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村(社区)干部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2-30 22:48朱立韬,成燕燕
中国市场 2021年3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干部

朱立韬,成燕燕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外援”,更需要充分调动村(社区)内部力量,而村(社区)干部正是这个“领头雁”群体。文章通过阐述村(社区)干部人才培养对产业振兴、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以及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云南省村(社区)干部人才培养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社区)干部;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1.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社区)干部是政府和群众联系的“纽带”,其工作能力素养、服务态度及工作作风影响着党和政府政策的贯彻落实、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生活。

1云南省村(社区)干部人才培养意义

1.1实施产业振兴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是保障。目前,“三农”面临着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村(社区)人才不足以支撐农业产业化发展。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1]公布,截至2018年年底,云南省人口共计4830万,其中城镇人口2309万,占总人数的47.81%,乡村人口2521万,占总人口的52.19%。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2]数据显示,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1715.1万,其中女性818.6万。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生产经营人员占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94.6%,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只占到5.4%。可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口基数大,受教育程度低,要实现产业振兴,提升村(社区)干部带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能力至关重要。

1.2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然选择

“人才队伍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动力源泉”[3],农村基层组织需要“精党务、通法制、懂经济、善规划、熟市场、会管理、熟三农、懂宣传、会电脑”的复合型人才方能胜任[4]。从2016年云南省村(社区)“两委”换届情况[5]看,扣除交叉任职,全省村党组织委员、村民委员会委员、村务监督委员共120503名,从年龄看,以45岁以下为主体,有74184名,占总数的61.6%。45岁以下这些人中,专科以上11045名,占总数的9.2%,高中中专19957名,占总数的16.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3182名,占总数的35.8%,村(社区)干部学历相对较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特别是经营管理、法治意识、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弱。建设一支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强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势在必行。

1.3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6]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对村(社区)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好村级事务性工作,做好党建、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农田水利建设等,在经济新常态下,更要处理好土地流转、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保、农技推广、法治宣传、产业发展、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和保护等工作。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需要提升村(社区)干部治理能力、领导力、组织力和创新力,焕发村(社区)生机活力,从而激发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共同力量,以谋求村庄长远的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提升。

2云南省村(社区)干部人才培养现状

2.1云南省村(社区)干部人才非学历教育培养现状

目前,针对村(社区)干部培训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省委组织部每年针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开展的培训。《云南省2019—202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中提出:“围绕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重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党建工作实务,群众工作,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等教育培训。”[7]二是民政部门针对村(社区)主任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主任的培训。三是各州(市)结合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需要,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对各级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主任开展培训、调训等。纵观云南省村(社区)干部非学历培训,系统性不强,存在重复培训现象,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整合浪费。

2.2云南省村(社区)干部人才学历教育培养现状

2018年5月,云南省委组织部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厅和云南开放大学开展了《云南省村(社区)干部素质能力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学历教育(以下简称“村干部双提升”项目),培养对象聚焦在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的村(社区)干部及纳入培养计划的村(社区)后备干部。

2.2.1强化组织保障,培养对象精准化

“村干部双提升”项目初步形成了省、州(市)、县(区)三级联动机制。招生严格按照村(社区)干部个人申请,村(社区)党组织、青年人才党支部推荐,乡镇(街道)党(工)委深入考察,县级组织部门审核的程序确定学员。目前,“村干部双提升”项目学员有15730名,覆盖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其中,在职村两委学员为75.15%,培养对象更加精准。

2.2.2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

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开放大学通过走访调研、召开专家论证等方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中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学历教育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以外,增加了履职能力模块,根据村(社区)干部的工作需求,设置了《农村党建工作实务》《计算机操作实务》《农村常用应用文写作》《新时代农村发展形势与政策专题》《民族宗教与政策》《农村电商实务》《农村常见突发事件应急与处置》《农村村务管理实务》《实用法律知识》《人际沟通与技巧》《地方特色课(一)》《地方特色课(二)》《地方特色课(三)》等课程。《地方特色课》由州(市)组织部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确定具体授课内容,《地方特色课(一)》聚焦农业实用技术或高原特色产业;《地方特色课(二)》聚焦基层党建、党员教育、法制建设、生态文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地方特色课(三)》聚焦地方民族特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学员纷纷表示希望此类课程多开设几个学期,以便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还有学员表示希望以后可以开设项目申报类的课程或者讲座,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能够落地村委会。

2.2.3严格教学过程,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性

辅导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员学习情况开展面授辅导,并组织学员开展小组讨论以及实践实训,初步实现了“授课+答疑”“理论+实践”“观摩+指导”相融合。2020年春季学期 相关数据来源于“云南省村(社区)干部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情况通报。全省“空中课堂”平均参学率达到了 97.8%,其他三个课堂学员任务上传率为 72.94%。“空中课堂”全省排名前10个教学点平均参学率达到100%,排名后10个教学点平均参学率为95.32%,可以看出“空中课堂”学习任务完成率比较高。其他三个课堂全省排名前10个教学点学员任务上传率平均为96.9%,排名后10个教学点仅有28.92%,可以看出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研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员表示“乡村振兴大讲堂”非常有用,拓宽了视野。朱有勇院士的讲座——《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提到林下种植,有学员表示自己所在地儿也有大片大片的林地,希望可以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指导发展林下经济作物。

2.3逐步推进学分认证,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衔接

目前,云南省高度重视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培训以及基层党员培训,为了避免培训内容的重复性,云南开放大学充分依托云南省学分银行,以“村干部双提升”项目为抓手,对各教育机构优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认证,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灵活多样的学习通道。共有25293人次的培训课程通过认证转换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105人次,逐步推进学分认证,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融通。

3提升云南省村(社区)干部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3.1充分运用“互联网+”,形成自下而上的资源整合路径

充分依托“云南乡村振兴学习網”平台,融合云上智农App,构建农业产业布局(介绍云南省各州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实践教学基地展示各州市特色农产品基本情况)、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生产各环节上下融通的信息平台,搭建集农业专家、指导教师、龙头企业、学员于一体交流互动平台,村(社区)干部可方便、快捷地享受在线学习、专家在线指导、农产品农资产销供求对接发布等全方位服务,形成自下而上的资源整合路径。

3.2围绕产业振兴,打造“专家+教学实践基地+农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带动型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兴,乡村兴。村(社区)干部培养要充分结合各地区产业特色,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挖掘教学实践基地的教学功能,种养殖技术的教学应紧紧围绕作物或动物的整个生长周期,摆脱书本上(黑板上)种养殖学习的尴尬,并提供长期的跟踪服务,打造“专家+教学实践基地+农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带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相融合,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让云南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找到行走在田间、穿行于产业的“腿”,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村(社区)干部整合资源赋能,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

3.3建立村(社区)干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巩固培训成效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干部既对上级政府负责,又对全体村民负责,承担着国家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双重角色”。因此,村(社区)干部培养是长期工程,要根据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建立长效机制,着重培养村(社区)干部乡村治理能力,产业致富能力,补足精神上的“钙”,建立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村(社区)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2]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云南日报,2018-06-14(011).

[3]王斌.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才智,2013(29):216.

[4]王俊程,胡红霞.关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J].宁夏社会科学,2016(2):110-116.

[5]左超.我省实施村干部能力提升行动[N].云南日报,2018-06-15.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云南省2019—202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EB/OL].(2020-01-11).http://yn.people.com.cn/n2/2020/0111/c378439-33707742.html.

[项目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专项项目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RD006)。

[作者简介]朱立韬(1974—),男,云南巧家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成燕燕(1988—),女,山西晋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产业化及农村治理。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