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研究

2021-12-30 12:14郭明翠
中国市场 2021年31期
关键词:招生联动机制三位一体

[摘要]招生、培养、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文章分析了民办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者的关系,探讨有效建立“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路径,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民办高校;招生;就业;培养;联动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1.075

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4002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中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质量标准、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发展路径、发展类型的多样化,在线教育的发展、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等新特征不断涌现出来,高速发展的各行业对所需人才的界定和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同时,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办学政策、生源质量、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也使得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存在就业歧视现象,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因此,探索符合时代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不仅关系到高校是否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人才,也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及未来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我校一直对招生、培养、就业三者的有效联动进行研究和实践,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套路”,最终促进三者的良性循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实力。

1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重要性招生、培养、就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相互促进的。招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入口和基础,对于民办高校而言,生源质量上的差异会加深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度;培养是育人、育才的本质和关键,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是人才培养的出口和归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最终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倒逼招生和培养。同时,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发展历史短、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生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情况下,掌握市场需求,制定有效的招生方案,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及采取有效的就业措施,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三个环节不能孤立运行,必须联动起来才能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2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实现路径2.1加强市场需求调研,建立就业反馈机制,实现招生与就业联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更新的界定,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要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首先就要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联动。第一,科学预测市场需求状况,合理调整招生专业布局,优化和均衡生源结构,尽量准确地制订招生计划,以保证人才培养供需平衡;第二,建立就业反馈机制,将招生与就业进行适度衔接,充分分析毕业生就业信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信息、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等,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特点,动态调整招生计划,缩小社会需要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第三,根据就业需求的丰富性及学生培养的差异性特点,增加招生类型。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下简称我校)招生、就业工作同属一个部门,可以最快、最有效地进行两者的衔接,这在我省同类高校中走在前列。学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反馈制度,多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个制度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通过对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这两块情况的基础调研,对毕业生规模和结构、就业去向、就业地域分布、就业率、自主创业及未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提出就业工作举措;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生薪酬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对就业发展趋势做出研判,反馈至招生和培养;通过对就业反馈及市场需求的分析,动态调整招生计划,丰富招生类型。我校2020年开始对工商管理类、土木类和建筑类部分专业实施大类招生,这是目前我省民办高校中实施大类招生的第一家,也期待通过这次试点,探索更多招生与就业联动的渠道。

2.2分析市场需求状况,加强专业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招生联动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招生情况,加强专业建设,扩宽人才培养渠道,实现招生与培养联动。第一,加强专业综合评价,实施专业分类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第二,实施大类招生政策,进行专业分流,加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自主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第三,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多元化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进行分类培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我校非常重视专业建设,结合招生、就业情况及专业评估,对现有的专业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分类建设。对办学历史在10年以上的传统专业、基础专业,采取巩固建设,稳步发展的策略;对近10年申报的应用型专业,采取重点建设,特色发展的策略;对还没有毕业生的专业,实施加强投入,强化应用的策略;对招生困难的专业则暂缓招生,进行专业改造,通过这些措施建立起一套动态管理与调整机制,逐步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2020年,我校开始对10个专业实施大类招生试点,学生在增加对学科、专业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去二次选择专业,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盲目性,也有利于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多年来,我校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手段、方法和路径,与甲骨文OAEC人才产业基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乐讯数字有限公司、上海高顿集团、云南明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构建产业学院,共建专业。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对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我校相关专业转型发展。

2.3强化市场导向和学生发展中心地位,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招生决策的正确与否、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如何,都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当前市场变化和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非常快,对人才需求的质和量也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大部分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仍存在趋同性,这导致企业找不到急需的人才,而大批毕业生却无法就业。为此,学校应该以市场导向和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增加与企业、行业的沟通与合作,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使人才培养跳出模式化的禁锢,充分考虑特色和针对性,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实现培养与就业的联动。

以我校为例,学校一贯秉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入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改革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企业方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走特色协同育人之路;建立分类培养体系,把“三考一创一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招生和就业情况调整专业布局,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优势特色专业;通过公共课程改革、丰富课程资源、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及创新创业类课程等,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以“面向行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为理念,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内外部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和操作,提升实践能力,扩宽就业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采取多渠道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建立就业反馈制度,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结果反馈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

3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成效3.1招生结构有所优化,招生质量得以提高

我校通过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和预测,将各省各专业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适度结合,优化招生结构,对招生专业进行一定的调整,2020年增设大类招生。以近3年为例,2018年招生专业48个,2019年招生专业47个,2020年招生专业及大类共计39个;本科新生的报到率有所提高,2018年96.42%,2019年96.88%,2020年97.5%。几年来,报考我校的学生人数名列云南省同类高校第一,新生录取分数线也领跑同类院校。

3.2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度高

学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学校每年都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评教等途径向学生征集关于教学的问题,从教师教学态度、课堂组织、教学内容与方法、作业讲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六方面来把握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以2019—2020学年为例,调查结果显示,优良等级(90分以上)的占比97.72%,中等等级(80~90分)的占比0.63%,不太满意(80分以下)的占比1.65%,从量化评价结果看,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而学校也针对每年的调研情况进行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3.3学科专业设置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质量得到认可学校形成了以2个一级学科为引领,3个学科群为依托,4个专业群为主干,有效对接需求且更具特色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的实验实训平台条件,师资队伍等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现有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等百余项,还获得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重点学科、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及省级 “新工科”等重大立项建设项目,金融学、法学、新闻学3个专业为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3.4学生就业质量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我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反饋制度,通过学校就业网问卷调研、当面拜访、电话拜访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研分析。调研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培养质量和规格与社会需求的相符程度较高,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岗位适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我校近年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连续十多年被教育厅评为“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第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from=groupmessage.

[2]郭长龙.高职院校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分析[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3]阮春杏.浅谈高校招生、教学与就业的关系——以教学促进就业 以就业引导招生[J].职业,2015(17).

[4]赵长林,王桂清,邵怀领.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构建——以聊城大学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7(6).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民办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研究——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0J1298)。

[作者简介]郭明翠(1979—),女,汉族,云南大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招生联动机制三位一体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多规合一”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强“三组一部”联动机制 克集体企业重组整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