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把中国文化刻上火星

2021-12-30 05:26贾阳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车标祝融桅杆

贾阳

2021年8月23日,祝融号在火星表面已经住了100天,行驶达到1000米!随后,一段火星车视频在网络上被热转:祝融号的车轮在火星表面上碾出了“中”字花纹。许多网友感慨设计师在精细的科研活动中流露的人文情怀,赞叹他们的奇巧心思。其实,航天设计师们“用中国文化装点火星车”的心思,除了“中”字车辙花纹,还有很多。

祝融号火星车车辙中,有个明显的“中”字——其实,这个设计是为了测量火星车的行驶滑移率。行驶过程中,为了便于分析车轮是否在打滑,设计师在两个后轮上分别刻上了一个“中”字,车轮转一圈对应约1米——这样,通过分析车辙照片,测量两个“中”字之间的实际行驶距离,就可以判断出火星车是否行驶安全——是行驶在坚硬的、滑移率比较小的硬地面上,还是行驶在松软的、容易发生沉陷的沙地上。

这样的“ 小心思” 不止一处。在收拢状态下,祝融号看起来下方上圆,方代表大地,圆代表天空,寓意“达地通天”,契合有效载荷的任务使命;舱体为长方形,顶板为近八边形,是中国人“四平八稳”美好祈愿的体现。展开状态下, 祝融号呈现“蝴蝶”外形,源于对中国风筝的借鉴,毕竟风筝被誉为最早的飞行器。

而最费心思的,还要属桅杆上的火星车车标。当时,经过五年多努力, 火星车已经研制出来。但在进行试验考核的时候,设计师看着火星车的桅杆顶端,感觉有点不对劲。

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更多关注的是桅杆的承载能力、电缆是否会影响桅杆的运行、设备是否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以及如何保障设备安全。这时,设计师们忽然发现:桅杆头部不够漂亮。虽然距离把火星车运往文昌发射场只有几个月时间了,但是设计师们还是不想留下任何遗憾,于是开始讨论美化方案。

之前,团队在设计第二辆月球车“玉兔二号”时,为了在外观上将两辆车区分开来,曾在车体前方增加“CE-4”这样的型号代字。所以,这一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桅杆头部增加这次火星任务的型号代字。但当时,“天问一号”这个名称还在酝酿中,没有对外公布。设计师们只能另想办法,打算用中国文化的元素把火星车打扮得更漂亮一些。

设计师们曾经想采用红色的中国结,但讨论后感觉把中国结放在火星车“额头”的位置有点怪怪的。考虑了很多其他能代表中国文化特征的元素,大家的想法逐渐聚焦到了“书法”。最后,大家决定:用中国的书法写一个“火”字。

设计师们赶紧联系以沙画闻名的艺术家苏大宝先生。一周后, 苏先生发来了各式各样的“ 火” 字。收到苏先生的文稿后,设计师们讨论时犯了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字的大小。祝融号桅杆顶端前面是三台相机的镜头。到达火星表面之后,要想在照片中能看得清楚些,字应该尽可能大,那就要与其中的一个相机镜头联合设计,但实际上镜头的尺寸比图片中的尺寸大得多,想要和谐地结合起来并不容易。

但如果把图缩小一点,在照片里面能不能很好成像呢?设计师们把“火”字打印出来,模拟在火星上的成像距离拍攝,发现只要线条不是太细,在图片中分辨出来没有问题。因此,决定采用小方案,避开镜头位置。

第二个问题是工艺。书法中,虚实、笔法走向严格,在火星车上实现时,要精确地实现笔画走势很困难。

经过讨论协商,最后决定使用九叠篆的字体来写这个“火”字。最后设计出来的样稿,把书法、篆刻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具有很强的中国文化特征。

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很好,工人师傅们也觉得笔画平直,实现起来更容易控制。在文昌发射场,工人师傅们精心制作了这个图案,小心翼翼地安装到火星车上,大家感觉这就是火星车的车标。

经过10个月的飞行,火星车来到了火星表面,又经过90多个火星日的努力,目前已经行驶了1000米,获得了10G B宝贵的科学探测数据。从火星传回来的火星车自拍照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个“火”字。

其实,同款的“火”字标有两枚。一枚安装在祝融号上,此刻正在火星的表面。安装完车标,正好还余下一个备份,设计师和工人师傅把它装在相框之中,大家签名留念,现在就在祝融号设计师们的办公桌上——当设计师们想念祝融号的时候,正好就能看到它。

//摘自果壳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车标祝融桅杆
劳斯莱斯“欢庆女神”车标换代升级
“祝融”落火——惊心动魄的9分钟
生命的桅杆
“祝融号”火星大冒险
“祝融号”冒险日记
生命的桅杆
祝融胜共工
基于Edge Boxes的大型车辆车标检测与识别
疯狂的车标
履带起重机超起桅杆替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