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务人员体制内外收入对比分析探究

2021-12-30 13:49李牧伊
中国市场 2021年31期

[摘要]既要让牛干活,也要让牛吃草,底层公务员的待遇在体制外人员看来是个无法破解的信息壁垒。如果没有熟人帮忙,那么子女就业去向也就无从帮衬,刚毕业的学生还有待业的适龄青年更是无所适从,这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笔者有幸从国有企业考入体制内,又一直在财务岗位从事工作,对基层公务员的待遇有一定的了解,文章就基层财务人员体制内外收入对比进行分析,希望给相关从业者以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体制内外对比;财务人员收入;就业决策参考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1.169

从目前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关键词搜索来看,机关待遇论述的都是擦边球,有关于退休待遇的探讨,有关于提高体制内待遇的文章呼声,却鲜见在职待遇的论述。关于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年轻人普遍考虑待遇如何,“性价比”怎样,有没有分房等隐性福利权重占到了50%以上,笔者在湖南省娄底市某大型钢铁企业财务部总部工作了7年多,对2011年后关于企业事业单位财务岗位待遇分配有着一定的见解。

1钢铁企业财务和事业单位财务对比

工作这个事,讲机缘巧合,讲人岗适配,钢铁企业很多工作需要人干,应收应付款项巨大,仅仅其他应付款——代垫铁运费一年就有4亿多元,资金占用庞大,这些都需要精打细算、在细微处见功夫。企业财务人员在工作上往往疲于应对上级领导以“效益”“收入考核”为指标的巨额工作量,更有甚者,为了深入业务流程,以“突击队”形式加入挖煤、卸矿石的体力劳动,还要完成和领导团结一致的各种任务,固然工作量上是企业基层会计大于机关基层人员,不过人岗是否匹配,还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个人对收入赋权很高,且能深谙人际社交的理论,还能吃得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苦头,给企业创造一定效益,那么就适合在企业,因为通过绩效考核、年底汇报工作、逐级提拔可以在3年内拿到每年12万元的年薪(对于刚入职的年轻人而言),在一个四线的边缘,甚至五线城市,拿到这样的收入,基本上是中高收入群体了。这样的人才往后看还有很好的前景,如果做到中层,一年收入几十万元没有问题。如2014年娄底某钢企的总会计师一年要交2万元党费,其淡定一笑:“我热爱党,这点钱不算什么”。可是当时笔者一年都没有4万元工资收入。越往上爬,待遇越高,在收入层面,企业的高管肯定强于公务员(企业高层干几年相当于中个双色球一等奖)。而在基层干了7年多,收入不吃不喝才刚好买一套房(查一查五线城市房价,一个月工资刚好买一平方米)。在企业工资往往有一部分绩效浮动,所谓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级别高、贡献大,收入一般越多。然而必须提示一点是,从2012年开始,年底各种购物卡、各种小福利基本清零,企业的员工收入就是明面上的工资,是多少实发工资就是多少。在政府部门,收入(从会计准则——工资薪金所得规定收入应该是广义的收入,也就是分了房子或者发了物品以及各种货币收入总和)就比较隐蔽,而且种类名目相对较多,每个地区名目都有不同,若没有亲戚朋友在该单位,这个单位的收入是多少别人无从所知,更别说笔者在财政分局干了2年多,第一年都不知道自己的收入名目,第二年在人事工资岗位上,收到一个批复办一个,每个月去工资统发中心,这才揭开体制内收入的神秘面纱。笔者经常自嘲: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考了湖南省第一名,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都不清楚。其实大概是多少还是可以预算的:登录当地政府部门官网,找到预算或者结算公开,查询到最近几年单位的工资福利支出,估摸一下单位人数(机关一般单位人员不多,而且人数有时可以在人事公开等信息查到),用分母除以分子,就是这一年的平均工资,政府部门工资收入差距小,最多的往往只比最少的多一倍,这么看来,算出平均数,就是你的期望值。当时笔者就是这么估算的,以至于组织部副部长来考察我(面试)时问知不知道待遇有多好,我就淡然回答了一个数,他很惊奇地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就这么回答,当时他就给予我肯定的回答。

2事业单位的工资构成要素

见到了森林,还要看树木,体制内的收入明细——以娄底某县为例,分为级别工资和职务工资(公务员登记的或参公待遇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事业编制的)加地方津补贴,名字不同,算法相近,结果也差异不大,公务员每年每月工资至少涨94元(考核合格),事业编制的每年每月工资最少涨35元左右(考核合格),这是增量上的差异,事业编制原则上一年一加,公务员一年一算两年一加,其实公务员工资涨得比事业编快一些,存量+增量,具体到一个工龄30年的副处级干部,一个月工资应发6600元左右,刚刚参加工作的科员,一个月工资应发3200元左右,每年增加一些,五险一金的扣法跟企业相同,住房公积金个人12%,单位12%,养老保险个人8%,职业年金个人4%(其实跟企业个人交养老保险12%一回事,换个名字),医疗保险个人2%,单位4%,生育保险单位0.7%,工伤保险单位0.48%,失业保险个人0.3%,单位0.7%。如果将前面归类为“明面上的工资”,那么“实际的补贴”就需要多花工夫体会:每年阳历年末农历年初是发钱重点,明面上的工资不够用,全靠补贴来凑。在2013年,一个研究生每个月明面上的工资只有810元,而那时笔者在企业已经有3800元了,但是该研究生每年综合所得有59000元,笔者在企业一年没有50000元,来到娄底某基层单位后,和其共事,发现各种补贴占了很大部分,其收入2015年左右的确是这么多,补贴是什么,就是发钱,一般今年发去年的,今年的明年发,也就是推迟一年。有些部门若干年前还有指标房,但是放在2020年以后,基本很少见了,如果奔着房子去,可以选城投、土建等跟房子审批有关的部门,这些有房子分的部门一般也很少有人能调入,像笔者就是考的社会事务处融资岗位,考在哪里就待在哪里,这种或有事项,做做梦可以有,不能计入收入总额(要基本确定才能计入,目前笔者分析发生概率低于10%)。

3对于年轻人的建议

对于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应届毕业生还是随大溜,别人想方设法考公务员,若求职者没有特别的才能或特别的熟人,去考无妨,考上了,往后看10年,还是首选之一。公务员工资财政发,不用担心失业,领导可以换,公司可以亏损,但是收入不会有很大变化。如果考不上公务员,在家乡附近考个事业编制,也符合长辈们的期望。例如福利名目:文明奖280元一个月左右、重点项目津贴500元一个月左右、乡镇津贴200元一个月左右、单位年终奖15000~20000元、交通补贴550元一个月左右、购物卡2000元一年,还有按月餐补、生日小礼品、每年一次3000元左右体检。公务员有年底一次性奖金(简称13薪,比月工资少千多元),如果是有专业技术的,可以考单位有岗位设置的事业编(没有13薪),中级事业编加208元一个月,高级加600元左右,工勤高级工每年多4000元左右,这些跟单位岗位设置有关,一般按一定比例计算后以1个高级、3个中级来配备,如果单位有职称的太多了,评不评的上就是问题。部分人才引进的岗位有组织部的人才专项基金来保证人才津贴,这些补贴加上来就还算可观。这些待遇,笔者之前是全然不知道,请过一些人吃过几次饭问询才有所了解,在这个人事财务工作2年,可以说刚刚摸清单位收入的门道,斗膽猜测全国各个机关单位都类似。可能补贴名字略有不同。现在职级并行出现后,公务员不再叫国家级、部级、厅级、处级、科级、办事员了,改了名字,待遇接近,叫作巡视员(分为一二三四级)、调研员(分为一二三四级)、主任科员(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科员二级科员办事员。医保待遇有的地方住院没有起付线,很少。很多地方跟企业一样,800元起付线(完全自费),离休人员住院等医药费全报,退休人员有的可以回工会再报销、在部队认定为伤残后在机关工作的,有再报销。这就是基层公务员所能了解的全部,当官不能发财,体制内的纪检、巡查很严格,一般的底层人员发下来的补贴也就够自己花销,毕竟买房买车结婚这些大花销还是很贵,很多体制内人员都感到生活压力大,笔者也曾觉得收入让生活掉了尊严。但是反观统计的平均收入,体制内还是能达到平均线。想发大财、创业的同志还是在体制外好些,要知道体制内的围城效应也是有的,很多优秀的体制内干部辞职创业、奔小康,如果你是凤凰,迟早会高飞,也不必一开始就往体制内考了,笔者在企业7年,在机关3年,企业的压力和降薪对于笔者如芒刺在背,昼夜难安,只好拼命考试,多拿些证书以便进入体制。钢铁企业财务减员是个趋势,如果没有人际关系,在钢铁企业做财务工作有可能到不了退休,而在机关、事业单位等只要不犯大错误,各种保障还是齐全些的。

4不同地区的体制内收入差异分析

从空间维度看:在南京(一线城市),公务员(管理八级)的收入一年超过30万元,为什么在娄底(五线城市)对应级别的公务员不到8万元,笔者分析现在吃穿成本已经差距不明显,房价差距很明显,一个地方经济越发达,房价往往越高。一个人的生存成本很大程度决定于房价,如果一个人想买房,在同样的岗位上,同样的消费方式,在不同的城市,工资收入基本上一个月买不起2平方米房子,除去刚性吃穿消费,一个月存款只能买1平方米房子,所以存款买房时间差不多,一定程度上抹平了差距。从时间维度看,随着货币政策的宽松,房地产价格看涨,政府收入和经济正相关,政策继续促进消费以带动经济发展,当地公务员的收入跟房价呈同向按比例增长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海峰,谭萍,唐志宇.老子人本思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J].高教论坛,2020(6).

[2]张万兴,郭晓梅.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8).

[3]孙滢.“不确定性”原理[J].中国机电工业,2011(9).

[4]徐刚.新人新规到适才适岗:政府编外现象的恰适性治理逻辑[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49(6).

[作者简介]李牧伊(1988—),男,汉族,湖南湘乡人,会计师,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