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良
紫砂艺术魅力之根源在于中国广博的文化,丰富多彩的造型,历代的名家珍品流传下来无不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气息,这是很多其他的民间手工艺所不能比拟的。除了紫砂壶以外,历代的紫砂艺人不断探索,衍生出了包含紫砂雕塑,文房摆件,陈设雅玩等等的众多紫砂器,这些造型各异,功能各异的紫砂作品共同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紫砂艺术殿堂。因此紫砂很快就获得了当时文人的青睐,小小的紫砂壶承载起无边的人文情怀,正是由于具有如此功用,紫砂才能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更多人的参与使得整个紫砂行业繁荣起来,进而兼收并蓄,吸纳包容了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形成了良性循环。紫砂作品“麟吐祥瑞”的创作就来源于过去文人常用的砚台,创造性的融入了麒麟瑞兽的造型,充分发挥其材质特色,结合当代的审美,让人领略到紫砂艺术和文化的魅力。
在过去,文人对于砚的审美有着一套独特的标准,正所谓“纹斑绮丽,玉德金声,坚劲发墨,下墨如风;经久不乏,停墨浮艳;储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护毫佳秀;滑不拒墨,磨墨无声;瓜肤彀理,涤之即净;池润容墨,文作天工。”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古代文人对其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宋代苏易简曾说:“一方好石砚就如同一方好石田,留给后代子孙,可以让他们世代耕耘,耘之不绝。”由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中国都秉持着这一朴素的情怀,而文房用品是“文”所必备的,据考证,西晋时砚的材质多为青瓷,直到唐代才出现了端砚,宋元明清则以端砚和歙砚为主,紫砂砚也是直到清代才出现的。
一方好砚首先要具有实用价值,肉眼鉴别砚的表面是否细腻,纹理妍丽如何,为了达到表面的均细致密,紫砂砚从选料上要注重结构的强度和颗粒感,要选用目数更细的泥料,作品“麟吐祥瑞”就采用紫泥类黄龙山四号井底槽清来进行制作,此种矿料外观呈紫褐色致密片块状,比较坚硬,一般含有少量的云母碎片,熟泥的可塑性好,制作时带有泥沙性质,在温度1180-1220℃间烧成,收缩比率4.5%,烧成后胎质细腻,质地坚结,表面的包浆细腻光润,色彩纯正,轻弹有回音,给人一种沉稳的感受。其次,好的砚台还必然具有艺术价值,这主要体现与后天的雕琢。传统的石砚多融合了石雕的创作技法,使砚台本身与各种吉祥元素相融合,结合本身材质特性制作出自然精美的作品,作品“麟吐祥瑞”的造型则并不需要考虑材质本身的造型或肌理特性,紫砂易塑的特性可以更加自如的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在这件作品中,就将麒麟这等瑞兽辅以如意云纹装饰与砚身相融合,十分精湛的将实用性与装饰性化为一体。
麒麟崇拜是早在夏商周时期就诞生的文化现象,最早关于麒麟的记载见于孔圣所编著的《春秋》,传说孔子“梦麟而生,遇麟而死”因此《春秋》又有《麟经》或《麟史》的别名。千百年来麒麟的形象可谓对中国人影响巨大,到了清代则基本固定下来,称其为瑞兽,代表吉祥,其外形塑造与中国的龙颇为相似,鳞片是其最大的特点,其次四肢鹿脚,牛尾,出现时能够带来祥瑞,所以各类形象的塑造中总少不了与各种各样的如意祥云相伴,在作品“麟吐祥瑞”中即是充分借鉴和利用了这一特点,将如意的装饰不仅与砚台本身相融合,还对麒麟主体紧密相联,连续的如意纹将麒麟整个的主题形象包裹其中,生动形象的将麒麟“吐”瑞的动作诠释了出来,明明是静止的砚台,观赏起来却充满了动感,这在提笔写字之时,无疑是一种精神文化上的美妙享受。
总结:从整体来看,紫砂作品“麟吐祥瑞”充分展示了自身的人文个性,在紫砂古朴雅趣的材质基础上,实现了功能性和观赏性的突破,成功塑造了一个十分生动的创作主题。创造性的将传统文化艺术形象与如意云纹装饰巧妙的搭配在一起,获得了新颖的审美意境。