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生邓稼先

2021-12-30 19:13许鹿希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放射线核弹邓稼先

许鹿希

1958年8月的一天晚上,我的先生邓稼先回到家里,跟我说他的工作有调动。我问他调到什么地方去,他说不能说。我又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又说不知道。接着我问他,那我能给你写信吗?他回答不能。

此后,稼先经常是一个电话打来,说他马上要出差。去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我都不问,我知道问也问不出来。每一次离开都是突然的,每一次回来也是突然的。直到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他还是不能跟我们说。但时间长了,我隐约感觉到他与原子弹研制有关,却还是从来不问。

稼先去世时患的是直肠癌,本不致命,但因为长期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他骨髓里有放射线,所以一做化疗,白细胞和血小板马上跌到零,全身大出血,非常痛苦,更难挽救。

中国的核试验,我们知道的是45次。其实,还有一次空投预试,氢弹从飞机上投下来,降落伞没有打开,直接掉在地上,幸好没有爆炸,但是摔碎了,核弹非得找回来不可。因为没有准确的定点,100多个防化兵都没有找到。稼先就亲自去找,结果找到了。当他用双手捧起碎弹片时,受到了放射线侵害。

我保存着一张特殊的照片,那是稼先寻得那颗未爆核弹时拍下的。平时,稼先从来不拍工作照,我想可能是他在找到这颗核弹以后,意识到了这事对自己的身体将有影响,就一反平素的习惯,主动要求和他同去的二机部副部长赵敬璞一起拍了一张照片。

对邓稼先的解密,一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才被准许。当时,医院给中央军委递了一个报告,说已没有办法挽救邓稼先的生命,让家属准备后事。中央军委给出一个意见:邓稼先一辈子隐姓埋名,在他去世之前,要对他解密。所以,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刊登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事迹。

我看了报纸后,也绝望了。我知道,稼先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从1985年7月31日稼先查出癌症住院,到1986年7月29日他去世,稼先在医院里一共住了363天。在这不到一年的日子里,稼先依然心系着他所从事的科研事業。大夫不让他看资料,我帮他把一本本厚厚的资料藏在衣柜里,用衣服盖着。

也有人觉得稼先傻,不值得。稼先是极聪明的人,他26岁就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钱三强他们都叫他“娃娃博士”。很多人都说以他的聪明才智,想在国外过富足生活,其实很容易。但是稼先选择了回国,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祖国的强大牺牲一切。作为稼先的妻子,我是理解他的。我觉得他所做的一切,争了中国人的气,是值得的。

1953年至1958年,是我与稼先在一起最美好的时光。那时,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偶尔会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当时的稿费并不低,每次他拿到稿费后,就很开心地跑到玩具店里给孩子们买玩具。可是,这样的时光,从1958年开始,一直到1986年稼先去世,就再也没有过。

1958年,稼先接到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我一个人抚养孩子、照顾四位老人。这期间,最大的心酸倒不是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的难处,而是要面对外界非议与亲人的不解,甚至有人说稼先跟我离婚了。但我和稼先之间有一种默契,那就是我既然支持他的工作,这一路下来,无论受多少委屈、吃多少苦,我们都不去计较与抱怨。

稼先的父亲肺癌住院的半年里,他没有时间去医院照顾。而他的母亲病危时,恰巧是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前几天。医院里的大夫尽最大的力量维持着稼先母亲的生命,而母亲在最后的几天里已经昏迷。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组织上立刻安排稼先回京。他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稼先使劲地喊母亲,可是母亲已听不到他的声音。后来,稼先就使劲地捏母亲的手,这时,母亲的手动了一下,溘然长逝。

//摘自作家文摘微信公众号(ID:zuojiawenzhai)/

猜你喜欢
放射线核弹邓稼先
艰苦奋斗的邓稼先
核弹爆炸的威力
为什么核弹爆炸会出现蘑菇云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医院放射线对人体的损伤和防护
十亿核弹毁灭太阳系
放射线:小心,危险!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放射线对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