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型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

2021-12-30 10:56石丹,尤加兴,关婧文

石丹,尤加兴,关婧文

摘要:基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建典型旅游城镇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探讨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三大子系统发展趋势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环境承载力子系统已成为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制约因素;(2)超过三分之一的年份至少有一大子系统处于劣势地位,子系统均衡发展需引起重视;(3)资源环境承载力除2015年综合指数略微下降外,其余年份综合指数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承载力水平实现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根本转变,但2019年仍处于Ⅳ级较高水平,离Ⅴ级高水平等级仍有一段距离.

关键词:旅游型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法;二道白河镇

[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志码]A

Measure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 Towns

——Taking Erdaobaihe Town as an Example

SHI Dan,YOU Jiaxing,GUAN Jingwe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ree subsystems of tourism resour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economy and society,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Erdaobaihe Town,a typical tourism town,measures it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odel,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Erdaobaihe town'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nd its three subsystems.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subsyste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has become a restrictive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Erdaobaihe town.(2)In more than one third of the years, there are three subsystems,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3)Except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decreased slightly in 2015,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other years showed a steady upward trend,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level achieved a fundamental change from low level to high level.However,it is still at level IV in 2019,and there is still a distance from high level V.

Key words:tourism towns;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Erdaobaihe town

旅游業作为低碳产业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广泛支持,随着大众旅游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盲目开发、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破坏等问题都会给资源环境承载力造成严重威胁.在当前大力推动特色城镇开发新常态下,旅游型城镇资源环境滞后问题也引起业内关注,由于区域内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不均衡发展,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凸显.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不同学者基于研究背景、目的、角度等各项差异,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展开研究.从研究领域上看,已涉及农业、水、海洋等;从研究区域上看,已涉及省域或市域、欠发达地区、限制开发区域、海岛、河流流域等;从研究方法上看,已涉及熵权—理想解法、系统动力学法、生态足迹法、生态位宽度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等.鉴于此,选取典型旅游型城镇二道白河镇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建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三大子系统发展趋势以及对应特征进行测度,提出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提供科学指导,为同类型旅游型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提升做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二道白河镇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西南部,行政区域面积609.46平方千米,处于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著名景点天池脚下,素有“长白山第一镇”美誉.二道白河镇作为典型旅游城镇[1],以其风光秀美、森林茂密、朴实宁静著称,其美景不输江南旅游小镇,2017年8月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2019年被评为“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原始数据来源于2011-2020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以及相关政府报告等.

1.2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与权重

依据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禀赋特点,参考已有研究[2-3,4,5-6],选取多个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影响因子,按照频数统计法由高到低选取18个指标(表1),构建二道白河镇旅游资源承载力系统、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经济社会承载力系统对应的评价指标,采用AHP法与均方差法相结合确定综合权重(表1).

利用AHP法及均方差法确定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表1),从各子系统来看,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0.370 0)权重值占比最大;从对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权重来看,L1旅游资源数量(0.082 0)、S3空气质量优良率(0.071 1)、L3适游期(0.067 3)、S4环境污染浓度(0.065 2)、L5旅游经济密度(0.064 1)权重值占比排名前五.综上所述,以上5个指标占比已超三分之一,说明以上5个因素是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是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1.3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综合指数模型

对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需构建综合指数模型[7],利用各指标数据标准化结果与综合权重的加权求和得出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值Z.

Z=∑ni=1wiEi.

式中,wi为指标对应权重,Ei为指标对应标准化数值.Z值越大证明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越高,Z值越小则反之.基于综合指数值对旅游型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分等定级,将其特征分为5级,详见表2.

2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

2.1子系统承载力测度

2.1.1旅游资源承载力系统评价

旅游资源承载力系统共由5项指标构成且均为正向指标,即指标数值越高,对旅游资源承载力产生的影响越积极,综合指数得分越高,说明旅游资源承载力越优.根据子系统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得出2010-2019年二道白河镇旅游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图1)及其对应等级(表3).结合图1和表3可得,二道白河镇旅游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方面:2010(0.010 0)- 2014(0.601 9)年呈现明显提升趋势,2015(0.456 4)年呈现轻微下降,自2016(0.610 8)年起呈现出波动上升、逐步提高发展趋势;二道白河镇旅游资源承载力等级方面:除2015年等级有明显变化外,其余年份等级均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2019年已达到Ⅴ级,即基本达到理想状态,说明二道白河镇内旅游资源基本实现发展条件较好状态.

2.1.2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评价

生态资源承载力系统共由7项指标构成,其中S4环境污染浓度、S6自然灾害易发率、S7水土流失程度这3项指标为负向指标,即其数值越大对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产生的负面影响越大.根据子系统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得出2010-2019年二道白河镇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图1)及其对应等级(表3).结合图1和表3可得,二道白河镇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方面:2010(0.144 3)-2016(0.712 0)年呈现稳步提升发展趋势,其中2015-2016年有较大幅度提升,2017(0.627 8)年明显下降,2018(0.696 3)-2019(0.713 1)年呈现平稳发展逐步上升趋势;二道白河镇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方面:2010-2019年不断提高,但直至2019年仍为Ⅳ级,离Ⅴ级高承载力水平仍有一段距离,说明二道白河镇内生态环境承载力处于较高水平阶段,对于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仍需得到高度重视.

2.1.3经济社会承载力系统评价

经济社会承载力系统共由6项指标构成,除J4人口密度外,其余均为正向指标.根据子系统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得出2010-2019年二道白河镇经济社会承载力综合指数(图1)及其对应等级(表3).结合图1和表3可得,二道白河镇经济社会承载力综合指数方面:2010(0.125 7)-2014(0.494 2)年呈现稳步上升,2015(0.470 4)年呈现小幅下降,2016(0.566 2)-2017(0.703 9)年呈现明显提升,2018(0.706 0)-2019(0.920 2)年呈现大幅提升;二道白河镇经济社会承载力等级方面:2010-2019年不断提升,直至2019年已到达Ⅴ级,即基本达到理想状态,说明二道白河镇内经济社会发展较其余年份而言,已基本实现发展条件较好状态.

综上所述得出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三大子系统发展状况:从综合指数看,2010-2013年旅游资源承载力系统发展趋势稍落后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和经济社会承载系统,但2014年发展趋势明显优于另外二大系统,2015-2019年三大子系统承载力综合指数均呈现出此起彼伏发展趋势,其中2017-2019年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相对落后;从承载力等级看,除旅游资源承载力系统外,其余二大系统承载力等级2010-2019年均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除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发展较为缓慢外,其余二大系统承载力等级2019年均已达到Ⅴ级,即承载力水平实现理想状态,说明二道白河镇对应系统承载力发展条件较好;除2011,2014,2016,2019年外,三大系统均处于同一承载力等级,其中,2011年旅游资源承载力系统对应等级相对落后,2014年旅游資源承载力系统对应等级相对较好,2016年经济社会承载力系统对应等级相对落后,2019年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对应等级相对落后.

2.2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

通过子系统承载力测度得出综合指数,同理可计算出二道白河镇2010-2019年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图1)以及对应等级(表3).结合图1和表3可得,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方面:2010(0.094 0)-2014(0.513 3)年呈现上升趋势,2015(0.477 7)年呈现略微下降趋势,2016(0.634 6)-2019(0.826 8)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方面:2010-2019年不断提升,但2019年仍处于Ⅳ级水平,离Ⅴ级高水平等级即理想状态仍有一段距离.总体而言,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仅处于较高水平阶段,对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较好,仍需对各子系统开发与保护引起高度重视,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3结论与讨论

基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建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研究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各子系统发展状况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发展状况.采用频数统计法选取相关指标,运用AHP法以及均方差法得出综合权重,计算出综合指数模型,通过综合指数值对二道白河镇各子系统承载力水平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分等定级.

(1)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三大子系统发展状况.从综合指数角度分析,2010-2013年旅游资源承载力系统稍落后于其余二大系统,2014-2016年三大子系统承载力均呈现出此起彼伏发展趋势,2017-2019年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对落后;从承载力等级角度分析,除旅游资源承载力系统外,其余二大系统承载力等级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从三大子系统发展演变情况表明,每一个子系统发展状况均会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造成影响,目前而言,生态环境承载力将是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制约因素,其发展状况需得到重视.

(3)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情况分析.除2015年综合指数略微下降外,其余年份综合指数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虽2010-2019年不断提升,但2019年仍处于较高承载力水平(Ⅳ级),离高水平(Ⅴ级)等级仍有一段距离.此外,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已成为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过程中主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态环境承载力发展缓慢,在2019年仍处于较高承载力水平(Ⅳ级).2011,2014,2016,2019年,三大子系统都至少有一大子系统处于劣

(下转第39页)(上接第35页)势地位,导致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无法实现高水平状态.因此二道白河镇在日后发展过程中,需不断协调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关系,才能最终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高水平发展.

采用综合指数模型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对二道白河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加强对旅游型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现状的重视.

由于研究受一定限制,仍存在需优化提升之处:一是在实际数据获取过程中,部分指标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缺失或难以获取的情况,导致构建评价体系以及权重计算存在偏差问题;二是仅对典型旅游型城镇进行研究探讨,缺乏对多个旅游型城镇的深入剖析.后续研究需加强对不同研究对象或从宏观层面进行全面考察,以便更准确地对旅游型城镇资源环境承載力进行测度.

参考文献

[1]石丹,关婧文,刘吉平.基于DPSIR-EES模型的旅游型城镇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2021,41(11):4330-4341.

[2]杨亮洁,杨永春.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J].生态学报,2017,37(20):7000-7017.

[3]谭琨,严直慧,赵祖军,等.基于模糊评价的喀斯特山区文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1):218-227.

[4]旷开金,郑开焰,康雅婷,等.基于熵权—理想解法的城市复合系统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2):138-145.

[5]封志明,游珍,杨艳昭,等.基于三维四面体模型的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21,76(3):645-662.

[6]曹阳.近10 a婺源县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44-48.

[7]赵连春,赵成章,文军.河西走廊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耦合及空间格局[J].生态学杂志,2021,40(1):199-208.

编辑: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