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娜老师,你好!我是一个16岁男孩,刚经历一段失败的恋情。在补习班,我遇到了比自己大两岁的女孩,一见钟情,但她对我并没有好感。我很难过,觉得自己不帅,成绩也是忽高忽低,可能也不太容易被女孩喜歡吧。从小父母就把我管得很死,这回发现我情绪不对,也一直在逼问我,他们360度无死角的关心和絮叨让我特别烦躁。我该怎么做?
你好!
你把被女孩拒绝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没有别人帅。其实,在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少男少女对自身的探索会呈现加速的状态,而身材相貌就是其中之一。但别人不喜欢你,不代表你就是错的、羞耻和卑微的。我反而要恭喜你,恋爱的滋味对你而言,意味着成长,意味着你已然不是那个依偎在父母怀里的小宝宝了,而是长成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小男子汉。
在这个阶段,你要通过一系列与人的交往来完成自我认同。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发育,都处于一个朦胧的建构阶段,我们称之为:自我认同。简单来说,就是“我要认识我自己”。
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12~20岁。自我认同是在社会群体中、家庭中、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发生的,因为要认同自己的社会角色,比如,我在朋友或老师、同学面前是个怎样的人? 比如,父母怎么看你,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你怎么看自己。所以,通过寻找喜欢的异性,一方面是在了解异性有多喜欢自己,以此来完成“性别认同”;另一方面,这个时候你所需求的不仅仅是被喜欢的人喜欢,更重要的是寻找自我。所以,早恋的正确解读应该是:早练(早点练习与异性相处)。
我可以偷偷地告诉你, 根据自然规律,即便是为人父母的中年人,在初、高中时肯定也多多少少有过喜欢谁或被谁喜欢的经历,不信的话,你可以偷偷问问你爸爸,上学时有没有偷偷喜欢过哪个女生。
早恋固然不是洪水猛兽,但也要遵守一定的界限。比如,校园不能成为谈情说爱的场所,不能影响自己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学习,不能有身体亲密接触甚至是性行为等,这是底线。
至于你父母的态度,我想引用主持人杨澜的一段话:“早恋是一种朦胧的、单纯的、相互的爱慕和欣赏而已,它油然而生,非常纯洁。作为父母,不能横加阻止,这是在逼她走向极端,并且这种感情不就是人生中应该追求的吗?孩子需要的只是正确的引导。”
你的父母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你,他们很爱你,但是不会表达。很多时候,他们将关注点放在你的吃穿用度和学习上,而放大了在交友、恋爱这个想象层面的不安感,缩小了恋爱可以带来的正面效应,这很可能和他们的认知态度和成长体验有关。这样的爱,因为出发点是好的,所以让你不忍心责备;但也如武器般具有杀伤力,因为爱的浓度太高,你体验到的就是不信任和对你独立空间的打扰。
不得不承认,父母没有那么无私和强大,你也没有那么渺小与脆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就是一场旅行,相逢、相识、相爱、相离,这其中有爱、有怨、有感恩、有背叛、有哀愁……
在这段旅途中,如何体验和修炼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需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尝试。父母有自己的人生,你也有自己的舞台,长大成人意味着某种程度上与父母的“切割”,你不属于任何人,你的舞台在天空、在丛林、在大千世界,在遥不可知的未来。
也许在回信中,有些话题我们没有机会做深入的探讨;也有些不那么清晰的方向,希望你可以在和自己相处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并且找到一些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机会。结束是成长的开始,再次感谢你对我的信任。
今天就到这里, 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