sanders提出“好的问题能包含更广发的想法,是围绕各种思考方式设计的。好的问题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性及评价性思维而不是只注重所学知识的考查”。
可以设计一下类型的问题:
(1)引发思考的问题
(2)有挑战性的问题
(3)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4)参考型问题
3.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包括控制提问的顺序、时间、步骤、难度等。
(1)提问顺序
一般来说提问问题是由易到难,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封闭式问题到开放式问题,从聚集型问题到发散型问题。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慢慢增加难度。比如,刚开始由低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加挑战性,开始提问高层次问题,需要把知识运用起来,需要运用高阶思维能力,真正理解运用、拓展。
(2)调整转换
每个学生水平不同,在提问时如果有学生答错或不会回答,老师可以先提示,如果还是不会,那么老师要及时调整,换另外一位同学来回答或者来补充。让课堂更加有效,并继续顺利展开后续教学活动。
(3)追问
追问主要指的是当学生回答比较单一时,老师可以继续提问,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让学生表达更多一些。当老师提问“What are your hobbies?”,学生只回答“I like swimming.”,这时,老师可以追问以下问题:“Why do you like swimming?” “How often do you swim?” “Can you swim well?”,这样学生能更好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更好的进行描述。
(4)重复
老师可以再重复问题,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保全班同学都能听懂问题,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答案。特别是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重复策略,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延长时间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非常重要,不能太短,太短了,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无法给予较好的答案,研究表明很多老师课堂提问后等待时间过短,一般来说等待时间在5-8秒比较恰当,具体等待时间还取决于问题的难度。
4.评价策略
评价也是教师提问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的反馈与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回答是否准确,正向反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正向反馈包括表扬,如“excellent,wonderful,well done,very good,great,terrific....”,这些话语可以激励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反馈也包括纠错,可以先肯定学生,然后委婉的指出他的错误,帮助学生进步。
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增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不只是表现在语言准确、词汇丰富、表达能力强,更表现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恰当的表达,有效进行交际。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构建一个语言环境使得教、学、用三结合。课堂提问体现了会话的语用意义。“意义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动态地生成的”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构成语用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对话中准确把握语言意义,逐步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教师在提问中解惑、授业、传道;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培养语用意识,练就语言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能力。恰当运用提问策略可以更好的发挥提问的效果,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清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
[2]吴霞辉.Uneven allocation of teachers’attention to students[J].中国英语教学,2003(4).
[3]吴冬冬.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提问模式的可行性探究[J].英语广场,2019(10)
[4]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话语分析[J].中国外语, 2007(1).
[5]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北京.
[6]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作者简介:邵理燕(1983.10-)女,汉,江苏泰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语言教学。
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大学基于 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项目批准号:2020SJA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